新利平台 > 科技

中國生物樣本庫:不能僅“存起來再說”

張佳星 發布時間:2018-04-09 16:38:00來源: 科技日報

“101篇1980年前後發表於(yu) 《細胞》《自然》等雜誌的重大發現,20年後僅(jin) 1項有臨(lin) 床價(jia) 值。”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整合生物樣本學大會(hui) 上說,美國的這組統計數字顯示從(cong) 實驗室到臨(lin) 床的傳(chuan) 統轉化模式效率低、時間長。

高質量論文僅(jin) 有不足百分之一臨(lin) 床轉化,這樣的窘境有望通過樣本庫的有效利用破解,擁有最多的患者群體(ti) 和最複雜的疾病譜的中國樣本庫被寄予厚望。如何在豐(feng) 富的臨(lin) 床資源中建立能產(chan) 生“研究價(jia) 值”的樣本庫,成為(wei) 學界關(guan) 注焦點。

“以前有些專(zhuan) 家教授買(mai) 幾個(ge) 冰箱、存了點樣本就說自己建了一個(ge) 樣本庫。”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說,“用的時候卻發現是一個(ge) ‘廢庫’、一個(ge) ‘死庫’、一個(ge) 沒有標準的庫,很難讓國際同行承認其具有充足價(jia) 值。”

上海分子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郜恒駿對“死庫”也不陌生,他描述道:“整潔白淨的超低溫冰箱、配上大小顏色各異的鎖頭,這些鎖的鑰匙在醫院的各科室主任手裏,使用裏麵的樣本必須主任首肯。”

行政割裂成為(wei) “死庫”難以活起來的主要原因。“和醫院關(guan) 係好,就能在臨(lin) 床研究的時候借用樣本庫中的樣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員說,他們(men) 的一項研究需要500例實驗組、800例對照組,需要多家樣本庫的支持,這就要和各家醫院分別商談。

當下,樣本庫的所有使用權掌握在各家醫院手中,而不同醫院並沒有共享樣本庫的主動性和驅動力,除非是在合作研究項目中互換。

顯而易見,“割據”難以形成大數據分析所需要的數據量,更會(hui) 使樣本庫整體(ti) 的發展落於(yu) 人後。“樣本管理、設備更新等各方麵工作均跟不上國際發展。”郜恒駿說,例如,國際上已經在使用全自動的存儲(chu) 係統,全部取樣過程在深低溫下進行,而我國絕大多數樣本庫仍是人工取樣。“反複凍融對生物樣本的損傷(shang) 很大,一些腦組織蛋白,在凍融後可能損失殆盡,將直接影響醫學研究結果。”

為(wei) 此,統一的標準正在形成中,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自2015年6月成立以來,已上報生物樣本庫的國家標準約30項,立項4項,並形成了送審稿。上海、深圳等地標準已經發布,但並非強製性標準。

2016年前後,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牽頭成立了上海張江生物銀行,定位為(wei) 集約化的第三方存儲(chu) 中心,擁有1000萬(wan) 份生物樣本的儲(chu) 存能力。2017年10月該銀行正式啟動,儲(chu) 存了50萬(wan) 份各種類型的樣本。

“標準化、集約化、共享化”,在郜恒駿看來,生物銀行是樣本庫問題得以解決(jue) 的好路徑:樣本經過嚴(yan) 格檢驗進入“銀行”、存儲(chu) 係統是全自動化的最先進設備、還有專(zhuan) 門的人員維護和技術支持。“建設和維護成本僅(jin) 為(wei) 獨立所有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郜恒駿說,英國等國已有成功先例。

這個(ge) 解決(jue) 之道,卻沒有被熱捧。截至目前,已有兩(liang) 家醫院開放了自己的樣本“地盤”,進入銀行。部分醫院還在觀望。“上海張江生物銀行是一個(ge) 備選,我們(men) 正在考慮。”在被記者問到是否將樣本放入張江生物銀行時,上海交通大學新華醫院的一位教授這樣回應。

甚至更多的醫院還在建設樣本庫。“因為(wei) 現在申請科研項目要有臨(lin) 床研究部分,需要這方麵的資質,所以我們(men) 最近承接了很多醫院的建設項目。”一位企業(ye) 銷售人員表示。

郜恒駿認為(wei) 這樣的重複建設並不必要,發揮樣本最大價(jia) 值的樣本庫架構應該是國家層麵建總行,華中、華南、華北等區域以龍頭醫院為(wei) 依托建分行,並在此基礎上探索合法合規的商業(ye) 模式。

然而當下的機製體(ti) 製中,商業(ye) 化發展模式似乎步履維艱。“中美是有差別的,美國以生物製藥公司為(wei) 主導,他們(men) 是商業(ye) 化的,注重利用;而中國以醫院為(wei) 主導,他們(men) 更多是想‘存起來再說’。”上海交通大學新華醫院王偉(wei) 業(ye) 一語中的。

中國特色的生物樣本庫價(jia) 值化之路,仍需要更多的探索,行業(ye) 協會(hui) 組織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hui) 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hui) 十年一劍,仍在推進。“中國生物樣本庫怎麽(me) 做才是最好的?”郜恒駿這位有30年經驗的樣本庫組織者、活動家表示,這個(ge) 問號在他心中仍未被拉直。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蘋果用戶隱私咋泄露的?專家分析有兩種途徑

    撥打蘋果公司的官方谘詢電話,卻因為和“技術顧問”發生了口角,個人信息遭到竊取,還被威脅要將個人資料和信息“分享”出去……3月初,網友“@美國往事1999”在微博上發文,公布相關錄音及截圖證據,矛頭直指蘋果官方。4月5日,...[詳細]
  • 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產生的科學數據必須上交

    《科學數據管理辦法》(簡稱《辦法》),近日由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國家層麵出台科學數據管理辦法。《辦法》明確,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產生的科學數據要進行強製性匯交,並通過科學數據中心進行規範管理和長期保...[詳細]
  • 向科技強國邁進的必答題

    “這個文件非常非常重要。”對於新近出台的《積極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連用兩個“非常”來強調其意義和必要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詳細]
  • 幾百個或更多!銀河係中心存在大量黑洞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北京4月8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日前發表的一篇天文學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的最新觀察證據顯示,銀河係中心存在大量黑洞。從地球角度可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大多數位於星係的核心,而一般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