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一加一減” 青海深化科技獎勵改革

張蘊 發布時間:2018-04-18 10:36:00來源: 科技日報

企業(ye) 要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高新技術企業(ye) 更是如此。

為(wei) 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業(ye) 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久前,青海頒發了《青海省深化科技獎勵製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獎勵人才,科技創新“做加法”

青海人對“青薯9號”這個(ge) 馬鈴薯新品種並不陌生。

這個(ge) 累計推廣麵積1500萬(wan) 畝(mu) 的新品種已為(wei) 農(nong) 民增加純收益28億(yi) 元。“青薯9號”從(cong) 培育到推廣的近十年時間裏,離不開一位來自秘魯的老人——維克多·奧他祖·蒙鬆。

年過古稀的維克多博士從(cong) 事馬鈴薯種質資源研究、微型薯種薯生產(chan) 、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三十餘(yu) 年,積極推動了國際馬鈴薯中心資源在青海的創新和利用,在促進青海省馬鈴薯研究國際科技交流與(yu) 合作方麵作出了重要貢獻。4月3日,維克多博士獲得了青海省科學技術國際合作獎。

此次《方案》提出,以激勵科技創新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獎勵具有重大經濟社會(hui) 價(jia) 值的科技創新成果,獎勵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獎勵為(wei) 青海科技事業(ye) 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外國組織。這正是青海激發全社會(hui) 支持科技創新的積極性,為(wei) 建設創新型省份注入強勁動力的一項舉(ju) 措。

“《方案》的實施,將為(wei) 企業(ye) 引進高技術人才打通渠道。有了政策和資金支持,還將大大激發員工和企業(ye) 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對於(yu) 新政的出台,青海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副總經理任學平感觸頗深。

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廳長解源表示,今年,青海將繼續推進政策落地,形成有利於(yu) 科技成果轉化的機製,激發科研人員的科技創新熱情, 引導資金、技術、項目、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ye) 集聚,使企業(ye) 成為(wei) 研發投入的主體(ti) 、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ti) 和科技成果應用的主體(ti) 。

優(you) 化環境,企業(ye) 成本“做減法”

“過去想要引進高技術人才,企業(ye) 需要為(wei) 此支付一筆不菲的‘人才經費’。如今,政府拿出專(zhuan) 項資金支持人才落戶青海,這便是對企業(ye) 的減負,更多資本將會(hui) 專(zhuan) 注用於(yu) 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造。”任學平坦言。

在青海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的9對棒多晶矽還原分場,兩(liang) 枚長相相似卻外觀不同的銀色“小帽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是還原爐電極的新舊兩(liang) 版,你看,舊的這枚已經老化,運行過程中容易打火,導致設備不能正常運行,打火析出的雜質還會(hui) 汙染多晶矽產(chan) 品,從(cong) 而造成消耗過高。2017年,車間幾名職工研究改良了技術,改良後的電極打火頻率大大降低,質量大幅提升,還原爐運行更加穩定,製作成本絲(si) 毫沒有增加。”車間副主任張萬(wan) 軍(jun) 介紹。

為(wei) 了解決(jue) 電子級高純多晶矽的生產(chan) 技術瓶頸,2011年,這家專(zhuan) 業(ye) 多晶矽生產(chan) 企業(ye) 成立了科技委員會(hui) 和“職工創新工作室”。上述技術成果即源自8名一線員工團隊研發的“還原分場A08裝置工藝技術改造”項目。該項目還獲得了企業(ye) 年度技術創新特等獎及5萬(wan) 元獎勵金。

得益於(yu) 科技創新環境持續優(you) 化,科技創新帶動全麵創新、技術創新支撐企業(ye) 發展的作用日趨明顯,為(wei) 青海經濟社會(hui) 快速健康發展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撐。數字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 青海科技型企業(ye) 數量由2012年的115家增長到294家, 增幅達155.65%。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電科院兩個重點實驗室獲評省級優秀重點實驗室

    u=1955611644,1121387493&fm=214&g.jpg
    近日,在2017年度青海省重點實驗室評估中,青海電力科學研究院“青海省高海拔電力研究重點實驗室”和“青海省光伏發電並網技術重點實驗室”被評為青海省優秀重點實驗室。[詳細]
  • 共享單車要燒錢更要走心

    近兩年,作為新興業態,共享自行車的發展勢頭超乎想象,相關企業“燒錢”不斷。數據顯示,目前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近70家,共享自行車累計投放量超過2000萬輛。隨之產生的安全隱患等問題,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日前,原國家...[詳細]
  • 遺址修複切勿“急不可待”

    近年來,各地對遺址、文物的修複投入了很大熱情。比如近日,重慶市公布將對巴縣衙門遺址進行修繕。修複後,巴縣衙門將作為老鼓樓衙署遺址公園的一部分與市民及遊客見麵。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它既能恢複一批曆史遺存,讓文物保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