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科技手段“牽手”水下考古。“探索一號”科考船18日從(cong) 海南三亞(ya) 啟程,前往西沙群島北礁海域執行我國首次深海考古調查。本次調查個(ge) 別潛次下潛深度或將超過千米,即我國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區”。這是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yu) 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獲悉的。
據了解,本次深海考古調查計劃安排6個(ge) 潛次,每個(ge) 潛次作業(ye) 時間6至8小時。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將搭乘4500米級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對西沙群島北礁區域進行考古調查,主要工作深度為(wei) 50米至200米左右,根據工作需要,個(ge) 別潛次深度將達到400米至1000米。
目前我國水下考古缺乏深海領域工作經驗,工作大多集中在40米以淺海域。此次調查是我國水下考古深海作業(ye) 的初次嚐試和探索,也是我國載人深潛技術首次應用於(yu) 考古工作,對我國水下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意義(yi) 重大。
深海所首席科學家彭曉彤認為(wei) ,從(cong) 未到達過的水下深度以及6到8小時的連續工作時長,考古工作者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是心理素質。
2017年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與(yu) 深海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並於(yu) 今年1月成立“深海考古聯合實驗室”,致力於(yu) 推動我國深海考古事業(ye) 的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國內首條年產1000噸黑色光阻示範生產線建成
18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北京化工大學、江蘇博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召開的國家重點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推進會上獲悉,我國LCD製造用高端超純材料的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並已在宜興建成國內首條年產1000噸黑色光阻示範生產線。這意味...[詳細] -
火箭、航天器或將攔截星際訪客
據美國太空網17日報道,去年底,太陽係首個星際訪客“奧陌陌”(Oumuamua,夏威夷語意為“遠方的信使”)與地球“親密接觸”,讓人類既興奮又緊張。盡管其現在芳蹤杳然,但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認為,此類星際物體很多,會不時拜訪地...[詳細] -
這些“細節”讓中國難望頂級光刻機項背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①編者按近年來,中國科技正帶著澎湃動力向前奔跑,並逐漸進入到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的階段。但我們在充滿信心的同時,還應更加清醒和理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不少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製於人,亟待...[詳細] -
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
對中興通訊乃至整個中國科技產業界而言,本周是從一聲“晴天霹靂”開始的:美國商務部針對中興長達7年的全麵禁售令,警醒了我們所有人。它警醒我們:是時候了,練好自身的內功,練硬自己的翅膀,在技術上千萬別讓人家卡住脖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