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騁的高鐵、橫跨滄海的港珠澳大橋,蒼穹之上現“悟空”、深海之下有“蛟龍”……這些年,中國製造吐故納新、正在全方位發力,人們(men) 日益感受到其魅力。與(yu) 此同時,在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的實力和質量,也成為(wei) 各界關(guan) 注的焦點。
4月19日,在由艾豐(feng) 經濟發展研究院、誌高集團等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製造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製造如何告別“大而不強”再次成為(wei) 人們(men) 熱議的話題,有專(zhuan) 家疾呼:企業(ye) 應更加重視發展實體(ti) 經濟、提升製造能力和水平,政府也應給予更多支持,避免經濟“脫實向虛”。
表現不錯 質量提升還要下功夫
當前,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wei) 製造業(ye) 第一大國,但從(cong) 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讓世界為(wei) 中國製造點讚,這條路並不好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中國製造業(ye) 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是我們(men) 在世界競爭(zheng) 中唯一拿得出手的‘武器’。但是,中國製造目前也還有很多不足,要想‘讓中國製造從(cong) 大到強’,就必須在質量問題上下功夫。”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說。
金碚表示,過去中國企業(ye) 提升製造業(ye) 競爭(zheng) 力的基本邏輯是采取經濟學常講的“追求性價(jia) 比”,也就是說,性能能接受但是價(jia) 格要低,從(cong) 而大規模地占領全球市場。現在,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做到每一個(ge) 項目裏都有不錯表現的國家,但更要看到,這種“表現不錯”主要是增長不錯、規模不錯、市場不錯,但客觀上看質量還不行。
“質量的評價(jia) 維度是多維的,所以整個(ge) 中國製造業(ye) 麵臨(lin) 著怎麽(me) 以係統的思維,全方位、多角度、多維度地進行努力。”金碚強調。
的確,在著名經濟學家、新聞人艾豐(feng) 看來,體(ti) 係問題是製造業(ye) 的根,沒有良好的生產(chan) 體(ti) 係,很難生產(chan) 出合格的產(chan) 品。以三聚氰氨牛奶為(wei) 例,企業(ye) 並不是造不出好牛奶,而是奶源體(ti) 係管理不善,導致生產(chan) 出了不合格的產(chan) 品,不是做不好,而是有些畸形的體(ti) 係讓人鑽了空子,所以體(ti) 係要改。
誌高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興(xing) 浩表示,一方麵,中國空調企業(ye) 無論是在上遊零部件環節,還是在整機製造環節都擁有全球領先的優(you) 勢,其產(chan) 業(ye) 鏈配套體(ti) 係短時間內(nei) 無法被複製或替代;另一方麵,其他國家短期內(nei) 也難以消化中國原有的市場份額,所以,就中國空調產(chan) 業(ye) 而言,目前並不會(hui) 因為(wei) 此次中美貿易摩擦而受到影響。長期來看,中國製造業(ye) 不斷提升質量,“由大做強”也是曆史的必然。
市長市場 建立協同推進機製
“當今社會(hui) ,要素融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融合發展前景廣闊,大有作為(wei) 。任何個(ge) 體(ti) 、組織隻有在融合發展中,才能獲得新的動力。中國製造業(ye) 要想強大,也需要融合發展。”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石軍(jun) 說。
石軍(jun) 介紹,融合發展是諸多經濟體(ti) 為(wei) 了共同發展目標、科學選擇合作方式、合理配置要素資源、拉長拉高產(chan) 業(ye) 鏈條,獲取更多收益的經濟機製或發展模式。企業(ye) 發展由實體(ti) 、模式和資本共同推動,實體(ti) 是基本,資本是保障,模式是關(guan) 鍵。他認為(wei) ,融合發展有非常明顯的優(you) 勢,如利於(yu) 聚集人才、增強科技創新的實力;在更大範圍合理有效配置資源;避免惡意競爭(zheng) 、更好開拓市場等。
該如何更好地推進融合發展?
“需要確立一種思想,遵循三個(ge) 原則,構建五位一體(ti) 的推進機製。”石軍(jun) 說,一種思想是包容的思想,三個(ge) 原則是誌同道合、產(chan) 業(ye) 相近;責任共擔、利益共享;自覺自願、相互支持。大家常講道不同不相為(wei) 謀,隻有誌同道合、產(chan) 業(ye) 相近才能相知相謀,才能做好產(chan) 業(ye) 。最關(guan) 鍵的是要推進五位一體(ti) 的融合,即:政府、產(chan) 業(ye) 、學校、科研和金融的融合。實踐證明推進融合發展必須推進經濟要素的融合,推進經濟要素融合必須凝聚各方推進的力量,凝聚各方推進力量必須建立協同推進機製。
“以前說有問題找市長,後來又說找市場,我看現在應該說,既要搞市場也要找市長,把市場和市長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協同推進機製。”石軍(jun) 說。
具體(ti) 來講,政府應該發揮引領作用,把握方向、組織協調,主要依靠行政力量,隻有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才能使融合發展有序有力有效;企業(ye) 應該發揮主體(ti) 作用,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隻有更好地發揮企業(ye) 的主體(ti) 作用,才能使融合發展做得又快又好;科技、教育發揮相應的驅動促進作用;金融發揮支撐作用,打通血脈、融通資金、加大投入,隻有更好地發揮金融機構的支撐作用,才能融合發展。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會(hui) 長高尚全認為(wei) ,中國要從(cong) 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需要“四力”:動力、活力、創造力、競爭(zheng) 力。精髓就是從(cong) “要我幹”到“我要幹”。
工匠精神 強製造的內(nei) 在靈魂
“工匠精神對於(yu) 中國製造而言非常重要。”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封凱棟此前說,因為(wei) 工匠精神是提倡勞動者鑽研技藝、鑽研技術的價(jia) 值,是我國勞動隊伍整體(ti) 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基礎。而勞動者技能對於(yu) 現階段中國保持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意義(yi) 重大。
封凱棟表示,既要保持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又要保證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zheng) 力,那麽(me) ,提高勞動過程所創造的附加值就變得極其關(guan) 鍵。也就是說,通過提高勞動者技能,變勞動者的簡單勞動為(wei) 複雜勞動,使中國製造的質量持續提升,並且更多地體(ti) 現中國勞動者的價(jia) 值,這樣才能使中國製造持續擁有國際競爭(zheng) 力。
“但是,勞動技能的整體(ti) 提高、工匠精神的倡導,不是勞動者或者工人隊伍自己的事情,它需要勞動者、企業(ye) 和國家等多部門的集體(ti) 行動。”封凱棟強調。
在李興(xing) 浩看來,工匠精神是使中國製造變強的內(nei) 在靈魂。在當今社會(hui) ,浮躁是工匠精神的大敵,中國製造企業(ye) 需要摒棄投機取巧的思維和浮躁的心態,才能打造“工匠精品”。
李興(xing) 浩指出,“中國製造2025”正指引空調業(ye) 扭轉大而不強的局麵,然而,不僅(jin) 是空調企業(ye) 需要做大做強,每個(ge) 中國製造企業(ye) 都有必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市場,做出好產(chan) 品、好品牌。一切升級都離不開製造,這是實體(ti) 經濟的“根”,也是未來品質化、個(ge) 性化、高端化消費升級,以及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製造升級的基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破解人體另一半生命密碼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後,‘人類表型組計劃’成為生命科學領域又一戰略製高點。‘人類表型組計劃’的開展,將全麵解讀人類生命密碼所需的關鍵信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項目首席科學家、複旦大學...[詳細] -
四年後我將建成第五個南極考察站
曆時165天,總航程達3.8萬餘海裏,執行我國第34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號21日返回上海。本次考察圍繞羅斯海地區恩克斯堡島新站建設、南極環境業務化調查評估和南極大西洋扇區海洋環境綜合考察三大任務,組織實施並圓滿完成了78...[詳細] -
“月宮一號”實驗基地開門迎客
黃瓜掛在藤上,青青的麥苗露出頭,紫色的茄子花開得正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基地裏的場景讓10歲的航天迷杜卓遠驚歎不已。4月21日至22日,除杜卓遠外,還有近600名公眾走進“月宮一號”實驗基地。據了解,開放“...[詳細] -
信息化發展大廈要建在自己的地基上
中國電子的“PK”自主可控生態體係、紫光集團的3DNAND存儲器芯片、維信諾的AMOLED柔性屏、曙光的深度學習智能服務器、國家超算中心的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在4月22日開幕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一大批來自中國數字經濟領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