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貿易戰會對中國機器人行業造成致命打擊嗎?

史曉波 發布時間:2018-04-28 18:28:00來源: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zhuan) 項”專(zhuan) 家組組長、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教授、長江學者趙傑最近有些忙,一項急迫和重要的工作正在進行中:“我們(men) 正在評估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機器人發展的影響。”

4月20日,穀雨時節的安徽蕪湖,趙傑教授現身第八屆中國科博會(hui) “機器人大講堂(蕪湖堂)”,為(wei) 業(ye) 界精英做了一場題為(wei) 《“十三五”時期國家智能機器人戰略布局與(yu) 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的報告。

趙傑神色嚴(yan) 峻:“依照我國機器人的現狀去評估,風險來自的方向已不僅(jin) 限於(yu) 美國,我們(men) 被卡脖子的事情有很多,因此要未雨綢繆。”他告訴大家:“所有機器人的瓶頸問題我們(men) 都在梳理中,包括依賴程度,以及可以替代的方案,計算出這些卡脖子的問題何時能得到緩解,多久能得到根本解決(jue) 。”

【未雨綢繆 中國機器人布局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

事實上,2015年我們(men) 就啟動了“十三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zhuan) 項”,並於(yu) 2017年開始實施。趙傑教授是“十二五”國家863計劃智能機器人主題專(zhuan) 家組組長,“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zhuan) 項”專(zhuan) 家組組長、“十三五”國家“智能製造與(yu) 機器人重大工程”總體(ti) 論證組成員、工信部智能製造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他告訴大家:“經過梳理發現,很多方麵我們(men) 早已布局,貿易戰會(hui) 使我們(men) 在核心技術上投入更大的支持力度,以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

【三個(ge) 維度看中國機器人】

趙傑介紹了國家在“智能機器人重點專(zhuan) 項”的布局和任務執行情況,他從(cong) “智能製造技術發展趨勢”“機器人發展趨勢”和“機器人技術及產(chan) 業(ye) 現狀”三個(ge) 維度講述了中國機器人目前及未來的發展:

第一個(ge) 維度,從(cong) 智能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來看,國家麵向2030的創新工程涉及到很多領域,其中“智能製造與(yu) 機器人重大工程”是個(ge) 千億(yi) 級的國家工程;趙傑教授為(wei) 我們(men) 展開了中國智能製造到2030年三個(ge) 階段的畫麵:

至2020年,智能製造應該處於(yu) 數字化深度應用階段,智能製造自動化這個(ge) 基礎要打好。趙傑教授說,此時還談不到機器人的“智能”,我們(men) 需要讓它們(men) 進一步做些複雜的自動化工作;另外做好智能的工藝專(zhuan) 家係統,機器人是一個(ge) 工具,它要真正能夠用好,應用工藝就決(jue) 定了機器人是否能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2025年機器人進入到互聯智能階段,對機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機器人基於(yu) 物聯網的互聯,將帶來機器人全周期的監測、預測和診斷,是基於(yu) 大數據雲(yun) 端的、智能自主的學習(xi) 、推理,進化甚至演化等等,將賦予機器人一些新的內(nei) 涵。

進入2030年以後,包括機器人的智能體(ti) 係結構問題,通過研究人腦、類人腦,機器人未來的智能體(ti) 係結構一定是一個(ge) 全新的構架。另外針對應用場景的發育式的自主學習(xi) 和針對環境的認知,包括任務的調度、行為(wei) 的自主決(jue) 策等等,這是機器人自主智能的初級階段,

第二個(ge) 維度,從(cong) 機器人發展的趨勢來看,首先機器人工作的環境已經由現在的結構化向非結構化轉變了,未來機器人會(hui) 在很多未知環境中工作。要求機器人必須具備非結構化動態環境裏高精度的感知、建模、認知甚至重建,也要求機器人具備在室內(nei) 、室外環境下的動態定位,高效的路徑規劃,甚至導航等能力。

其次,人機關(guan) 係由物理隔離向人機協作轉變,涉及到人需要跟機器人交互的過程,就是一種多模態信息的人機自然交互,甚至是可穿戴式的神經係統,包括人機協作。從(cong) 應用方式上來看,未來隨著製造模式小批量、多品種、周期短的特點,應用方式會(hui) 由現在這種大批量和剛性的應用向定製化柔性生產(chan) 方向轉變,這種轉變要求機器人像人一樣靈巧,並且能夠快速生成新的生產(chan) 線。

第三個(ge) 維度,從(cong) 機器人技術產(chan) 業(ye) 現狀來看,趙教授指出:我們(men) 在創新方麵還比較薄弱,尚處在跟蹤和簡單模仿階段;核心技術缺失,產(chan) 業(ye) 麵臨(lin) 空心化;重點行業(ye) 領域仍被國外產(chan) 品壟斷。我們(men) 有非常好的需求,但是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國家機器人在這些重點行業(ye) 應用不起來?需求與(yu) 性能的矛盾十分突出,需要我們(men) 將機器人的性能做好。另外,因為(wei) 過分注重機器人本體(ti) ,而忽略了應用工藝。工藝應用同樣是機器人的核心技術。

【中國機器人的缺口 短板和不足】

趙傑特別提到在三項共性關(guan) 鍵技術方麵,核心零部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例如諧波減速器上的差距,我們(men) 在短期內(nei) 可以替代;RV減速器取得的進展可喜;機器人專(zhuan) 用傳(chuan) 感器方麵有缺口,這是我們(men) 布局的一個(ge) 重點;核心軟件差距較大,包括操作係統和一些功能軟件,還有一些設計、仿真、故障診斷、路徑規劃等等有關(guan) 算法軟件,是需要我們(men) 長期追趕的。機器人測試安全與(yu) 可靠性方麵是短板,我們(men) 很多測試標準還延續著二十年前的一些方法和標準,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提升,測試技術也要得到不斷的發展,包括機器人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麵的問題,是我們(men) 要深入研究的方麵。

【“十三五”我們(men) 的任務是什麽(me) ?】

趙傑介紹道:“智能機器人重點專(zhuan) 項”的布局是從(cong) 智能機器人基礎前沿技術、共性技術、關(guan) 鍵技術與(yu) 裝備、應用示範四個(ge) 層次,圍繞智能機器人基礎前沿技術、新一代機器人、關(guan) 鍵共性技術、工業(ye) 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六個(ge) 方向、十七個(ge) 重點任務全麵展開的。

第一,在新型機構材料、驅動、傳(chuan) 感、控製以及仿生等創新性研究方麵要取得原創性成果。每個(ge) 項目投入都是千萬(wan) 級的,要做一些基礎的原創性工作。

第二,在智能機器人的學習(xi) 與(yu) 認知技術方麵,要充分利用當前的人工智能成果,與(yu) 機器人進行有機結合,從(cong) 環境感知、知識獲取,包括推理、學習(xi) 等方麵開展機器人的自主發育研究。

第三,關(guan) 於(yu) 人機自然交互與(yu) 協作共融技術,分三個(ge) 層次:一是研究多模態的人機自然交互,二是要打造生態鏈的技術,三是研究人機協作。打造互助協作型的機器人平台、人體(ti) 行為(wei) 增強型機器人平台,趙教授強調,這與(yu) 目前看到的助殘、助行概念不一樣,是人體(ti) 行為(wei) 增強,也是人體(ti) 能力的延伸。

關(guan) 於(yu) 工業(ye) 機器人,趙傑將關(guan) 鍵技術與(yu) 裝備分為(wei) 三個(ge) 部分進行了講解:

第一個(ge) 是工業(ye) 機器人智能作業(ye) 技術與(yu) 係統,他指出,多年來,我們(men) 已經實現了一些簡單的產(chan) 業(ye) 化,比如重點突破大型、複雜、精密工作實時感知和智能作業(ye) 技術,進一步要研究麵向複雜作業(ye) 任務的國產(chan) 工業(ye) 機器人智能作業(ye) 係統及工藝專(zhuan) 家係統,實現國產(chan) 工業(ye) 機器人在國民經濟重點行業(ye) 的高端應用;為(wei) 適應製造業(ye) 對工業(ye) 機器人功能的新需求,在新型的工業(ye) 機器人方麵,開展有別於(yu) 傳(chuan) 統工業(ye) 機器人的新型機器人產(chan) 品的研究,豐(feng) 富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的種類,完善我國工業(ye) 機器人譜係建設,做到與(yu) 國際並跑。

趙傑教授將傳(chuan) 統工業(ye) 機器人與(yu) 新型工業(ye) 機器做了一個(ge) 對比:市場上一台幾百公斤級別的傳(chuan) 統工業(ye) 機器人大概七八十萬(wan) 就可以買(mai) 到,但新型工業(ye) 機器人則是千萬(wan) 級別的市場價(jia) 格。趙教授感歎道,我們(men) 國家有這麽(me) 大的應用市場,有這麽(me) 大的產(chan) 業(ye) 鏈,非傳(chuan) 統工業(ye) 機器人的訂單需求會(hui) 十分巨大,可以衍生出一些新型的工業(ye) 機器人,而且這種機器人應該是機器人利潤的最高點。

說到服務機器人,趙教授指出,我們(men) 重點選擇了麵向老人、殘障人的生活輔助技術與(yu) 係統,以解決(jue) 我國未富先老的社會(hui) 問題。接下來就是服務機器人的雲(yun) 端在線服務技術及平台,互聯時代機器人的雲(yun) 端服務所帶來的優(you) 勢是非常明顯的,它可以促進機器人性能的提升而且降低成本。

關(guan) 於(yu) 特種機器人,一個(ge) 是特殊環境服役機器人環境適應技術與(yu) 自主作業(ye) 係統,我們(men) 支持一些特種環境下的作業(ye) 機器人,目標是解決(jue) 效率問題,因為(wei) 特種環境都是遙操作。還有醫療康複機器人技術與(yu) 係統,也是這次的專(zhuan) 項的重點,投入也最多,我們(men) 要打造一批醫療輔助機器人。

從(cong) 示範應用來看,分別是從(cong) 工業(ye) 機器人在典型行業(ye) 、重點區域的應用示範到服務機器人麵向助老助殘智慧家庭社會(hui) 服務的典型示範應用以及麵向醫療康複之安全與(yu) 救援的科學工程機器人典型應用示範。

【“智能機器人重點專(zhuan) 項”的總體(ti) 目標】

趙傑教授還重點介紹了“智能機器人重點專(zhuan) 項”的總體(ti) 目標,即:

突破機器人重大基礎前沿技術及新一代機器人係統,加強機器人與(yu)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國機器人智能水平,取得一批原創性成果;

攻克高性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核心軟件等共性關(guan) 鍵技術,有效支撐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解決(jue) 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空心化問題,提升國產(chan) 機器人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以智能水平提升為(wei) 核心,研發出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機器人產(chan) 品與(yu) 係統,推進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中高端化進程,走出低水平重複的困境;

開展重點行業(ye) 以及區域的應用示範,實現國產(chan) 機器人在國家重點行業(ye) 和領域的高端應用、在典型行業(ye) 中的拓展應用,加速推進我國智能機器人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

隨著市場需要和經濟的發展,我國機器人已經在很多領域有了廣泛的應用。在製造業(ye) 、物流業(ye) 、軍(jun) 事、特種服務,消防、公安以及建築行業(ye) ,空間探測,太空作業(ye) ,醫療助殘康複、以及教育、娛樂(le) 等等,機器人的應用正廣泛至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帶來的是變革性的發展。可以預見未來將由更多的機器人會(hui) 融入到人類的生活中間,甚至形成機器人與(yu) 人關(guan) 係共融的情形。

【貿易戰對中國機器人界是一種警醒】

中美貿易戰大幕正徐徐拉開,硝煙的味道漸濃,此刻特朗普的槍口不僅(jin) 對準了中興(xing) 和華為(wei) ,也虎視眈眈地窺向中國的機器人領域。趙傑教授指出,機器人已經成為(wei) 我們(men) 國家戰略性的新興(xing) 技術和產(chan) 業(ye) ,美、德、日等國家也在這方麵做了重點規劃和部署。而貿易戰對中國機器人界是一種警醒,它更催促我們(men) 一定要努力掌握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正如習(xi) 總書(shu) 記說:“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隻有自力更生”。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