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考隊在印度洋布放多套海底地震儀
將首次記錄“駿惠”熱液區海底地震情況
徜徉西南印度洋
截至當地時間5月27日,中國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隊員已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布放10套長周期海底地震儀(yi) 。“地震儀(yi) 記錄的數據將為(wei) 多金屬硫化物勘探提供重要基礎信息。”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倪建宇透露,後續還將在此區域布放5套,預計本航段布放的15套海底地震儀(yi) 將在明年回收。
此次布放的位置為(wei) 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駿惠”熱液區。“我國已在該合同區的‘龍旂’‘玉皇’‘斷橋’三個(ge) 熱液區布放並回收海底地震儀(yi) ,這是首次用海底地震儀(yi) 探秘‘駿惠’熱液區,將填補該區域無海底地震觀測的空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地球物理組組長丘磊說。
海底地震儀(yi) 簡稱OBS,是一類長期在深海海底工作的設備。它可以記錄由海底熱液活動和構造運動產(chan) 生的天然地震,以及氣槍等人工震源激發的振動信號,實現數據自容保存。該裝置可以在海底工作幾個(ge) 月至一年不等,接收指令後釋放,自動浮出水麵,等待回收。
“針對大洋中脊的熱液區研究來說,該設備主要用於(yu) 記錄洋中脊下的岩漿構造和岩漿活動,供研究人員分析熱液形成的構造機理。”丘磊說,海底地震儀(yi) 主要記錄不易觀測到的微震活動,其震級通常小於(yu) 2級甚至到負級。
在此之前,第四航段科考人員已在“玉皇”礦化區成功回收今年3月第二航段布放的14套海底地震儀(yi) 。不過與(yu) 回收的單個(ge) 個(ge) 體(ti) 不同,此次布放的海底地震儀(yi) 是由上下兩(liang) 個(ge) 球體(ti) 裝置構成,通過螺絲(si) 連接固定,成葫蘆形。“上部分是釋放裝置;下部分是采集裝置,包括地震計、水聽器和電路係統。這次布放的海底地震儀(yi) 電池容量更大,設計使用壽命不少於(yu) 一年。預計將記錄布放區域10個(ge) 月左右的地震情況。”丘磊說。
據了解,海底地震儀(yi) 被打撈回收後,科考隊員將通過導出的數據,處理分析熱液區微震發生的時間和空間信息,進一步了解該片海域海底的構造情況,為(wei) 超慢速擴張洋中脊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的形成機製研究提供基礎數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海洋定位導航有了“中國芯”
海洋資源大開發時代,國內海上精確定位技術長期依賴於GPS的局麵被一項自主研發的“高科技”打破。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發的“北鬥海洋廣域差分高精度定位終端”填補了我國北鬥導航在高端海洋工程平台應用的空白,在5月24日由黑龍江...[詳細] -
茫茫大海,搜尋海底地震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徜徉西南印度洋本報記者陳磊當地時間5月13日19時5分,“向陽紅10”船的駕駛室,伸手不見五指。記者在黑暗中小心地挪著步子,臨近主駕控台,才發現七八個大漢如同壁虎般地趴在四周的落地窗上。大家屏氣凝神,四肢緊貼玻璃,極目遠...[詳細] -
深深的海底,今天我來為你把脈
徜徉西南印度洋本報記者陳磊“多波束打點。”對講機傳來作業組組長的命令。“值班室收到。”記者回答,隨即來到儀器前,記錄屏幕上的水深、波束數、發射號等一係列數值以及當下時間。每當收到這樣的前方指示,就意味著中國大洋49...[詳細] -
“潛龍三號” 你是一個怎樣的“深潛明星”
“蛟龍”“海龍”“潛龍”三龍潛水器協同作業模式圖4月30日,在完成深海最後一潛後,“潛龍三號”跟隨“大洋一號”船開始返航。4月20日開始,這個中國最先進自主無人潛水器,先後進行了包括兩次海試和兩次試驗性應用在內的四次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