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彎道超車AI、5G是新方向
7月11日,在尋找中國創客第四季夏季峰會(hui) 的“‘中國芯’的新希望”高峰論壇上,雲(yun) 天勵飛創始人陳寧擔任主持人,芯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戴偉(wei) 民、中天微CEO戚肖寧、紫光展銳高級副總裁吳慧雄、地平線智能解決(jue) 方案與(yu) 芯片事業(ye) 部總經理張永謙、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合夥(huo) 人宋春雨、Rokid平台研發負責人朱斌等嘉賓參與(yu) ,共話“中國芯”的機遇、挑戰與(yu) 未來。“芯片作為(wei) 高端製造業(ye) 的皇冠明珠,是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原動力,也是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芯片強則產(chan) 業(ye) 強、經濟強。國產(chan) 自主研發是大勢所趨。”陳寧在論壇上表示。
傳(chuan) 統芯片不能滿足需求推動自主研發
今年,中國芯片產(chan) 業(ye) 受到前所未有的關(guan) 注,成為(wei) 國民熱議的話題。“從(cong) BAT到各類創業(ye) 公司,大家紛紛投入自主研發芯片大潮中,國產(chan) 自主成為(wei) 大勢所趨。”雲(yun) 天勵飛創始人陳寧指出。
據悉,地平線、Rokid等創業(ye) 公司已經開始自主研發AI芯片。
陳寧還指出,芯片行業(ye) 有投入大、周期長、技術門檻高、收益慢等特點。
那麽(me) ,創業(ye) 公司為(wei) 什麽(me) 要做難度如此大的行業(ye) ?地平線智能解決(jue) 方案與(yu) 芯片事業(ye) 部總經理張永謙稱,公司核心團隊有很多人是做深度學習(xi) 軟件和算法出身,發現傳(chuan) 統芯片無法解決(jue) 問題,為(wei) 了更好地落地,服務市場和客戶,隻能采用新架構,自己做。
Rokid平台研發負責人朱斌表示,Rokid在做產(chan) 品時遇到了痛點,在設備端,人工智能算法要求高算力,經常導致通用芯片功耗很高。而通用芯片的通用架構,有時會(hui) 因為(wei) 係統調度等原因無法完成指令。從(cong) 痛點出發,Rokid大概在去年9月開始定製自己的芯片,采用DSA(Domain specific architecture)架構,它從(cong) 本身的產(chan) 品和算法要求出發,用異構計算的方式整合到芯片中。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合夥(huo) 人宋春雨肯定了國家資本在“中國芯”的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路由器、網絡設備、信息安全芯片支撐網絡自主可控,“這是對國家未來非常基礎的領域,國產(chan) 化替代需要一定的國家幹預。”
由於(yu) 芯片本身創建領域風險極高,宋春雨對國家資本提出了建議,“投資人要有允許創業(ye) 失敗或者短期波折的心態,不能是急功近利的心態。整個(ge) 行業(ye) 來看,我們(men) 需要構建非常好的芯片產(chan) 業(ye) 投資、培育和成長,形成很好的氛圍,中國創新創業(ye) 才能真正紮根,中國未來的芯片才有希望。”
AI、5G、物聯網誕生大量芯片需求
“中國芯”未來的投資機會(hui) 在哪裏?宋春雨認為(wei) ,從(cong) 資本的角度看,有三個(ge) 方向“大有可為(wei) ”:一是人工智能,從(cong) 啞終端到智能終端,會(hui) 誕生大量的AI芯片需求;二是5G作為(wei) 基礎設施進來後會(hui) 引入很多新場景;三是物聯網時代有非常大的機會(hui) ,比如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芯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戴偉(wei) 民呼籲企業(ye) 支持國內(nei) 芯片,“目前國內(nei) 有很多好的芯片,但是采購卻不支持,中興(xing) 事件後給我們(men) 一個(ge) 很大的啟示,就是國內(nei) 推出芯片,大家要敢用,沒人支持國內(nei) 的芯片,芯片就不會(hui) 發展。”
中天微CEO戚肖寧稱,接下來15至20年是中國芯片趕超的好機會(hui) ,“我們(men) 相信在物聯網和AI年代,不是一個(ge) 電腦能解決(jue) 所有的問題。中國的優(you) 勢在於(yu) 有很多應用,在線消費也發展得很好。”
“我們(men) 有市場、資本和人才,隻要有一個(ge) 清晰的方向,做好規劃,接下來需要的就是時間的沉澱,長期聚焦,慢慢進步,成就是早晚的事。”紫光展銳高級副總裁吳慧雄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海洋定位導航有了“中國芯”
海洋資源大開發時代,國內海上精確定位技術長期依賴於GPS的局麵被一項自主研發的“高科技”打破。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發的“北鬥海洋廣域差分高精度定位終端”填補了我國北鬥導航在高端海洋工程平台應用的空白,在5月24日由黑龍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