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
“開發北極資源,共建‘冰上絲(si) 綢之路’有助於(yu) 維護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是科技日報記者從(cong) 10月12日—14日於(yu) 哈爾濱召開的“第三屆北緯45度創新論壇”上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姚鬱的講話中獲悉的。
姚鬱介紹,“冰上絲(si) 綢之路”是近年來中俄兩(liang) 國探索地區發展合作的最新成果,充分體(ti) 現了合作與(yu) 開放的時代精神。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的積極響應和參與(yu) ,“冰上絲(si) 綢之路”的建設將對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和中國對外戰略合作產(chan) 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作為(wei) “冰上絲(si) 綢之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擁有發展極地裝備技術的人才和深厚的技術儲(chu) 備,以及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特色優(you) 勢。具體(ti) 來講,黑龍江地處高緯度地區,與(yu) 國際上開展極地研究的先進國家具有相同的緯度,具備開展寒區試驗、極區精密測繪、極區電磁環境、極區海洋技術、極區高精度增強定位等研究的自然條件。與(yu) 此同時,黑龍江作為(wei) 老工業(ye) 基地,寒地工程裝備製造相關(guan) 的工業(ye) 基礎雄厚,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度高,配套產(chan) 業(ye) 相對完整。不僅(jin) 如此,黑龍江科技資源富集,擁有一批高水平試驗平台和科技研發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絲綢之路南亞廊道(青海段)考古調查發現14處新遺址
記者日前從絲綢之路南亞廊道青海段學術研討會上了解到,絲綢之路南亞廊道青海段考古調查工作迄今已發現14處新遺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