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王玉澤:追風逐電,設計“中國速度”

矯陽 發布時間:2019-01-11 09:56:00來源: 科技日報

  時速350公裏,是京滬高鐵的運營速度,也是世界高鐵運營最快速度。這一速度,讓相距1318公裏的京滬兩(liang) 市,鐵路運行時間僅(jin) 有4個(ge) 多小時。

  2018年6月30日,京滬高鐵交出“成績單”:開通運營滿7周年,累計發送旅客突破8.25億(yi) 人次,平均一年超過一個(ge) 億(yi) !

  這個(ge) 速度的設計者之一,就是京滬高鐵設計總體(ti) 、中國勘察設計大師、鐵四院副院長王玉澤。

  40年前,18歲的王玉澤考入西南交通大學,學習(xi) 鐵道工程專(zhuan) 業(ye) ,在課堂上第一次聽說日本“新幹線”,高速鐵路這個(ge) 詞從(cong) 此刻入腦海。當時,中國乘客還在綠皮列車裏搖動。

  1982年,王玉澤大學畢業(ye) ,進入鐵四院,成為(wei) 一名技術人員,開始了鐵道勘察設計的人生。

  1993年,年僅(jin) 33歲的王玉澤被任命為(wei) 京滬高鐵設計總體(ti) 。

  “讓列車跑起來、快起來,是我們(men) 這代鐵路人的夢想和使命。”王玉澤不會(hui) 忘記,在日本乘坐“希望號”高速列車往返東(dong) 京大阪時,時速270公裏給他的震撼。

  京滬高鐵設計時速超350公裏,連接京津冀、長三角兩(liang) 大經濟區,全長1318公裏,是當今世界一次建成線路裏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運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鐵路,舉(ju) 世矚目。

  “京滬高鐵的路基如何選擇、最大坡度是多少、橋梁怎樣設計……設計參數和方案,幾乎一片空白。”肩負曆史重任的王玉澤為(wei) 解決(jue) 這些問題,帶領團隊開始了15年的漫長跋涉。

  他們(men) 幾乎翻遍國內(nei) 外所有的相關(guan) 資料,悄然攻克了一道道難關(guan) ——

  建立中國第一個(ge) 高速鐵路軟土路基試驗段,掌握應對軟土沉降的“殺手鐧”;

  在國內(nei) 首次開展高速鐵路高架車站研究;

  通過多項技術創新,實現高速大跨深水橋梁建造技術的重大突破;

  摸清京滬高鐵徐滬段沿線600餘(yu) 公裏“家底”,確定了最為(wei) 關(guan) 鍵的線位與(yu) 站位。

  最突出的貢獻是,他們(men) 編製完成《京滬高速鐵路設計暫行規定》《新建時速300—350公裏客運專(zhuan) 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高速鐵路設計規範》等係列技術規範,為(wei) 高端起跑的中國鐵路“劃定跑道”。

  為(wei) 了這條鐵路,王玉澤和團隊完成400多項科研試驗,攻克了一係列技術難題,掌握了時速350公裏動車組製造技術。

  此後,以京滬高鐵技術為(wei) 藍本的高鐵工程,在全國“遍地開花”:京津城際、武廣客專(zhuan) 、滬寧城際、鄭西客專(zhuan) ……京滬高鐵成為(wei) 中國高鐵名副其實的搖籃和代表作。

  2008年4月18日,京滬高鐵全線開工建設。北京大興(xing) 開工現場,王玉澤百感交集:“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提出,曆經20多年,終於(yu) 要從(cong) 圖紙變成現實。”

  2016年1月8日,京滬高鐵工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17年5月,全國首屆創新爭(zheng) 先獎在北京頒獎,王玉澤代表京滬高鐵技術創新團隊上台領獎。

  聚光燈下,他激動地說:“這既是肯定,也是激勵。在中國高鐵建設中,我隻是一個(ge) 代表,榮譽屬於(yu) 大家!”

  青絲(si) 變華發,丹心寫(xie) 忠誠。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北京試行隧道內新型喚醒技術

    1日,曆經3年多建設,2019年世園會、2022年冬奧會重點交通保障工程——全長42.2公裏、平原段設計速度100公裏/小時、山區段設計速度80公裏/小時的京禮(北京至崇禮)高速興延(大興至延慶)段正式開通運營,其中石峽隧道首次試行...[詳細]
  • 5G呼嘯而來 Wi-Fi將被取代?

    近日,國外研究機構OpenSignal對全球各地Wi-Fi下載速度與移動網絡下載速度進行研究對比後發現,澳大利亞、德國、希臘、緬甸等33個國家的移動網絡的平均下載速度超過了當地Wi-Fi的下載速度。基於此,有人甚至給出“Wi-Fi將死”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