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世界領先的強磁場 中國人這樣建

高博 劉誌偉 發布時間:2019-01-15 13:31:00來源: 科技日報

  2018年12月初,武漢國家脈衝(chong) 強磁場科學中心,一次次電磁風暴的襲擊,讓物質被迫吐露不為(wei) 人知的秘密。最先進的電源、磁體(ti) 和控製係統,打造了這一世界頂尖水平的強磁場裝置。

  “磁場與(yu) 電流成正比,而磁體(ti) 承受的力和熱,與(yu) 磁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越往上走越難。就好像百米跑從(cong) 9.9秒提高到9.8秒那樣難。”國家脈衝(chong) 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李亮說。

  “美國從(cong) 70T(特斯拉)到90T走了20年,德國用了15年,中國則是4年。”李亮說。

  線圈使用壽命超出國際同行近1倍

  1820年,丹麥人奧斯特無意間發現,導線通電,附近的小磁針會(hui) 跳動。從(cong) 此,人們(men) 一直在用通電線圈來製造磁場。瞬間強電流產(chan) 生的幾毫秒時間的強磁場,叫做脈衝(chong) 強磁場,它比穩態磁場更高。

  國家脈衝(chong) 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告訴我們(men) :他們(men) 用小指頭粗細的導線,繞成線圈,接上2.5萬(wan) 伏特的電壓,流過4萬(wan) 安培的瞬間電流,就可以產(chan) 生幾十T的脈衝(chong) 磁場。

  但通電線圈會(hui) 被磁體(ti) 內(nei) 部應力拉長和壓扁。李亮說,他們(men) 的線圈承受的應力,是“蛟龍”號在7000米海底麵臨(lin) 壓強的50倍。而且磁體(ti) 在放電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巨大熱量,線圈泡於(yu) 液氮以降溫;通電瞬間零下200攝氏度的液氮砰地蒸發掉。

  幾個(ge) 毫秒內(nei) 通入磁體(ti) 的能量如10公斤TNT的能量,線圈經常被炸碎。俄羅斯和日本科學家先後用極端辦法製造過上千T的磁場,那也是目前人類取得的最強磁場。但必須犧牲線圈,是一次性的,磁體(ti) 線圈無法重複利用。

  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創紀錄的線圈用的是銅铌合金,最結實——100T磁場紀錄的最大功臣。中國團隊則使用國內(nei) 自主研發的銅铌合金,強度僅(jin) 為(wei) 前者2/3。

  中國人另辟蹊徑,從(cong) 理論分析挖掘潛力,通過精確計算,大幅提升高分子纖維層層纏繞加固的效果,就像鐵環箍住炮筒。它比凱夫拉還結實,是世界上最強韌的纖維。纖維浸泡環氧樹脂,也充當線圈的絕緣層。

  彭濤教授專(zhuan) 職繞線。“如果浸泡樹脂不夠充分,反光是不同的。”彭濤說,從(cong) 線圈的紋路和顏色,老手能看出瑕疵。瑕疵讓線圈更早崩潰。

  美國磁體(ti) 線圈直徑一米,比中國的大很多,應力更低,不易壞,但美國線圈平均通電500次就會(hui) 壞掉;彭濤做的線圈可使用800次。

  中國電源便宜又強大

  李亮曾在歐洲和美國工作多年,1992年以來世界上最強的磁體(ti) 大多有他參與(yu) 設計。

  “我們(men) 是彎道超車。”李亮說,“我們(men) 從(cong) 無到有,總結各家的經驗,所以設計的整體(ti) 性、係統性更強。”

  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發電機電源,兩(liang) 層樓高,巨大的飛輪儲(chu) 能,瞬間放電——本是核聚變實驗用的,100T紀錄的第二大功臣。

  中國電源則分3部分:發電機電源(功率不到美國的1/10);20幾個(ge) 電容儲(chu) 能型電源模塊;鉛酸蓄電池組。通過結構優(you) 化,僅(jin) 使用幾個(ge) 電容儲(chu) 能型電源模塊,就疊加出90.6T的磁場脈衝(chong) 峰值。美國實現100T需115兆焦耳能量,中國實現90T隻用10兆焦。

  專(zhuan) 攻電源的丁洪發教授說:“幾十個(ge) 模塊的開關(guan) 時間差要限製在微秒級。元器件也要篩選,讓電路的延遲一致。”

  2008年開工建設,大部分設備自研自造,國產(chan) 化率85%。“人家是外包給專(zhuan) 業(ye) 公司,我們(men) 是自己動手。”李亮說。

  每組電容儲(chu) 能型電源100萬(wan) 元。整個(ge) 電源係統投入僅(jin) 是美國人的一個(ge) 零頭。液氦回收係統隻有國外同類設備1/4的價(jia) 格,回收的氦氣每年可節約500萬(wan) —600萬(wan) 元實驗消耗。

  脈衝(chong) 平頂磁場十分重要,但美國人做平頂脈衝(chong) 磁場,一年隻能使用50—60次。中國人改進了電源和控製係統,則像開微波爐一樣簡單。

  “國際專(zhuan) 家說我們(men) 花了1.2億(yi) 元,幹了1.2億(yi) 美元的活兒(er) 。”李亮說。

  測量需要極端精細

  2013年10月,在全世界專(zhuan) 家的見證下,中國裝置首秀成功。國際權威報告說:中國的磁體(ti) 和電源技術世界頂級;控製係統國際領先。

  雖然最高磁場紀錄不及美國,但中國裝置優(you) 勢明顯——一套中央控製係統實現3類電源和8個(ge) 實驗站的靈活組合。這是中國磁場的一個(ge) 殺手鐧,更有利實驗。控製係統負責人韓小濤教授說:“別人都是一個(ge) 磁體(ti) 發一種波形。我們(men) 的可以一個(ge) 磁體(ti) 產(chan) 生多種波形。”

  美國在2013年實現了100.75T,德國實現94T,中國也以90.6T成為(wei) 90T俱樂(le) 部的一員。而目前有望刷新紀錄的隻有美、中。

  強磁場將考問出新的物質特性,催生下一代電子材料和芯片。朱增偉(wei) 教授說:“半金屬比如鉍和銻,適合放在強磁場下研究極端情況。”

  2018年11月,北京大學發現“對數量子震蕩”,實驗就在武漢做。在58T磁場下清晰觀測到5個(ge) 振蕩,才得以發現對數規律。

  強磁場的“風暴眼”隻有20毫米長,在杏仁大小的空間裏布置所有的樣品和感應器,跟微雕差不多。

  “渦流、熱效應、震動、電磁幹擾……測量永遠伴隨噪音。”左華坤工程師說。

  想一次測出高質量信號難,因為(wei) 幹擾因素太多。樣品杆浸泡在液氦裏,還跟外麵隔著一層真空,但線圈一瞬間的高溫,仍然會(hui) 造成樣品零點零幾度的熱擾動。傳(chuan) 感器的線路在脈衝(chong) 磁場的作用下,也可能震動幾個(ge) 微米產(chan) 生噪聲。

  還有很多不可測因素,比如地線“零”電壓的不穩定,濕度差異,都可能造成測量結果不同。

  “如果不這樣難測,那些物理難題也就不會(hui) 遺留到現在了。”左華坤說,論電磁測量精度武漢國家脈衝(chong) 強磁場科學中心已不弱於(yu) 任何同行。

  “中心建成後,不僅(jin) 國內(nei) 科學家基本不再去國外做實驗了,還吸引了劍橋、斯坦福等眾(zhong) 多國外用戶。”李亮說。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電子溫度1億度,中國人造太陽內力驚人

    “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達到1億攝氏度。”短短一句話讓網友興奮了。11月12日,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發布消息,EAST核聚變裝置在2018年實驗中又有突破。[詳細]
  • "中國人願用隱私換便捷"?太想當然了

    當用戶連選擇權都沒有時,說“用戶自願”,無異於把綁架說成是尊重他人願意被綁架的權利。據報道,近日,李彥宏在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就個人信息利用問題發表觀點:“我想中國人可以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麽敏感。如果他們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