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偽人工智能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馬愛平 發布時間:2019-02-18 09:29:00來源: 科技日報

  AI無疑是這幾年的一個(ge) 熱門行業(ye) ,不論是創業(ye) 項目數量、融資金額,還是融資速度都很突出。但近日,多家媒體(ti) 發文,認為(wei) 2019年AI或迎來寒冬。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委員會(hui) 去年7月發布的《北京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白皮書(shu) (2018)》對國內(nei) AI創業(ye) 公司數量和投資的統計顯示,全國人工智能企業(ye) 4040家,但其中拿到風險投資的公司合計1237家(含31家已上市公司),占總數的30%,也就是說,有70%的公司仍然拿不到投資。而2019年投資市場的表現也表明人工智能或麵臨(lin) 洗牌。

  大批企業(ye) 仍未找到商業(ye) 變現途徑

  掃一下手掌即可輕鬆通過手脈門禁係統,無人售貨櫃和兜售機器人使消費者更便捷購物,智能公交可以自動駕駛、人車對話……小到穿行於(yu) 城市之間的日常起居,大到酒店、餐廳、交通、商圈等智能化管理,隨著AI技術日益成熟,這樣的應用場景正在成為(wei) 現實。

  繼2018年人工智能概念“鋪天蓋地”後,專(zhuan) 家預測2019年各種人工智能技術將加速落地,人工智能應用範圍將不斷擴大。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現階段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超出了科技行業(ye) 概念,2019年AI領域投資有望繼續維持高速增長態勢,與(yu) 此同時,一批偽(wei) 人工智能企業(ye) 將被淘汰出局。

  “AI技術商業(ye) 化的壓力增大,未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落地場景,將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ye) 麵臨(lin) 落敗出局。”光大新經濟投資負責人艾渝說。

  “和整體(ti) 股權市場一樣,人工智能投資不排除2019年會(hui) 出現洗牌的情況。”好買(mai) 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眺說。

  “在當前資本市場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會(hui) 有大量底層技術實力較弱的企業(ye) 逐步被淘汰,而一些細分領域中,有紮實技術支撐並且有商業(ye) 落地能力的企業(ye) 有望迎來發展。”德景投資合夥(huo) 人劉萬(wan) 清認為(wei) 。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2019年AI將在我們(men) 的生活和工作中更普遍地出場,成為(wei) 一種“親(qin) 民”的技術。與(yu) 此對應的是,AI芯片等人工智能領域的支柱,卻會(hui) 在專(zhuan) 業(ye) 化探索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對專(zhuan) 業(ye) 人才的競爭(zheng) 和培養(yang) 力度也將繼續加大,入局門檻越來越高。

  “目前製約行業(ye) 健康發展的最大短板就是基礎研究薄弱。發展人工智能必須加大基礎研究,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增強原創能力和應用落地能力。”深蘭(lan) 科技董事長、創始人陳海波表示。

  瀾亭資本董事長劉炯認為(wei) ,這兩(liang) 年中國AI領域湧現了大批的創業(ye) 公司,已經有一批企業(ye) 在人臉識別、自動駕駛以及自然語言交互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同時仍有大批企業(ye) ,還沒有找到明確的商業(ye) 變現途徑,這成為(wei) 中國AI企業(ye) 持續發展必須麵對的困難。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shu) ——產(chan) 業(ye) 應用篇》指出,目前看來,深度學習(xi) 隻能在機器上建立淺層次的條件反射,是“弱人工智能”,真正意義(yi) 上的人工智能即“強人工智能”的實現還沒有任何曙光,而依托深度學習(xi) 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生態和行業(ye) 發展正方興(xing) 未艾。

  政策和投資加速人工智能項目落地

  資本加速洗牌會(hui) 給人工智能行業(ye) 帶來哪些影響?

  劉萬(wan) 清表示,通過對2018年國內(nei) 人工智能領域投資情況的分析可以發現,國內(nei) BAT等幾大巨頭均重點在To B(企業(ye) 服務)領域進行了投資布局。

  “2018年外部不確定因素暴露了我國在芯片等方麵的短板,也使得國內(nei) 芯片、5G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技術領域投資爆發。人工智能賦能下的金融、安防、文娛、醫療、汽車等各行業(ye) 的投資均在2018年呈爆發態勢。”劉萬(wan) 清說。

  日前,包括人工智能安防公司澎思科技、計算機視覺企業(ye) 影譜科技等在內(nei) 的多家AI企業(ye) 接連宣布獲得幾千萬(wan) 到數億(yi) 元融資。

  對此,王眺指出,預計AI領域股權投資的金額未來仍然會(hui) 保持較高水平,其中,企業(ye) 服務將是AI投資的熱門行業(ye) ,AI能夠很好地和To B結合,例如金融、安防等。

  “從(cong) 政策來看,2017年開始,國內(nei) 人工智能相關(guan) 政策的重點已經不僅(jin) 僅(jin) 關(guan) 注智能技術的發展,更多的是轉向技術和產(chan) 業(ye) 的融合。跟隨政策導向,AI股權投資也會(hui) 更注重人工智能與(yu) 產(chan) 業(ye) 的融合,加速人工智能項目落地。”劉萬(wan) 清表示。

  “人工智能目前已進入了第二階段,重點是應用。人工智能必須要落地到具體(ti) 應用場景,真正服務於(yu) 現在的行業(ye) ,讓人脫離反複無效的勞動。目前我認為(wei) 可以落地的一些方向,比如說在醫療、金融、無人駕駛工業(ye) 機器人等,這些是目前發展最快、落地最快的場景。很多大公司已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做這些研究。那麽(me) 作為(wei) 初創公司,我建議他們(men) 更多地去抓這些應用,尤其是To B的應用,這些是巨頭們(men) 觸及不到的地方,但正好是創業(ye) 者的機會(hui) 。”英諾天使基金聯合創始人李竹說。

  劉萬(wan) 清表示,5G時代即將到來,這將給雲(yun) 存儲(chu) 、視頻交互、物聯網、無人駕駛等多個(ge) 行業(ye) 帶來新的商業(ye) 業(ye) 態。從(cong) 投資角度來說,目前比較看好計算機視覺技術領域的企業(ye) 。

  巨頭紮堆、中小科技公司跑步入場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大量資金湧入,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貼上人工智能的標簽,越來越多的AI創企也隨之出局。盲目創業(ye) 和狂熱投資會(hui) 讓行業(ye) 難以健康發展,風險與(yu) 機遇並存,如今AI行業(ye) 隻能擠掉“泡沫”,方能破而後立。

  當資本熱退去,2019年的人工智能企業(ye) 如何發展?

  智研谘詢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運行態勢及戰略谘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 2018年全球AI市場規模約為(wei) 1.2萬(wan) 億(yi) 美元,並保持持續高速增長,到2022年有望達到3.9萬(wan) 億(yi) 美元。

  專(zhuan) 家分析,2019年的AI仍舊是巨頭紮堆,各大廠商布局雲(yun) 端AI的同時,端側(ce) 智能將備受矚目;中小科技公司也開始加速入局。

  比如,在AI上重點布局的百度,除無人駕駛技術外,百度大腦也實現了階段性進步。2016年百度世界大會(hui) ,百度大腦在完成基礎能力搭建和核心技術初步開放後,如今已對外開放了150多項AI能力。

  伴隨著AI技術的成熟,中小科技公司也開始跑步入場:網龍推出的AI助教;竹間智能開發出的AI情感對話機器人;商湯、雲(yun) 從(cong) 、曠視、依圖等其他幾家高成長性公司均在金融和安防這兩(liang) 個(ge) 領域爭(zheng) 相布局。

  但同時要注意到,到了AI即將邁出堅實一步的2019年,人才的爭(zheng) 奪和培養(yang) 能力,已經成為(wei) 一家AI企業(ye) 發展前景的風向標。

  2018年底,UIPath網站正式發布了《AI Jobs》的分析報告,通過求職網站收集到的數據分析:中美分別為(wei) AI人才缺口最大的國家,中國有1.2萬(wan) 左右的職位缺口,依然遠超美國。

  “因此,未來還需要持續完善數據資源體(ti) 係,破解發展製約因素;重視人工智能安全風險,減少潛在隱患;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平台,推動產(chan) 業(ye) 應用;積極開展多元路線探索,突破技術瓶頸;提前布局勞動資源轉換,應對就業(ye) 變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說。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