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應對“報廢潮”將至的動力鋰電池 有這樣幾招

李禾 發布時間:2019-03-12 09:10:00來源: 科技日報

  “動力電池一般使用年限為(wei) 5—8年,有效壽命在4—6年,這意味著我國第一批投入市場的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基本處於(yu) 淘汰臨(lin) 界點。”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天任表示,應重視新能源動力電池的再生和循環利用,減少環境危害,確保國家戰略資源安全等。

  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超過120萬(wan) 輛,同比增長約60%,居全球第一,預計到2020年產(chan) 銷量將突破200萬(wan) 輛大關(guan) 。據測算,結合汽車報廢年限、電池壽命等因素,2018—2020年,我國累計報廢動力電池將達12—20萬(wan) 噸,到2025年,該數字將增至35萬(wan) 噸。

  今年兩(liang) 會(hui) ,張天任提交了《關(guan) 於(yu) 加強對報廢動力鋰電池的再生循環利用,確保國家資源戰略安全的建議》。他說,目前退役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主要有兩(liang) 個(ge) 去向。一是梯次利用,用於(yu) 電信基站備電等;二是再生利用,拆解後將其中重金屬提煉再使用。“從(cong) 全生命周期看,梯次利用的電池在最終報廢後,也需再生利用。”

  一方麵是即將大量湧現的報廢鋰電池,另一方麵,我國鋰資源嚴(yan) 重依賴進口。數據顯示,我國鋰礦對外依存度超過85%;“中國需求”還推動電池級碳酸鋰價(jia) 格暴漲,從(cong) 2015年初不到5萬(wan) 元/噸上漲到2017年底的18萬(wan) 元/噸,漲幅三倍多,極大加重了我國鋰離子電池製造企業(ye) 的采購成本,並對資源安全提出挑戰。

  張天任說,報廢鋰電池處理不當或隨意丟(diu) 棄,會(hui) 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危害。如正極材料中的鈷和鎳等重金屬元素、電解液中的有機物、負極中的碳材料等都會(hui) 對水體(ti) 和土壤造成汙染,嚴(yan) 重的可能數十年都難以恢複。

  對此,張天任建議,有關(guan) 部門應加快製定報廢電池回收及再生利用的管理、技術和評價(jia) 標準,如電池餘(yu) 量檢測標準等;加快研究財稅優(you) 惠、產(chan) 業(ye) 基金、積分管理等激勵政策,探索動力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促進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

  “當前,再生技術尚未成熟,拆解主要靠人工完成,成本居高不下。” 張天任說,應針對再生利用存在的薄弱環節,組織產(chan) 學研聯合攻關(guan) ,突破關(guan) 鍵共性技術,有效降低生產(chan) 成本;鼓勵具有產(chan) 能和技術優(you) 勢的鋰電池製造企業(ye) 建設再生循環項目,並加強規劃,避免再生循環項目“一哄而上”,導致產(chan) 能過剩、資源浪費等。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