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綠色超級稻”惠及亞非18國農戶

瞿劍 發布時間:2019-04-03 09:08:00來源: 科技日報

  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最大國際農(nong) 業(ye) 科技扶貧項目“為(wei) 非洲和亞(ya) 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2日在京結題。項目實施11年,高效培育出一大批高產(chan) 、多抗(抗旱、耐鹽、耐淹、養(yang) 分高效等)綠色超級稻新品種,累計在亞(ya) 非18國推廣新品種78個(ge) 、612萬(wan) 公頃,使160萬(wan) 農(nong) 戶收入顯著增加;同時完成了代表水稻科學研究前沿的“300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2018年5月以長文發表於(yu) 《自然》雜誌,助推水稻從(cong) 常規育種走向分子設計育種的技術革命。

  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nong) 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黎誌康介紹,該項目由中國政府(科技部)與(yu) 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hui) 資助,旨在與(yu) 亞(ya) 非國家分享中國的優(you) 良水稻品種、種質和生產(chan) 技術;由中國科學家牽頭,聯合國內(nei) 外58家水稻研究機構實施,2008年啟動;目標國家覆蓋“一帶一路”沿線18個(ge) 亞(ya) 非國家和中國水稻中低產(chan) 麵積較大的西部5省。

  黎誌康解釋,“綠色超級稻(GSR)”被定義(yi) 為(wei) 在較少投入的情況下能穩定高產(chan) 的水稻品種,也就是“少打農(nong) 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you) 質高產(chan) ”品種。他表示,水稻的可持續生產(chan) 是許多亞(ya) 洲和非洲國家糧食安全和減貧的關(guan) 鍵,特別是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頻現,亞(ya) 非望天田地區的水稻產(chan) 能變得尤其脆弱。極大提高亞(ya) 非大部分雨養(yang) 地區的水稻產(chan) 能,維持全球灌溉稻田的生產(chan) 力是未來幾十年全球水稻育種家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

  項目實施11年,向18個(ge) 目標國家的26個(ge) 研究機構累計發放並試種具有不同綠色性狀組合的GSR品種或育種材料5235份,包括來自中國10餘(yu) 家農(nong) 業(ye) 科研機構和涉外種業(ye) 公司的169份次的常規稻品種(係)和431份次的雜交稻品種,通過在18國多年多點試種,鑒定出一大批適應目標國家不同水稻生態環境的水稻優(you) 良品種。培育出一大批高產(chan) 、優(you) 質、多抗的GSR新品種,在18國試種、審定和推廣,大幅提高了當地稻農(nong) 收入,對目標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完成了迄今全球最大的植物基因組重測序項目——3000份水稻核心種質的全基因組重測序,在全基因組水平上剖析了水稻核心種質的基因組多樣性,大大推動了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成果在育種上的應用。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