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度是管長遠的,帶有根本性。鄧小平同誌曾深刻指出:“製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製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hui) 走向反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以全新角度思考國家治理問題,強調製度的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始終把製度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將深化改革與(yu) 推進製度創新有機結合,讓改革成果製度化。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xi) 近平同誌強調:“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一項重大曆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為(wei) 人民幸福安康、為(wei) 社會(hui) 和諧穩定、為(wei) 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製度體(ti) 係。”這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對製度建設的高度重視。
製度對國家的前途命運具有決(jue) 定性影響。對於(yu) 任何一個(ge) 國家來說,隻有建立起科學完備、係統有效的製度,才能形成健全的國家治理體(ti) 係、擁有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習(xi) 近平同誌指出,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是一個(ge) 國家製度和製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ti) 現。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國家製度建設與(yu)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nei) 在一致性。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要求我們(men) 進一步推進製度建設,不斷進行製度創新,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製度築牢改革基石、激發發展活力。
黨(dang) 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判斷。這一重大判斷對推進製度建設提出了更為(wei) 迫切的要求。當前,我們(men) 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繼續統籌推進各領域各方麵改革。在全麵深化改革中,最為(wei) 關(guan) 鍵的是始終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ge) 總目標不動搖。我們(men) 要著眼於(yu)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不斷進行科學的製度設計和製度創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當前,尤其需要在以下幾個(ge) 方麵著力。
提高製度意識。一項成熟定型的製度,一定是具有廣泛認同基礎的製度。製度是人類社會(hui) 知識和經驗的總結,是得到多數相關(guan) 者認同並願意遵從(cong) 的規範。製度產(chan) 生和維係的過程,需要動員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廣大黨(dang) 員、幹部要帶頭提高製度意識,認真學習(xi) 製度、嚴(yan) 格執行製度、自覺維護製度。同時,要提高全社會(hui) 尊重製度、遵守製度的意識,為(wei) 各種製度的創立、運作、維護提供觀念支持和精神動力。
推進製度創新。隨著社會(hui) 不斷發展,一些製度的內(nei) 容可能已經不能充分反映和調節現實社會(hui) 關(guan) 係,需要及時進行創新。這就要針對新的社會(hui) 關(guan) 係和社會(hui) 矛盾,製定反映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需要的新規範,推進製度創新,使新出現的社會(hui) 關(guan) 係能在製度規範下運行。要通過改革創新構建起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ti) 係,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魅力進一步彰顯。
確保製度權威。成熟定型的製度是在實踐中能夠真正發揮規範作用的製度,這就要確保製度權威有效。習(xi) 近平同誌強調,“製度是硬約束不是橡皮筋”。製度一經形成,就要嚴(yan) 格執行,堅持製度麵前人人平等、執行製度沒有例外,堅決(jue) 維護製度的嚴(yan) 肅性和權威性,堅決(jue) 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種行為(wei) ,把製度的籠子紮緊紮牢。
(作者為(wei) 上海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複旦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8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人民要論:在發揮製度優勢中更好發展市場經濟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