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0年改革開放新的偉(wei) 大革命,中國的麵貌煥然一新,一躍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第一大工業(ye) 國。如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已經進入了新時代,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改革開放也將再出發,在曆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在人民對幸福的期待中繼續求索。
在曆史前進的邏輯中不斷開拓
我國的改革開放作為(wei) 一種社會(hui) 曆史運動、一種自覺的社會(hui) 變革活動,是人類社會(hui) 曆史發展必然邏輯的集中體(ti) 現。1978年,鄧小平審時度勢,帶領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曆史征程。從(cong) 農(nong) 村到城市,從(cong) 試點到推廣,從(cong) 經濟體(ti) 製改革到全麵深化改革。到如今已經走過了40年極不平凡的曆程,取得了豐(feng) 碩的成果。尤其是近5年,隨著改革全麵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開放程度繼續擴大、開放格局全麵鋪開,我國的經濟、社會(hui) 、政治、文化、生態建設等都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人民生活從(cong) 短缺走向富裕、從(cong) 貧窮走向小康。我們(men) 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曆史性飛躍。
在曆史的大邏輯中,社會(hui) 曆史發展是無止境的,改革開放也將無終點。這是因為(wei) 社會(hui) 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當舊的問題被解決(jue) 後,新的矛盾立刻就會(hui) 產(chan) 生。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由過去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與(yu) 此同時,社會(hui) 發展中的深層次、棘手問題日益凸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生態環境惡化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認為(wei) ,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方法來解決(jue) 。進一步說,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依然要堅持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不斷解決(jue) 我國政治、經濟的某些具體(ti) 體(ti) 製和環節上存在的與(yu) 社會(hui) 生產(chan) 不相適應的問題,才能從(cong) 根本上化解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社會(hui) 難題,進而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並在不斷創新和完善改革開放體(ti) 製機製、不斷協調優(you) 化各領域各環節改革、使各方麵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過程中把改革開放事業(ye) 向更高水平、更深階段、更加科學的方向拓展。
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順勢而為(wei)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曆史運動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改革開放40年,我國秉承著“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的理念,經曆了從(cong) 引進來到走出去,從(cong) 加入“WTO”到共建“一帶一路”的對外開放的曆程,形成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在這個(ge) 過程中,中國從(cong) 經濟、軍(jun) 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體(ti) 育、社會(hui) 等多方麵從(cong) 封閉半封閉走向全麵開放的局麵,並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與(yu) 此同時,中國也為(wei) 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效地應對了亞(ya) 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yu) 發展的崇高事業(ye) 。所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jin) 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進入新時代,中國開啟了加強中國與(yu) 世界交融發展的新畫卷。如今,世界各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日益相互聯係、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wei) 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條件。任何一國的建設與(yu) 發展不僅(jin) 離不開與(yu) 其他國家的交流與(yu) 合作,而且要不斷地變革落後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和僵化的政治、經濟體(ti) 製,以適應變動中的國際環境和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所以,與(yu) 近兩(liang) 年有背世界大勢的“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yi) 不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未來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程度,通過采取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加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措施,打開對外開放的新局麵,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打造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台。向世界宣布,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hui) 關(guan) 閉,隻會(hui) 越開越大。
在人民對幸福的期待中繼續前行
期待自我的發展與(yu) 完善是人類永恒的追求,而滿足人的發展與(yu) 完善則是一切社會(hui) 曆史活動的“應然”目的與(yu) 歸宿。人民是改革開放的實踐主體(ti) ,改革開放最終目的也應該是為(wei) 了人民的發展、實現人民的幸福,即滿足人民的期待。
人民的期待是改革開放的根本動力和方向。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誌反複強調中國的改革開放是要解決(jue) 十億(yi) 人的貧困問題和發展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wei) 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通過40年的努力,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國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已經達到偏上收入國家水平,農(nong) 村貧困發生率大幅度下降,九年義(yi) 務教育全麵普及,城鄉(xiang) 居民健康狀況顯著提高,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麵的民生保障也有顯著改善。
進入新時代,富裕起來的廣大人民群眾(zhong) 開始在小康生活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目標、新的要求、新的期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jin) 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增長。針對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新時代,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全麵深化改革,敢於(yu) 向頑瘴痼疾開刀,勇於(yu) 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堅定不移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將繼續擴大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人類的和平與(yu) 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綜上,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遵循曆史大邏輯、合乎世界大勢、順應人民期待。因此,其未來征程中一定更成功、更寬廣。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本文為(wei) 2017年度廣州市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十三五”規劃課題2017GZMZYB16的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大家手筆:促進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製度是管長遠的,帶有根本性。鄧小平同誌曾深刻指出:“製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製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