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讓奮鬥成為企業家底色(新論)

匡賢明 發布時間:2018-05-11 08:47:00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ge) 時代有一個(ge) 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不論身處哪個(ge) 年代,奮鬥都是中國人不變的精神。“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華民族偉(wei) 大奮鬥精神作出深刻闡述,也為(wei) 全社會(hui) 樹立起奮鬥的旗幟。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men) 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成長起來一大批優(you) 秀的企業(ye) 。企業(ye) 是經濟生活中最活躍的主體(ti) ,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社會(hui) 的生產(chan) 效率,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都離不開各行各業(ye) 的努力。

“市場活力來自於(yu) 人,特別是來自於(yu) 企業(ye) 家,來自於(yu) 企業(ye) 家精神。”奮鬥是企業(ye) 家的底色,也是企業(ye) 家精神的重要內(nei) 容,但為(wei) 什麽(me) 而奮鬥則是更基本的命題。近日,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jun) 一句“我是誰,我為(wei) 什麽(me) 而奮鬥”,就在企業(ye) 家群體(ti) 中引發了共鳴。企業(ye) 家奮鬥的目標不應僅(jin) 僅(jin) 是財富、規模,曆史對偉(wei) 大企業(ye) 家的銘記從(cong) 來不是因為(wei) 他們(men) 的財富,而是因為(wei) 他們(men) 對國家、民族、社會(hui) 進步所貢獻的力量。一個(ge) 偉(wei) 大企業(ye) 的夢想,應該是與(yu) 社會(hui) 、與(yu) 人民、與(yu) 國家的夢想同心同向的。對企業(ye) 家來說,奮鬥是圓夢的唯一路徑。奮鬥不僅(jin) 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行動,是敢闖、敢拚、敢試、敢為(wei) 人先,用智慧和汗水迎接時代的挑戰。

這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中國企業(ye) 家有著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穩定快速的增長,人生出彩的舞台越來越大、改變命運的機會(hui) 越來越多。時代提供了機會(hui) ,也提供了保障,從(cong) 基礎建設到法治環境,從(cong) 改善公共服務到培育、保護、弘揚企業(ye) 家精神,新時代的改革創新為(wei) 企業(ye) 家奮鬥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企業(ye) 家身處這個(ge) 時代,奮鬥不僅(jin) 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使命,要在奮鬥中實現自己的抱負,在奮鬥中把個(ge) 人、企業(ye) 與(yu) 社會(hui) 、國家緊密聯係在一起。國家強大,企業(ye) 才能興(xing) 盛;企業(ye) 興(xing) 旺,國家更加強大。可以說,企業(ye) 家的精神麵貌,就是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縮影。

改革開放40年,企業(ye) 家在物質財富創造上功不可沒;進入新時代,用什麽(me) 樣的精神力量來鼓舞大眾(zhong) 更應該是企業(ye) 家思考的新命題。各行各業(ye) 的企業(ye) 家為(wei) 什麽(me) 而奮鬥的共同答案,應該是服務更廣大的群眾(zhong) ,解決(jue) 經濟社會(hui) 生活中的難題,投身用科技創新等手段改善人民福祉的事業(ye) 。成為(wei) 受人尊敬的公司,為(wei) 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福祉,為(wei) 了推動國家的科技變革,中國企業(ye) 家們(men) 的奮鬥目標就不能停留在創造財富,而應著眼於(yu) 實現更大的社會(hui) 價(jia) 值,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貢獻力量。這就要求企業(ye) 家能給社會(hui) 帶來正能量、用奮鬥精神來鼓舞大眾(zhong) ,而不是靠低俗內(nei) 容來吸引用戶。為(wei) 人民幸福、社會(hui) 進步、國家強盛、民族複興(xing) 而奮鬥不息,才是企業(ye) 家在新時代應當追求的基本的精神與(yu) 價(jia) 值。

奮鬥既是企業(ye) 家精神,也是時代潮流。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men) 各項事業(ye) 蓬勃發展,依靠的就是奮鬥。奮鬥,已經成為(wei) 一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選擇了奮鬥,就是選擇了相信美好的生活將由我們(men) 自己來創造。惟奮鬥者進,惟奮鬥者強,惟奮鬥者勝,世界終究屬於(yu) 那些肯為(wei) 之奮鬥的人。惟有以奮鬥為(wei) 帆,中國企業(ye) 才能永立潮頭,中國夢才能一往無前。

(作者為(wei)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1日 05 版)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