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當代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一件大事,作為(wei) 中華民族走向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重要標誌之一,法治中國乘著時代的東(dong) 風,正蹄疾步穩地向我們(men) 走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法治中國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根本就在於(y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yu)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法治中國前進道路上的一座思想燈塔,照出了法治中國的光明前景。
習(xi) 近平同誌強調指出:“我們(men) 的黨(dang) 政領導幹部都應該成為(wei) 複合型幹部,不管在什麽(me) 崗位工作都要具備基本的知識體(ti) 係,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組成部分,對各方麵基礎性知識,大家都得掌握、不可偏廢,在此基礎上做到術業(ye) 有專(zhuan) 攻。幹部培訓體(ti) 係要圍繞這個(ge) 目標進行改革。”把法律知識視作黨(dang) 政領導幹部基本知識體(ti) 係的“基本組成部分”,這樣的定位深刻又準確地反映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
法律知識具有倫(lun) 理價(jia) 值。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誌的集中體(ti) 現,是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維護公平正義(yi) 的製度保障。領導幹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首先應當準確理解、認同法律,領悟並自覺實踐法律保護人民基本權利、維護社會(hui) 公共利益的精神實質,使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經由法治精神滋養(yang) 得以強化鞏固。用法治精神滋養(yang) 官品政德,有助於(yu) 深化法治與(yu) 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政實踐,促進領導幹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幹事創業(ye) 。在黨(dang) 政領導幹部基本知識體(ti) 係中確立法律知識“基本組成部分”的地位,也是培育黨(dang) 政領導幹部法治精神,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的關(guan) 鍵一步。
法律知識具有工具價(jia) 值。在治理方式上,法治具有根本性、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優(you) 勢。法律是經過曆史沉澱的正確經驗的總結,可以發揮較強的指導作用。同時,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法律能更好地反映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訴求,得到人民的認可和支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法治成為(wei) 國家治理體(ti) 係的關(guan) 鍵一環,不論是推動經濟發展、維護政治清明,還是實現文化昌盛、社會(hui) 公正、生態良好,各項改革都在法治軌道上穩步前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不斷轉化為(wei) 治國理政的實際效能,有力推進了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設法治中國要求將各項政策和改革舉(ju) 措納入法治軌道,將政策方針具體(ti) 化、製度化、法律化。如果領導幹部不熟悉基本的法律知識和自己業(ye) 務領域相關(guan) 的法律知識,就不可能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到依法用權,也不可能掌握幹工作、謀發展、促改革、保穩定的行動指南和科學方法。各級領導幹部應當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同誌重要指示精神,真正做到熟知法律,把法律作為(wei) 做人做事的根基與(yu) 底線。為(wei) 此,應進一步完善黨(dang) 員領導幹部學習(xi) 憲法法律的製度,推動領導幹部加強憲法法律學習(xi) ,增強憲法法律意識,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領導幹部應帶頭堅定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增強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意識,全麵提升依法履職的能力。
(作者為(wei) 廣州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21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堅定不移樹立和維護憲法權威
憲法是立國之根基、治國之圭臬、強國之重器,憲法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息息相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