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總結過去、分析現在、部署未來,全麵論述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曆程,彰顯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feng) 富內(nei) 涵,進一步勾勒和描繪了美麗(li) 中國的宏偉(wei) 藍圖。
深入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生態文明建設處於(yu) “三期疊加”的重大戰略判斷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men) 對物質文化的需求達到了更高的層次,對環境保護、生態安全等方麵的要求也日益提升。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任務依然艱巨。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jue) 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當前,生態環境質量差、汙染物排放量大、生態受損嚴(yan) 重、環境風險突出,與(yu)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要求差距較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仍然較低,工業(ye) 、燃煤、機動車“三大汙染源”治理依然艱難。部分區域流域汙染仍然較重,水資源緊缺的矛盾日趨緊張。土壤汙染狀況已經影響到了耕地質量、食品安全和國民健康。
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問題,更是對執政能力的考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這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曆史地位、戰略地位新的宣示。我們(men) 要充分利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製度優(you) 勢,為(wei) 集中力量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提供更好的條件。
準確理解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個(ge) 原則
在這次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項重要原則,展現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feng) 富內(nei) 涵。
“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展現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自然觀。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展現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綠色發展觀。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不是對立的,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展現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民生觀。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重點解決(jue) 損害群眾(zhong) 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展現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整體(ti) 係統觀。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要統籌兼顧、整體(ti) 施策、多措並舉(ju) ,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保護。
“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展現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嚴(yan) 密法治觀。要加快製度創新,強化製度執行,讓製度成為(wei) 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展現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全球共贏觀。全球性生態危機成為(wei) 全人類共同麵對的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wei) 各國共識。我國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yu) 全球環境治理,推動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jue) 方案。
正確把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法論
這次會(hui) 議提出,要建立健全以生態價(jia) 值觀念為(wei) 準則的生態文化體(ti) 係,以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體(ti) 的生態經濟體(ti) 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的目標責任體(ti) 係,以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保障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以生態係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wei) 重點的生態安全體(ti) 係。這五個(ge) 體(ti) 係是對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ti) 部署,為(wei) 我們(men) 應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社會(hui) 、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社會(hui) ,清晰描繪出建設美麗(li) 中國的藍圖和路徑。
生態經濟體(ti) 係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的物質基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更好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已成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必須不斷創新綠色治理方式,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全過程和各方麵,協同推進經濟發展和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係統保護。
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體(ti) 製機製創新提供保障。要不斷深化和推進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加強頂層設計,建立責任追究製度。隻有實行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才能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生態文化體(ti) 係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具有引導、凝聚和整合的功能,生態文化建設有利於(yu) 培養(yang) 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公民,有利於(yu) 營造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兩(liang) 型社會(hui) ”氛圍。
目標責任體(ti) 係和生態安全體(ti) 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動力和載體(ti) ,也是底線、上限和紅線。要從(cong) 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重要保障的戰略高度,設定並嚴(yan) 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堅決(jue) 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麵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空氣、水和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為(wei) 目標責任,確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li) 。(作者係中央黨(dang) 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評論員觀察:保護知識產權,凝聚創新力量
措施不斷加碼,力度不斷加大,釋放保護知識產權的強烈決心與信心,賦予創新發展之舟更加強大的遠航動力“過去十年,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政府在改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方麵卓有成效的努力。”[詳細] -
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詳細] -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解讀引領時代
曆史證明,從馬克思主義創立到今天,雖然170年過去了,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來說仍然是完全正確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