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新知新覺: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袁方 發布時間:2018-06-21 08:54:00 人民日報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社會(hui) 治理社會(hui) 化、法治化、智能化、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其中,提高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水平,契合當今時代信息化、智能化快速發展的實際,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立足時代前沿、把握發展大勢、帶領人民共創美好未來的具體(ti) 體(ti) 現,也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hui) 治理格局的有力抓手。提高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水平、實現以智能化推動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是一項係統工程,當前尤須抓好以下幾方麵工作。

樹立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理念。首先,應充分認識到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是順應現代科技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大數據、移動互聯、雲(yun) 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深度融合,極大地改變甚至重塑了社會(hui) 生產(chan) 和社會(hui) 組織的關(guan) 聯形態。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與(yu) 時俱進,樹立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理念,提升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水平。其次,應充分認識到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是破解社會(hui) 治理難題的現實需要。在智能互聯技術日益普及和我國經濟社會(hui) 加快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社會(hui) 治理麵臨(lin) 跨區域、跨行業(ye) 、跨群體(ti) 的社會(hui) 治理需求層出不窮,網絡虛擬空間治理水平急需規範提升等新挑戰。應對這些新挑戰,破解治理難題,必須加快推進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最後,應充分認識到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是新時代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當前,人民群眾(zhong) 對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實現個(ge) 性化發展等的需要不斷增長,提高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水平可以為(wei) 滿足人們(men) 的新需要提供有力支撐。

提高數字化服務水平。相關(guan) 政府部門是社會(hui) 治理的主導力量,提高其數字化服務水平是提高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水平的重要舉(ju) 措之一。一是整合共享政務數據。全麵整合條塊分割的政務數據資源,突破政務數據的區域、部門和層級限製,建成對內(nei) 一體(ti) 化政務信息係統和對外一體(ti) 化信息資源共享平台,提升政務數據信息的整合覆蓋、分級管理、統籌利用和互認共享水平。二是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有效拓展公共服務職能,擴大政務服務種類和覆蓋麵,提高公共服務效率,精準有效破解區域、城鄉(xiang) 公共服務供需不平衡難題。三是充分發揮法律、標準、示範等的規範引導作用。發揮法律規範、標準引領、示範帶動在數據整合應用、平台接入、服務價(jia) 值、應用安全管理等方麵的重要作用,完善權責清單和服務指南,鼓勵社會(hui) 治理主體(ti) 依法參與(yu) 政務數據的開發利用,提升政務數據服務社會(hui) 治理的綜合效能。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是推進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的載體(ti) 和前沿,建設智慧城市是提高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水平的有效舉(ju) 措。一是加強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水、電、能源、交通、管網等智能化基礎設施,全麵布局物聯網、無線網等,使數據提取和移動交互更為(wei) 便利,為(wei) 推進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奠定基礎。二是推動不同領域數據互聯互通。促進政府數據與(yu) 社會(hui) 數據融合,構建覆蓋城市運營各領域信息的“城市數據湖”,促進不同領域數據互聯互通,提高社會(hui) 治理決(jue) 策的科學性、係統性、協同性。三是提高數據使用效率。深度融合運用雲(yun) 計算、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全麵深入挖掘“城市數據湖”海量實時更新數據和沉澱儲(chu) 備數據,提高城市治理者對大數據的研究應用能力和數據使用效率。

探索網絡化社會(hui) 治理新模式。目前,社會(hui) 治理正向社會(hui) 協同治理轉變,應充分借助智能互聯技術,探索實施“互聯網+群眾(zhong) 路線”治理模式,調動廣大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擴大參與(yu) 廣度,拓展參與(yu) 深度。一是堅持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加強宣傳(chuan) 引導,既要掌握在線宣傳(chuan) 引導的主動權,弘揚社會(hui) 正能量;又要推動宣傳(chuan) 力量下沉,在城鄉(xiang) 社區基層組織進行線下配套製度建設和服務宣介。二是鼓勵、引導和支持民間誌願者和社會(hui) 團體(ti) 依法有序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三是以網絡為(wei) 依托,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社會(hui) 治安綜合治理的積極性,豐(feng) 富群眾(zhong) 依法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的方式和渠道,形成推進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的強大合力。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