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治理之道:以增強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張秀生 發布時間:2018-06-26 09:15:00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同誌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要求,夯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能力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安全始終是關(guan) 係我國經濟發展、社會(hui) 穩定、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須針對糧食生產(chan) 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轉變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不斷增強糧食生產(chan) 能力。

近些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年增長,但糧食生產(chan) 仍麵臨(lin) 一係列突出問題和挑戰。一是耕地質量下降。中低產(chan) 田所占比重大,耕地退化麵積較大。在城鎮化過程中,被占耕地多是城市周邊、交通沿線的優(you) 質耕地,補充耕地的質量大多低於(yu) 被占耕地。二是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薄弱,農(nong) 田有效灌溉麵積占耕地總麵積的比重偏低。三是糧食生產(chan) 成本快速上升,國際競爭(zheng) 壓力增大。四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形勢嚴(yan) 峻。五是農(nong) 業(ye) 科技薄弱,高素質農(nong) 業(ye) 勞動力缺乏。麵對糧食生產(chan) 領域的諸多變化和挑戰,必須加快轉變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以增強生產(chan) 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加強耕地保護和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藏糧於(yu) 地”。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基礎,是增強糧食生產(chan) 能力的根本保障。要實行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全麵劃定基本農(nong) 田,保證糧食作物的播種麵積;嚴(yan) 格執行土地總體(ti) 規劃,嚴(yan) 禁建設項目占用基本農(nong) 田,加強對耕地資源的宏觀管理;實施全國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總體(ti) 規劃,提升耕地質量,加強耕作層土壤的剝離再利用;建設高產(chan) 穩產(chan) 商品糧基地,打造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加強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加大對小型農(nong) 田水利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強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糧食生產(chan) 的驅動作用,堅持“藏糧於(yu) 技”。轉變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增強糧食生產(chan) 能力歸根結底要依靠科技進步。要重視發揮企業(ye) 的作用,建立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創新體(ti) 係,加強對科研人員的激勵,建立農(nong) 業(ye) 科技交易中心;加強農(nong) 業(ye) 科研資源整合,建立農(nong) 業(ye) 科技協同創新聯盟,搭建農(nong) 業(ye) 科技融資、信息、品牌服務平台;重點關(guan) 注種業(ye) 和農(nong) 業(ye) 機械化,加強以育種為(wei) 重點的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通過農(nong) 機補貼、稅收優(you) 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提高農(nong) 業(ye) 機械化水平;加強農(nong) 村勞動力實用技能培訓,加速科研成果推廣應用。

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創新農(nong) 業(ye) 經營方式。一是深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改革,完善家庭承包經營製度,引導農(nong) 村土地有序流轉,重點扶持種糧大戶、家庭農(nong) 場和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二是完善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家庭經營加上完善的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是國際上農(nong) 業(ye) 發展的普遍模式,能夠適應不同層次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水平。三是鼓勵工商企業(ye) 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和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同時加強監管,防止土地非糧化甚至非農(nong) 化傾(qing) 向。

加強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治理,提高糧食生產(chan) 質量。改善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要堅持保護和治理並重。一是堅持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和集約用地製度,推廣節水技術,大力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加強對耕地資源、水資源等重要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資源的保護。二是重點針對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進行治理,減少農(nong) 業(ye) 投入品濫用,修複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三是加強水汙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繼續退耕還林還草,保護重要水源地生態。四是建立健全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製,加強問責監管,嚴(yan) 肅查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wei) 。

適應經濟發展階段變化,深入實施質量興(xing) 糧。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往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單純追求糧食產(chan) 量的發展方式已不可持續,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you) 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要深化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xing) 糧、綠色興(xing) 糧,更加注重提高糧食生產(chan) 質量和效益。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以網絡文化建設推進文化惠民

    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這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促進文化繁榮,實施網絡文化惠民提供了新的契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