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治理之道:以馬克思主義接力工程引領青少年發展

馬澤江 發布時間:2018-07-11 10:33:00 人民日報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是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nei) 在要求。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針對青少年特點,著力打造適合青少年學生、黨(dang) 政機關(guan) 青年以及“兩(liang) 新”組織青年的馬克思主義(yi) 接力工程,組織開展了一係列具有創新性、吸引力的活動,教育、引導、激勵廣大青少年熱愛黨(dang)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chuan) 下去,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理論接力,把準人生航向。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zhong) ;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為(wei) 了使黨(dang) 的事業(ye) 薪火相傳(chuan) 、代代接力,漢陽區在全區開展了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接力活動,成立“馬克思主義(yi) 接力工程”宣講團,探索把黨(dang) 的理論有效傳(chuan) 播到青少年群體(ti) 中去的新路徑,著力用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青少年。在中小學校開展“馬克思主義(yi) 進校園”宣講活動,邀請高校資深理論專(zhuan) 家進校園,通俗易懂地講解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講解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邀請延安精神研究會(hui) 等單位的老同誌講解井岡(gang) 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適應青少年喜歡網絡閱讀的特點,積極利用網絡媒體(ti) 傳(chuan) 播黨(dang) 的理論。通過“漢陽E碼通”微信公眾(zhong) 號傳(chuan) 播《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等經典著作和研究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的理論文章,通過“理論宣講+文藝+網絡直播”開辟黨(dang) 的理論宣傳(chuan) 新渠道。通過上述舉(ju) 措,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成為(wei) 德智體(ti) 美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組織接力,壯大黨(dang) 員隊伍。“兩(liang) 新”組織中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工人集聚、高知識群體(ti) 集聚、青年群體(ti) 集聚,是創新創業(ye) 的主力軍(jun) 。加強“兩(liang) 新”組織黨(dang) 的建設,使紅色基因在“兩(liang) 新”組織青年人中得到傳(chuan) 承,是鞏固黨(dang) 的執政基礎的重要任務。漢陽區通過打造“紅色引領”工程,抓緊抓實“兩(liang) 新”組織黨(dang) 的建設,增強黨(dang) 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提升黨(dang) 組織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壯大“兩(liang) 新”組織青年黨(dang) 員隊伍,把“兩(liang) 新”組織青年凝聚在黨(dang) 的旗幟下。舉(ju) 辦創新創業(ye) 活動,成立“知音創客”青年創新創業(ye) 學院,聘請知名企業(ye) 家等擔任導師,發現和扶持有創業(ye) 願望的青年,為(wei) 青年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文化接力,增強“四個(ge) 自信”。習(xi) 近平同誌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為(wei) 了增強青少年的“四個(ge) 自信”,漢陽區積極推進思想文化熏陶工程。舉(ju) 辦國學大講堂係列講座,開展戲曲進校園,建立漢繡博物館、高龍博物館和非遺傳(chuan) 承園,開展漢繡、剪紙、挑花等手工技藝培訓,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滋養(yang) 青少年心靈。創建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主題街道、主題公園,用漫畫、書(shu) 法、雕塑、LED屏、園藝等多種形式展現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內(nei) 涵,讓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洗禮。開展“紅色尋訪”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青少年追尋紅色記憶、領略英雄風采,引導青少年銘記曆史、緬懷先烈,不斷增強曆史使命感。加強愛國主義(yi) 教育,把當前經濟形勢、國家安全形勢、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應急防範等熱點問題作為(wei) 宣講主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與(yu) 擔當精神。(作者為(wei) 中共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委書(shu) 記)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