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靜態社會與生態危機:當代資本主義無法走出的困境

車玉玲 發布時間:2018-08-06 08:42:00 光明網-《光明日報》

【洞察】

“擴張”一直是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最強烈的衝(chong) 動。從(cong) 最初的侵略與(yu) 殖民,到今天借助於(yu) 金融資本、網絡技術、虛擬社會(hui) 、空間生產(chan) 等方式,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以資本為(wei) 核心的發展模式與(yu) 價(jia) 值觀念對世界產(chan) 生廣泛影響。由於(yu) 擴張的廣度與(yu) 深度如此徹底,其物質生產(chan) 取得了巨大成就,以至於(yu) 給人們(men) 一種錯覺,即現行的以資本為(wei) 核心的發展模式是別無選擇的唯一正確道路。然而,西方左翼學者一直保持著對資本主義(yi) 的批判性態度,進入21世紀以後,對於(yu) 資本主義(yi) 的批判性反思有了新的發展,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他們(men) 對資本主義(yi) 製度本身的批判更為(wei) 強烈。西方左翼學者認為(wei) ,不同於(yu) 以往的周期性和局部性危機,這場危機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yi) 的“係統性危機”和“結構性危機”:在經濟上,表現為(wei)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這個(ge) 成熟經濟體(ti) 的“停滯”,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陷入金融化陷阱,即為(wei) 了維持金融社會(hui) 的運作,國家作為(wei) 最後的貸款人需要不斷地注資,其結果是虛擬經濟不斷膨脹、實體(ti) 經濟發展緩慢,金融泡沫不斷升級,最後遭遇無法解決(jue) 的危機。在政治上,表現為(wei) 民主價(jia) 值理念不斷被稀釋,以至於(yu) 成為(wei) 被精英階層操縱的幌子。在文化上,表現為(wei) 消費至上成為(wei) 主流價(jia) 值觀,商品作為(wei) 衡量一切的準則,消解了人自身與(yu) 世界的多樣性及豐(feng) 富性,人成為(wei) 順從(cong) 的“單向度存在”。在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上,表現為(wei) 人對待自然的工具化態度,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等等。

對於(yu) 產(chan) 生上述這些危機的當代資本主義(yi) 運行機製,西方左翼學者從(cong) 多個(ge) 角度展開深入剖析。無論他們(men) 各自的觀點多麽(me) 迥然不同,都在試圖探討一個(ge) 共同的問題,即“21世紀的資本主義(yi) 向何處去”。在他們(men) 看來,現代性所蘊含的進步力量在當代已經消耗殆盡,為(wei) 了避免更加可怕的後果出現,應該改變現行的發展模式與(yu) 價(jia) 值觀念,建構一種新的文明形態與(yu) 非資本形態的理想社會(hui) 製度。

對此,西方左翼學者認為(wei) ,擺在當代資本主義(yi) 麵前的隻有兩(liang) 條道路:毀滅或重生。隻有製度的改變才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問題,建立一個(ge) 非資本主義(yi) 的社會(hui) 主義(yi) 體(ti) 製,成為(wei) 必要的選擇。可以說,以往的資本主義(yi) 危機還是在經濟領域中,並可以在經濟領域內(nei) 得到暫時解決(jue) ,但是當代資本主義(yi) 危機則是全麵的展開。回顧以往直至20世紀晚期資本主義(yi) 發展過程中遭遇的多次大蕭條,資本通過加緊在全球的擴張與(yu) 政策調整能夠暫時走出困境。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以往的那些解決(jue) 方案已經變得捉襟見肘。這主要是因為(wei) 如下的兩(liang) 個(ge) 方麵成為(wei) 當代資本主義(yi) 發展無法突破的瓶頸。其一,靜態社會(hui) 的來臨(lin) 是當代資本主義(yi) 製度性困境的重要根源。西方左翼學者使用“靜態社會(hui) ”來描述當代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其含義(yi) 是指昔日充滿活力、進步向上的社會(hui) 體(ti) 製已經演變成了一個(ge) 竭力避免衰退的社會(hui) 。社會(hui) 各個(ge) 階層與(yu) 收入固態化,社會(hui) 的上升渠道日益狹窄、社會(hui) 成員收入“遺傳(chuan) 化”的趨勢加重。我們(men) 知道,經濟增長是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的主要命脈。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增長的速度明顯減慢,而且增長的主要來源已經不是生產(chan) 性投資,而是金融資本及其衍生品。其背後的真相是資本收益率遠遠高於(yu) 勞動收益,這是造成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階層固化與(yu) 貧富兩(liang) 極分化越發嚴(yan) 重的主要根源。這種泡沫性的經濟增長成為(wei) 維持製度穩定的主要手段之一,製度和金融泡沫之間形成了畸形的依賴關(guan) 係。因此,國家越是調控就越意味著兩(liang) 者之間的捆綁越加緊密,從(cong) 而將帶來更為(wei) 危險的後果。其二,資源危機與(yu) 生態災難成為(wei) 當代資本主義(yi) 無限增長的根本障礙。西方左翼學者從(cong) 政治生態學的角度指出,在當代,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已經無法承載資本主義(yi) 無限發展的欲求。簡言之,在一個(ge) 有限的世界中進行無限的增長,這是一個(ge) 不可能實現的悖論。顯然,上述所說的兩(liang) 個(ge) 根本性困境,是當代資本主義(yi) 不同於(yu) 資本主義(yi) 曆史上任何一個(ge) 發展階段的新特點。

西方左翼學者認為(wei) ,形成一種不同於(yu) 工業(ye) 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態,是曆史發展的趨勢。對於(yu) 新的文明形態,馬克思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yi) 作為(wei) 人類曆史的一個(ge) 階段,它的存在隻是為(wei) 了最高的文明形態創造條件,它終究隻是一個(ge) 過程,而不是最終目標。因此,馬克思把共產(chan) 主義(yi) 之前的曆史都稱為(wei) “史前史”,“大體(ti) 說來,亞(ya) 細亞(ya) 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的資產(chan) 階級的生產(chan) 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hui) 形態演進的幾個(ge) 時代。……人類社會(hui) 的史前時期就以資產(chan) 階級的社會(hui) 形態而告終”。自20世紀中期開始,對於(yu) 新文明形態的設想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預言式的推測,而是進入了具體(ti) 的探討議程。西方左翼學者認為(wei) ,新文明形態建構的前提性條件是必須改變與(yu) 瓦解對“增長”的理解。在資本主義(yi) 的觀念裏,增長隻是在經濟範圍內(nei) 被理解的,完全以“利潤”為(wei) 最終目標。正如美國學者貝拉米⋅福斯特所說的那樣,隻要能在市場上流通,我們(men) 就認為(wei) 是增長。相反,那些無法在市場上流通的東(dong) 西,比如那些瀕危物種就被認為(wei) 是沒有價(jia) 值的,因為(wei) 它們(men) 不能帶來利潤,所以沒有意義(yi) 。即便是石油泄露,由於(yu) 在清理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市場效益,也可以被認為(wei) 增長。顯然,這是一種非常畸形的價(jia) 值觀。現行的資本主義(yi) 製度正是在這種增長觀念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正如人無法揪著自己的頭發跳出地球,資本主義(yi) 也無法依靠自身之力徹底走出靜態社會(hui) 與(yu) 生態危機的困境。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靜態社會與生態危機:當代資本主義無法走出的困境

    “擴張”一直是資本主義社會最強烈的衝動。從最初的侵略與殖民,到今天借助於金融資本、網絡技術、虛擬社會、空間生產等方式,資本主義社會以資本為核心的發展模式與價值觀念對世界產生廣泛影響。[詳細]
  • 西方多黨民主陷入理論與現實困境

    近年來,西方國家民粹主義與極端政黨崛起,選舉民主和多黨製衡日趨遊戲化,深陷政治極化、治理失效、社會失序困境。對西方奉為圭臬的多黨競爭民主進行深刻反思,成為包括西方理論界在內的國際理論界的重要話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