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深化扶貧要在精準上繼續給力

發布時間:2018-08-06 10:35:00 經濟日報

脫貧攻堅兩(liang) 年多的實踐證明,精準是戰略方針也是戰術法寶。未來3年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這就要求各級黨(dang) 政領導必須不斷深化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認識,把握精準要義(yi) ,確保行動措施與(yu) 形勢任務和攻堅進程相適應相協調。

要更精準地把握貧困的時代特征,更精準地把握中央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和路徑方法,更自覺地堅持“一達標、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和“六個(ge) 精準”“五個(ge) 一批”,更務實地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持之以恒向決(jue) 勝貧困進發。

要更精準分析致貧原因。脫貧攻堅要提高思想站位、開闊觀察視野、鞭辟入裏分析,不能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貧困是一個(ge) 複雜的社會(hui) 現象,有相對貧困與(yu) 絕對貧困、區域貧困與(yu) 個(ge) 體(ti) 貧困等多種維度劃分。但無論對區域還是對個(ge) 體(ti) 來講,貧困均屬於(yu) 多因一果。個(ge) 體(ti) 貧困可能因病、因殘、因學,缺土地、缺技術、缺勞力、缺資金、交通條件落後、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區域貧困可能與(yu) 環境、資源、交通、生態等有直接關(guan) 係。但深入分析,一個(ge) 人或家庭之所以貧困,一個(ge) 村莊乃至鄉(xiang) 鎮、縣市之所以貧困,一定與(yu) 思想貧困、思維貧困、精神貧困、智力貧困、能力貧困等有很強關(guan) 聯性。一定程度上講,前者是表,後者是本。反貧困不僅(jin) 需要精準關(guan) 注個(ge) 體(ti) 、家庭、內(nei) 部關(guan) 係,也需要精準研究區域、係統、外部關(guan) 係。內(nei) 外兼修,方能克敵製勝。這就要求未來3年的攻堅行動,既要注意在見招拆招、吹糠見米上下功夫,也要注意在關(guan) 聯全局、影響長遠上釘釘子。比如,推進農(nong) 村土地、宅基地和林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民農(nong) 村“三變”改革等,實質是在改變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資產(chan) 關(guan) 係、權利關(guan) 係。這些改革舉(ju) 措對農(nong) 村的發展影響是基礎性和戰略性的。改革每邁進一步,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空間就會(hui) 增進一些。

要更精準把握產(chan) 業(ye) 扶貧方向。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城鄉(xiang) 居民生活需求持續轉型,尤其是食品消費結構、消費習(xi) 慣正在升級換代,所以要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在這個(ge) 大背景下發展扶貧產(chan) 業(ye) ,最要緊的是方向精準、路子正確、措施對頭。扶貧產(chan) 業(ye) 做得精細、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就會(hui) 空間無限,簡單做數量、做規模、做速度則難免會(hui) 碰壁。搞產(chan) 業(ye) 沒有數量和規模優(you) 勢不行,沒有速度也不行,但盲目加大低端產(chan) 品供給,遭遇市場風險伏擊幾率就會(hui) 增加。新形勢下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向在品牌賦能、生態賦能、技術賦能、數據賦能、網絡賦能、文化賦能。善打科技牌、文化牌、網絡牌,構建獨特優(you) 勢和品牌,才可能後來居上。我國貧困地區多數生態環境屏障脆弱,受資源稟賦、生產(chan) 條件和環境承載限製,規模農(nong) 業(ye) 先天條件不足,小規模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有其自然和曆史的合理性。扶貧產(chan) 業(ye) 要下功夫挖掘和放大小規模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獨特價(jia) 值,使產(chan) 品靠小而美、精細特贏得價(jia) 值鏈的高大上。

要更精準布局防範風險的先手棋。脫貧攻堅的根本在提高貧困地區的生產(chan) 力水平。過去兩(liang) 年多的脫貧攻堅實踐中,通過政策傾(qing) 斜、項目集中、資金投入和東(dong) 西部對口協作、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社會(hui) 力量投入等措施,幫助貧困地區積累起大量生產(chan) 力要素和生產(chan) 動能,快速提高生產(chan) 力水平有了曆史性前提。同時,我們(men) 也要看到,生產(chan) 力水平發生變化必然對生產(chan) 關(guan) 係提出新要求,經濟基礎發生變化必然對上層建築提出新要求。一些地方扶貧項目推進遭遇困難、扶貧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追根溯源是這些地方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生產(chan) 關(guan) 係不適應生產(chan) 力發展變化。經濟基礎和生產(chan) 力水平變了,上層建築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調整必須及時跟上,這也是精準扶貧基本方略的應有之義(yi) 。未來3年的脫貧攻堅行動,要一手抓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完成,一手及早謀劃,下好防範和化解風險先手棋。比如完善基層社會(hui) 治理體(ti) 製機製、推進傳(chuan) 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