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特點和世界意義

李雲龍 發布時間:2018-08-12 08:06:00 人民網-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hui) 全麵進步,人權事業(ye) 快速發展。在長期的人權保障實踐中,中國政府和人民不斷開拓進取,勇於(yu) 探索、勇於(yu) 創新,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具有鮮明特點

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著力保障生存權和發展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致力於(yu) 增加人民群眾(zhong) 的收入,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經過40年的奮鬥,我國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極大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實現了從(cong) 貧困到溫飽、再到小康的曆史性飛躍。

協調推進經濟社會(hui) 文化權利和公民政治權利。從(cong) 曆史上看,人權發展比較早的國家一般是先發展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後,才開始係統保障經濟社會(hui) 文化權利。而中國同時發展公民權利、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hui) 文化權利,各項人權均得到長足發展。

在保持社會(hui) 和諧穩定基礎上擴大個(ge) 人自由和公民參與(yu) 。從(cong) 近代以來世界各國人權發展曆史看,人權進步不是一帆風順的,大都充滿著激烈的政治鬥爭(zheng) ,有時還伴隨著劇烈的社會(hui) 動蕩,甚至會(hui) 爆發革命。中國政府一直采取擴大個(ge) 人自由和公民參與(yu) 政策,不斷完善社會(hui) 治理,在擴大個(ge) 人自由和公民參與(yu) 的同時,努力保持正常社會(hui) 秩序,維護社會(hui) 穩定。

通過頂層設計自上而下推動人權發展。在人權發展較早的國家,人權發展過程具有自發性和衝(chong) 突性,每一項人權都是社會(hui) 各群體(ti) 長期激烈鬥爭(zheng) 的產(chan) 物。中國的情況不一樣。中國是由黨(dang) 和政府主動舉(ju) 起維護人權的旗幟,引導人權發展。通過借鑒其他國家的人權發展經驗,中國確立起清晰的人權發展目標,尋找到合適的人權實現途徑,製定出周密的人權發展計劃,從(cong) 而推動人權不斷發展。

以持續漸進方式實現人權發展。中國堅持漸進式人權發展方式,不設立不切實際的人權發展目標,不搞人權大躍進,而是根據經濟社會(hui) 發展狀況,紮紮實實地推進有利於(yu) 社會(hui) 全麵進步的人權項目。中國以漸進方式發展經濟社會(hui) 文化權利,同樣以漸進方式發展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在人權全麵發展的基礎上實行重點突破。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持續推動各項人權發展,人權發展成就舉(ju) 世矚目。同時,中國政府針對人權發展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予以重點解決(jue) 。

在維護國家主權前提下開展國際人權合作。中國反對西方國家利用人權問題幹涉中國內(nei) 政的做法,頂住西方國家施加的人權壓力,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同時,在堅決(jue) 捍衛國家主權的前提下,中國積極參與(yu) 國際人權合作。

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具有重要世界意義(yi)

大大提升世界整體(ti) 人權發展水平。中國人口占世界的1/5,這樣的數量規模意味著,中國人權狀況的任何變動都會(hui) 對世界人權產(chan) 生重要影響。中國社會(hui) 更加自由、人權得到更好保障,自然就會(hui) 改善世界整體(ti) 人權狀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7億(yi) 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消除貧困作出巨大貢獻。從(cong) 《2015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供的數據看,1990年中國農(nong) 村貧困人口占農(nong) 村人口的60%以上,2014年下降到4.2%。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國際輿論普遍認為(wei) ,全球在消除極端貧困領域所取得的成績主要歸功於(yu) 中國。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說,中國在消除極端貧困方麵發揮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作用。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總幹事若澤⋅格拉齊亞(ya) 諾⋅達席爾瓦說,中國的努力是使全球貧困和饑餓人口減少的最大因素。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羅蘭(lan) 德說,如果沒有中國的扶貧成就,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目標就難以實現。

開辟發展中國家依靠本國資源和力量發展人權的新道路。發展人權是把基本自由和權利無差別地給予每個(ge) 人,是一種普遍賦權行為(wei) 。這涉及社會(hui) 關(guan) 係、政府管理方式以及物質利益的重大調整,需要付出高昂的社會(hui) 成本和經濟成本。在人權發展的各個(ge) 階段,西方國家依靠從(cong) 世界各地榨取資源來建立和維持國內(nei) 人權保障體(ti) 製。中國不可能也不會(hui) 采取殖民主義(yi) 和帝國主義(yi) 方式掠奪世界資源,不可能也不會(hui) 利用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榨取其他國家的資源,而是通過開發國內(nei) 資源來發展人權。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自我發展的方式推進人權建設。中國依靠國內(nei) 資源推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發展,保持社會(hui) 政治穩定,創造了一個(ge) 更加自由、更加開放和更多公民政治參與(yu) 的社會(hui) 。中國同樣依靠國內(nei) 資源推進經濟社會(hui) 文化權利發展,大量消除貧困,提升教育水平,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全麵小康社會(hui) 。這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具有相當正麵的激勵和鼓舞作用。

為(wei) 發展中國家提供人權發展經驗。盡管各國國情不同,社會(hui) 政治製度有異,但發展中國家在人權發展過程中大都麵臨(lin) 同中國相似的問題。例如,如何正確處理人權全麵發展與(yu) 優(you) 先選擇的矛盾?如何正確處理擴大自由的要求與(yu) 保持社會(hui) 政治穩定的需要之間的關(guan) 係?如何在人權發展中保持漸進性與(yu) 飛躍性的統一?如何做到既維護國家主權又促進國際人權合作?中國妥善處理這些矛盾關(guan) 係,較好地實現了均衡、平穩、協調的人權發展。由於(yu) 許多發展中國家有著同中國相似的處境和地位,中國人權發展經驗對其有很大參考價(jia) 值。

(作者為(wei)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責編: 陳冰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