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各評獎委員會(hui) 在國家公證機構的公證下進行最後一輪投票。在莊重、嚴(yan) 肅的計票環節結束之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宣讀了投票結果。同日,經中國作協黨(dang) 組書(shu) 記處審核批準,7個(ge) 獎項共34篇(部)作品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在談到本屆獲獎作品時表示,34部獲獎作品體(ti) 現了過去四年來我國文學創作和文學翻譯所取得的成績,反映了中國當代文學繁榮發展的態勢。廣大作家、評論家和翻譯家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引下,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與(yu) 時代同行,與(yu) 人民同心,潛心創作,精益求精,在題材、主題、風格上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創作出了一批關(guan) 注現實、反映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獲獎作品畢竟是少數,這些獲獎作品和更多沒有獲獎的好作品共同構成了中國故事和中國精神的寬闊景觀,體(ti) 現了中國文學在新時代的生機和活力,見證著中國文學正在由“高原”邁向“高峰”的堅實步伐。
“中篇小說創作這四年的收成很不錯,成績喜人。”中篇小說獎評獎委員會(hui) 副主任周大新說,四年之間,老中青作家不少人參與(yu) 到中篇小說創作裏,積極認識和表現廣闊的社會(hui) 生活。獲獎作品的共同特點是在思想上有新的發現,藝術上有新的突破。《蘑菇圈》對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有新的思考與(yu) 呈現;《世間已無陳金芳》對都市人物的生存狀態有精彩的表現;《李海叔叔》既有時代的變遷,也有對人民日常生活情境和心理的獨到的書(shu) 寫(xie) ;《儺(nuo) 麵》在時代變化的背景下對地域文化與(yu) 鄉(xiang) 村生活作了深刻審視和表達;《封鎖》在小說敘述藝術上作了可貴的探索。
本屆短篇(含小小說)的參評作品數量在各門類中是最多的,中國作協書(shu) 記處書(shu) 記、短篇小說獎評獎委員會(hui) 副主任魯敏認為(wei) ,由此可以看出近幾年短篇創作的活躍與(yu) 豐(feng) 盛。老將屢有佳作,新荷出手不凡,中堅更是繁花滿目。弋舟的《出警》筆風沉鬱有力又熱人衷腸,寫(xie) 出人間之相互依偎,折射著現實主義(yi) 的多重光澤。黃詠梅的《父親(qin) 的後視鏡》構思妙諧,充盈著勞動者人生長路中的愛與(yu) 智慧。馬金蓮是來自西海固的“80後”女作家,《1987年的漿水和酸菜》帶著歲月與(yu) 時代的回響,從(cong) 日升月落流水生活裏淬煉出靜美境界。朱輝的《七層寶塔》投筆鄉(xiang) 村大地,關(guan) 切新農(nong) 村建設中的鄉(xiang) 村倫(lun) 理變遷與(yu) 鄰裏道德守望。老作家馮(feng) 驥才的《俗世奇人》(足本)更以俗雅融通、拈輕成重的魅力為(wei) 小小說贏得第一個(ge) 魯迅文學獎。
報告文學獎評獎委員會(hui) 主任張勝友表示,報告文學被稱作文學輕騎兵,此次參評的眾(zhong) 多報告文學作品是近年報告文學創作繁榮發展的一次集中檢閱,形成了一股強烈的陣勢:深情抒寫(xie) 領袖與(yu) 作家的情誼、濃墨重彩描繪國家扶貧戰略、形象實錄重大科研創新成果、深情呼喚生態文明、熱切關(guan) 注社會(hui) 民生、謳歌各條戰線英模人物,題材多樣,視野開闊,立意高遠,主旋律高昂,讀來催人奮進,堪稱新時代的投影與(yu) 圖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望海樓:“一帶一路” 五年成事了
今年,“一帶一路”5歲了。5年來,“一帶一路”成績超出預想,前景十分光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