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好生活,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日益得到廣泛認同的新概念、新理念。倫(lun) 理學研究講人類的生活理想是好生活,而對好生活的理解主要有三種基本觀點:品德高尚的生活,物質富足的生活,品德高尚又物質富足的生活。人民美好生活,可以理解為(wei) 品德高尚又物質富足的好生活。它進一步豐(feng) 富和發展了好生活的內(nei) 涵,更加重視生活的完善、和諧,更加重視真、善、美的統一。它不僅(jin) 賦予好生活以完美的意蘊,而且致力於(yu) 追求全體(t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應當說,人民美好生活既是人類好生活的中國形態,也是具有鮮明中華文化特色的好生活,是對倫(lun) 理學研究意義(yi) 上好生活的豐(feng) 富與(yu) 發展。
人民美好生活具有深厚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根基。《尚書(shu) 》中有“五福”的記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這是先人所理解的美好生活的五個(ge) 方麵,強調作為(wei) 整體(ti) 生活的美好。《禮記》中稱福為(wei) “備”,意思是生活完善。按照孔子的看法,中國遠古的堯、舜、禹時代是“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的大同時代。後來,孟子將這種大同概括為(wei)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共享普惠社會(hui) 。而《周易》講天、地、人“三才”生生不已的變化,強調宇宙萬(wan) 物及其變化的普遍和諧,於(yu) 是就有了和實生物、和而不同等和諧觀念。個(ge) 人完善、天下大同、宇宙和諧,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給美好生活奠定的三維基礎。完善、大同、和諧既具有道德意義(yi) 上善的含義(yi) ,又具有審美意義(yi) 上美的含義(yi) ,是善與(yu) 美的統一。這種善與(yu) 美並非隻是個(ge) 人的追求,而是人類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感受,因而是真實的。中國古人所憧憬的美好生活,就是這種真、善、美有機統一的生活。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不僅(jin) 在概念上獲得了充分完整的意義(yi) ,而且成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的奮鬥目標,將通過全體(ti) 人民的不懈努力、共同奮鬥從(cong) 理想變成現實。今天,美好生活的主體(ti) 是作為(wei) 國家和社會(hui) 主體(ti) 和主人的全體(ti) 人民。人民美好生活不是單純個(ge) 人意義(yi) 上的美好生活,而是以人民為(wei) 主體(ti) 、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全體(ti) 人民共商、共創、共管、共享的美好生活。人民美好生活就個(ge) 人生活完善而言,已經不限於(yu) 傳(chuan) 統的“五福”,而強調人的自由全麵發展。它是人的德智體(ti) 美全麵發展,是人的潛能充分開發和才能充分發揮,是人的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還包含國家富強、民族振興(xing) 的要求,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尤為(wei) 重要的是,在當今中國,人民美好生活已經不是一種曆久而未能實現的理想,而是正在加速實現的奮鬥目標。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時代的全新理念,但它內(nei) 蘊著傳(chuan) 統美好生活理想的文化基因和優(you) 秀內(nei) 容,是傳(chuan) 統美好生活理想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人民美好生活的概念和理念,是中國曆史上一種全新的幸福觀。它是人的生存、發展、享受需要得到盡可能滿足的生活,是人的全麵發展與(yu) 社會(hui) 全麵進步、生態全麵改善相一致、相協調,是以好生活為(wei) 中心的好身體(ti) 、好品德、好人格、好作為(wei) 、好社會(hui) 、好世界、好生態的完美統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yu) 追求,反映了人的根本的、總體(ti) 的需要,代表著人追求真、善、美的深層願望;而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的奮鬥目標,則充分體(ti) 現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取向和總體(ti) 要求。因此,全體(ti) 人民把人民美好生活作為(wei) 共同奮鬥目標並為(wei) 之不懈奮鬥,不僅(jin) 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而且對於(yu) 人類具有普遍意義(yi) ,是中國為(wei) 世界謀大同而貢獻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
(作者為(wei) 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大家手筆:以“日新”精神縱深推進改革開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中國人熟知的名句,它出自儒家經典《大學》。“日新”的說法出現後,後世思想家不斷闡發,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了很大影響。[詳細] -
新知新覺:運用信息技術提升訴訟效率
近年來,智慧法院建設不斷推進,人民法院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台開通,全國3525個法院和10759個人民法庭實現“一張網”辦公辦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