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中國人熟知的名句,它出自儒家經典《大學》。“日新”的說法出現後,後世思想家不斷闡發,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產(chan) 生了很大影響。比如,宋代張載對“日新”的解釋是:“富有者,大無外也;日新者,久無窮也。”認為(wei) 隻有“日新”,事物的發展才沒有窮盡。他進一步指出:“日新,悠久無疆之道與(yu) ”,將“日新”視為(wei) 事物發展在時間和空間上沒有窮盡的普遍規律。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把天地的發展歸納為(wei)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強調順應自然和人類社會(hui) 的客觀變化而不斷進步,如果因循守舊就會(hui) 導致退步甚至消亡。
總的來說,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日新”意為(wei) 永不停息地自我革新。它包含兩(liang) 層含義(yi) :一層是在世界觀層麵,認為(wei) 世界是不斷發展進步的,處在不停的變化之中,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另一層是在方法論層麵,為(wei) 適應世間萬(wan) 物的發展規律,人們(men) 應當順應自然、社會(hui) 的發展趨勢,不斷與(yu) 時俱進、革故鼎新、自強不息、奮鬥創造,這樣才能追趕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推動文明發展進步。反之,如果因循守舊、抱殘守缺,就會(hui) 被時代拋棄。
經過長期發展,“日新”成為(wei) 中國人重要的精神元素,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wei) 方式,對個(ge) 人、民族、國家發揮著獨特作用。處於(yu) 順境之時,“日新”精神能夠提醒人們(men) 保持憂患意識,不滿足於(yu) 現狀、不斷開拓進取。處於(yu) 逆境之時,“日新”精神可以激發人們(men) 堅韌不拔、不屈不撓,不斷克服困難、闊步前進。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中國人民崇尚進取、推陳出新、不懈奮鬥,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成果。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鴉片戰爭(zheng) 後,中國陷入深重災難中。無數有識之士主張以新學取代舊學、以新政取代舊政、以維新和革命改變舊體(ti) 製,以挽救民族危亡、扭轉中國命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生於(yu) 憂患、成長於(yu) 憂患、壯大於(yu) 憂患,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曆經艱苦奮鬥、不懈前進,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40年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又以敢為(wei) 天下先的精神進行改革開放,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的偉(wei) 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取得舉(ju) 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華民族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更加昂揚自信。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這種開拓創新、勇於(yu) 進取的精神,也是中華文化中“日新”精神的傳(chuan) 承和體(ti) 現。
辯證唯物主義(yi) 告訴我們(men) ,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規律。改革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生產(chan) 力的活力正是在生產(chan) 關(guan) 係不斷變革、不斷更新過程中被激發出來的。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這個(ge) 古老的國度煥發出蓬勃生機,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大踏步趕上時代。
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麵臨(lin) 更多不易跨越的礁石和險灘。這個(ge) 時候,把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應繼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日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拿出更大的決(jue) 心和勇氣破除各方麵體(ti) 製機製弊端,以更大力度、更實舉(ju) 措全麵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繼續不懈奮鬥。
(作者為(wei) 四川師範大學傑出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圍繞經濟體製改革核心問題攻堅克難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積40年之經驗,經濟體製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在全麵深化改革進程中,要圍繞這個核心問題攻堅克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詳細] -
推動中國城市崛起的三大因素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不僅推動中國從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和貧窮的鄉村社會,發展為現代的製造大國和富裕的城市社會,還促使全球提前進入城市時代,即促使全球城市人口超過50%提前了大約10年。[詳細] -
兩篇“宣言”密集推出的深意
與前三篇“宣言”文章隔月推送的節奏不同,第四、第五篇“宣言”文章的間隔時間壓縮到了5天。同樣的署名,同樣的高規格,第二批出爐的兩篇“宣言”文章可謂密集刊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