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九大強調:“黨(dang) 政軍(jun) 民學,東(dong) 西南北中,黨(dang) 是領導一切的。”今天研究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力,必須把這一問題放到“黨(dang) 的全麵領導”視閾下去思考和探索。這是一個(ge) 全新的課題,一個(ge) 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這裏,隻是提出這個(ge) 問題,並建議在曆史和現實的結合下展開深入的研究。
從(cong) 十九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jue) 策談起
黨(dang) 的十九屆三中全會(hui) 根據十九大的戰略部署通過的《關(guan) 於(yu) 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jue) 定》以及相配套的《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強調要“以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為(wei) 統領,以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導向”,來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今天研究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力,最好的研究案例,就是正在進行的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
這裏,我們(men) 要研究的第一個(ge) 問題是:為(wei) 什麽(me) 黨(dang) 中央強調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問題,不是別的,就是要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
第一,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之所以會(hui) 成為(wei) 這場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問題,首先是由我們(men) 的製度特點所決(jue) 定的。如果要對中外製度進行比較,問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有什麽(me) 特點,那麽(me)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方略中,這是第一條。黨(dang) 的十九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jue) 定,是貫徹和落實這一基本方略的重大舉(ju) 措。
第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之所以會(hui) 成為(wei) 這場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問題,從(cong) 根本上說,是因為(wei) 新時代的中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出現了新的變化。黨(dang) 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決(jue) 定了我們(men) 當前和今後的工作方向:一是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問題;二是解決(jue) 發展不充分問題;三是滿足13億(yi) 多中國人民更高水平的物質文化需要;四是滿足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zhong) 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麵日益增長的需要。而要解決(jue) 這些問題,必須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必須由黨(dang) 來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比如,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中國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xiang) 發展的不平衡,中國最大的“不充分”是農(nong) 村特別是邊遠鄉(xiang) 村和山區發展的不充分。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396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432元。到2017年,農(nong) 村地區還有貧困人口3046萬(wan) 人。這就不僅(jin) 需要完善市場經濟,加快城鄉(xiang) 特別是農(nong) 村發展,更要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特別是需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通過全麵領導來協調中央和地方、城市和鄉(xiang) 村、地區和地區等各方力量來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大農(nong) 村精準扶貧、深度脫貧力度。在中國,能夠統籌和協調各方麵關(guan) 係的唯一力量,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可以這樣說,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全麵領導和協調,單靠農(nong) 村的自我奮鬥,單靠市場經濟的力量,這樣複雜的問題是根本解決(jue) 不了的。
第三,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之所以會(hui) 成為(wei) 這場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問題,同時是因為(wei) 作為(wei) 政治上層建築的黨(dang) 和國家機構,必須適應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的進步,必須適應經濟基礎變動的新情況。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我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顯著發展,經濟基礎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信息化造就的巨大生產(chan) 力已經把經濟政治和社會(hui) 生活的各個(ge) 方麵貫通,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結構已經形成。為(wei) 適應並推進這樣的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黨(dang) 中央已經確立了“五位一體(ti) ”的工作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的戰略布局,已經確立了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要求。但是,我們(men) 在一些領域的工作常常遇到部門利益的藩籬、多頭管理的製約、上下事權的不協調,政策落不實、工作推不動、局麵打不開等情況。這就是黨(dang) 中央在《關(guan) 於(yu) 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jue) 定》中指出的兩(liang) 個(ge) “還不完全適應”:當前黨(dang) 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要解決(jue) 這兩(liang) 個(ge) “還不完全適應”的問題,就必須加強黨(dang) 對一切工作的全麵領導。因此,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成為(wei) 這場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問題不是偶然的,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必然要求。
第四,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之所以會(hui) 成為(wei) 這場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問題,還因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要有長遠的體(ti) 製機製安排。黨(dang) 的十九大的一個(ge) 亮點,就是作出了一個(ge) 長遠的戰略安排: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黨(dang) 和國家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目前存在的職責缺位和效能低下等突出問題,明顯還不適應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要求,迫切需要在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過程中形成能夠適應中國長遠發展的體(ti) 製機製。
第五,應該看到,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不僅(jin) 是這場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問題,而且是實現這場偉(wei) 大變革的根本保證。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屬於(yu) 黨(dang) 和國家領導製度改革範疇,是政治體(ti) 製改革的重要任務。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中央部門已經進行了4次機構改革,國務院部門進行了7次機構改革。這一次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涉及黨(dang) 、人大、政府、政協、司法、事業(ye) 單位、群團、社會(hui) 組織以及跨軍(jun) 地等眾(zhong) 多方麵,涉及部門之多、職能調整之大、影響麵之廣,可謂“前所未有”。要順利完成這樣的改革,必須有黨(dang) 的強有力的全麵領導。
這裏,必須澄清的是,黨(dang) 中央的這一舉(ju) 措和鄧小平當年關(guan) 於(yu) 黨(dang) 和國家領導製度改革的精神是一致的。鄧小平1980年8月18日提出黨(dang) 和國家製度改革的構想時,明確指出:“改革黨(dang) 和國家領導製度,不是要削弱黨(dang) 的領導,渙散黨(dang) 的紀律,而正是為(wei) 了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紀律。”他還說:“在中國這樣的大國,要把幾億(yi) 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統一起來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沒有一個(ge) 由具有高度覺悟性、紀律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黨(dang) 員組成的能夠真正代表和團結人民群眾(zhong) 的黨(dang) ,沒有這樣一個(ge) 黨(dang) 的統一領導,是不可能設想的,那就隻會(hui) 四分五裂、一事無成。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奮鬥實踐中深刻認識到的真理。”
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的“全麵領導”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力
關(guan) 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的內(nei) 涵和外延,黨(dang) 的文獻早有論述。如:“黨(dang) 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製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chuan) ,發揮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dang) 對國家和社會(hui) 的領導。”懂得了“黨(dang) 的領導”是什麽(me) ,也就懂得了“黨(dang) 的領導力”是什麽(me) 。
我們(men) 注意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全麵領導視閾下的領導力,主要體(ti) 現在六個(ge) 方麵:
一是製度運行力。由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本質的特征、最大的優(you) 勢,因此,我們(men) 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力或全麵領導力,歸根到底,講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運行力。堅持這個(ge) 製度、運行好這個(ge) 製度和提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力,是一個(ge) 問題的兩(liang) 麵。或者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力就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運行力。製度運行得好,領導力就強;反之,領導力就弱。
二是戰略決(jue) 策力。擅長戰略思考、戰略決(jue) 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特點和優(you) 點。由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首先體(ti) 現在對黨(dang) 和國家的發展進行戰略決(jue) 策,包括製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等。因此,我們(men) 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力或全麵領導力,從(cong) 根本上說,講的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戰略決(jue) 策力。
三是社會(hui) 動員力。由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僅(jin) 是一個(ge) 執政黨(dang) ,而且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領導核心,不僅(jin) 要派出一批幹部去執政,而且要通過黨(dang) 自己的組織係統和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係統,動員全黨(dang) 的力量,動員全社會(hui) 的力量,齊心協力來實現黨(dang) 提出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這種社會(hui) 動員力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力或全麵領導力的重要特點。
四是資源配置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僅(jin) 擅長社會(hui) 動員,而且擅長資源配置。如在人才資源問題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廣攬英才,凝聚人才,重視發揮人才的長處,使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五是統籌協調力。過去40年改革開放,我們(men) 圍繞解決(jue) “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以“分權”為(wei) 重點,經過黨(dang) 政職能分開、政企分開、政社分開,分出了執政黨(dang) 、政權 (包括政府) 、市場 (包括企業(ye) ) 、社會(hui) (包括社會(hui) 組織等) 四個(ge) 元素。現在的任務是在“分”的基礎上把這四個(ge) 元素整合為(wei) 一個(ge) 符合中國基本國情的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ti) 係。這是一個(ge) 由執政黨(da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政權機構 (包括人民代表大會(hui) 和政府等) 、市場 (包括國有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 、社會(hui) (包括人民團體(ti) 和社會(hui) 組織) 三個(ge) 元素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法規的規範要求,各司其職而又相互支持的現代國家治理體(ti) 係。這個(ge) 治理體(ti) 係和西方的最大區別,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國家治理中要發揮全麵領導作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通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種新的領導方式,協調同級各級組織,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這一國家治理體(ti) 係,既不同於(yu) 原來的全能型國家治理體(ti) 係,又不同於(yu) 自由放任型或現代威權型國家治理體(ti) 係,而是一個(ge) 民主集中型的現代國家治理體(ti) 係。由此也決(jue) 定了統籌協調力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全麵領導力的重要體(ti) 現。
六是組織保障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章程就強調每一個(ge) 黨(dang) 員都要編入一個(ge) 黨(dang) 支部,既接受組織教育,又接受組織監督。健全的組織力,從(cong) 來都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優(you) 勢。在改革開放中曾經出現過渙散黨(dang) 的組織以致政治生態惡化等嚴(yan) 重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堅持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淨化政治生態,以政治建設統領組織建設,增強了黨(dang) 的組織性和組織力。這種組織力,既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實現領導力的基本保證,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力,不能離開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組織保障力的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men) 在這裏提出討論的六個(ge) 方麵的領導力,是黨(dang) 的全麵領導視閾下的主要領導力。這六個(ge) 領導力隻是一種探索,而不是定論。
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導下提升黨(dang) 的全麵領導力
應該看到,在我們(men) 要建構的現代國家治理體(ti) 係中,黨(dang) 的全麵領導是不同於(yu) 過去那種以高度集權的方式對政權、市場、社會(hui) 實行的“包辦一切”的領導。這是一種全新的領導體(ti) 製。對於(yu) 我們(men) 來講也是一個(ge) 全新的研究課題。為(wei) 此,就要認真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五大領導原則。
第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黨(dang) 的全麵領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這裏是作為(wei) 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來領導的,執行的是人民的意誌。也就是說,這種“全麵領導”的權力來自於(yu) 人民的授權。當然,廣大領導幹部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的權力觀,也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一要懂得“權為(wei) 民所賦”,二要堅持“權為(wei) 民所用”。
第二,堅持以法治為(wei) 基礎的黨(dang) 的全麵領導。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之所以把“全麵深化改革”和“全麵依法治國”作為(wei) “姊妹篇”來對待,就是認為(wei) 現代國家治理體(ti) 係應該是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緊密結合、內(nei) 在統一的。包括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身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nei) 活動。不僅(jin) 在領導的行為(wei) 上要“依法”,對領導及其行為(wei) 的監督也要“依法”。換言之,我們(men) 所講的全麵領導就是全麵依法領導。
第三,堅持以德治為(wei) 保障的黨(dang) 的全麵領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認為(wei)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nei) 心的法律。”因此,他一再強調,“依法治國”要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治國理政思想。在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的時候,也要把“法治”和“德治”結合起來,尤其要在全黨(dang) 首先在領導幹部中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可以這樣說,領導的權力越大,對領導幹部的道德約束也要越大,這樣才能確保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
第四,堅持以黨(dang) 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wei) 運行機製的黨(dang) 的全麵領導。曆史告訴我們(men) ,黨(dang) 委包辦一切的領導是錯誤的,削弱甚至放棄黨(dang) 的領導也是完全錯誤的。因此,我們(men) 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了黨(dang) 委在同級機構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原則和領導機製。這是我們(men) 既可以對政權 (包括人大和政府等) 、市場 (包括國有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 、社會(hui) (包括人民團體(ti) 和社會(hui) 組織) 實行全麵領導,而又不走過去“包辦一切”領導體(ti) 製老路的最佳選擇。
第五,堅持以黨(dang) 的自我革命來保證正確方向的黨(dang) 的全麵領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一個(ge) 具有偉(wei) 大革命精神的黨(dang) ,今天,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清醒地認識到,我們(men) 不僅(jin) 要領導人民進行偉(wei) 大的社會(hui) 革命,還要進行偉(wei) 大的自我革命,自覺地革自己身上汙泥濁水的“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要進行“自我革命”的思想,是一個(ge) 十分重要的思想,也是確保黨(dang) 在實行全麵領導時防止公權私用等腐敗現象的蔓延、始終堅持正確用權方向的有力舉(ju) 措。
我們(men) 始終認為(wei) ,能否充分發揮我們(men) 製度的優(you) 勢,關(guan) 鍵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的執政黨(da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能否始終保持自己的先進性。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一個(ge) 具有自我革新精神、自我淨化功能的黨(dang) ,能夠主動適應實踐和時代的變化,不斷與(yu) 時俱進。那些妄圖唱衰中國的人,看不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特質和優(you) 點,一葉障目,必定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因此,我們(men) 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時,必須始終不渝堅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治國必先治黨(dang) ,治黨(dang) 務必從(cong) 嚴(yan) ”的理念,以保持黨(dang) 的先進性來增強對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黨(dang) 的領導力,有效地實施黨(dang) 對國家和經濟社會(hui) 的全麵領導。(作者為(wei) 原中央黨(dang) 校副校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全麵依法治國的深刻革命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麵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詳細] -
土地革命時期的中央巡視(黨史一葉)
第一次國內革命失敗後,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許多地方的黨組織被打散。[詳細] -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譜寫人類反貧困曆史新篇章
脫貧攻堅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最艱巨的任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