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原文 悟原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麵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yan) 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麵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這一論斷是我們(men) 黨(dang) 在新時代,就黨(dang) 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所做出的重大判斷,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的本質特征、發展方向和內(nei) 生動力。
踐行法治之途、鑄就改革之軌,既基於(yu) 近代以來人類社會(hui) 實現現代化的基本經驗,也出於(yu) 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規律的深刻認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ge) 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麵對和解決(jue) 的一個(ge) 重大問題。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ge) 不是較好解決(jue) 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係統回顧了我黨(dang) 對依法治國問題的認識曆程後,深刻地指出:“經驗和教訓使我們(men) 黨(dang) 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當今世界,法治不僅(jin) 被公認為(wei)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誌,而且也是衡量國家競爭(zheng) 力的通行標準。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治理指數,實際上主要以一國的法治狀況為(wei) 評估對象。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zheng) 力報告》,不僅(jin) 將法治作為(wei) “基礎條件”的重要指標,而且其他11方麵指標也無一不受到法治發育程度的影響。而聯合國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WIPO)等聯合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創新競爭(zheng) 力大幅度上升,很大程度上也應歸功於(yu) 完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機製、健全國家創新體(ti) 係等法治進步的成果。
由此觀之,當今世界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競爭(zheng) ,一定程度上也是適宜本國國情的法治道路和法治程度的競爭(zheng) 。正是鑒於(yu) 法治對提升國家綜合實力、核心競爭(zheng) 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才一再指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是關(guan) 係我們(men) 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關(guan) 係人民幸福安康、關(guan) 係黨(dang) 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麵。”因此,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現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必須將法治立為(wei) 九鼎之重器。
“全麵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體(ti) 現為(wei) 把依法治國作為(wei) 黨(dang) 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wei)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這兩(liang) 個(ge) 基本說明,我國徹底告別人治走向法治的堅定決(jue) 心:法治不再是可以任意選擇的工具,不是於(yu) 我有利就舉(ju) 起、於(yu) 我不利就拋棄的權宜之計,不是此時此事就執行、彼時彼事就變動的短期政策,而是一項適用於(yu) 我們(men) 國家方方麵麵的、帶有普遍約束力的基本原則。從(cong) 中央到地方,從(cong) 各個(ge) 階層到各個(ge) 行業(ye) ,從(cong) 國家大政到社區事務,都必須將治理方式改革為(wei) 黨(dang) 領導下的人民依法治理的模式,從(cong) 而推動我國走向“人的全麵發展、社會(hui) 全麵進步”。
“全麵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體(ti) 現為(wei) 既要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更加堅決(jue) 地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又要堅定不移地以黨(dang) 規之治為(wei) 依托推進黨(dang) 的建設這個(ge) 偉(wei) 大工程。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最根本的保障。在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關(guan) 鍵曆史階段,任何一項改革都涉及新與(yu) 舊的鬥爭(zheng) 、利益格局的調整、體(ti) 製機製的重構,意見分歧、觀點碰撞往往是常態。唯有堅持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nei) ,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革舊布新,開拓進取,才能除時弊於(yu) 正道,革痼疾於(yu) 無聲。同時,我們(men) 黨(dang) 也要不斷改善對依法治國的領導,不僅(jin) 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nei) 治國理政,而且要不斷推進依據黨(dang) 內(nei) 法規進行自我治理的深度和廣度。依據黨(dang) 規治理黨(dang) ,即黨(dang) 規之治,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方麵的重要體(ti) 現,是我黨(dang) 堅持進行思想建黨(dang) 與(yu) 製度治黨(dang) 的必然結果,也是當代世界政黨(dang) 製度史上的新創造,確立了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執政黨(dang) 履行好執政興(xing) 國職責的基本路徑、根本保障。
“全麵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還體(ti) 現為(wei) 要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曆一個(ge) 長期的、艱苦的建設過程——既要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等頂層設計,又要從(cong) 諸如紅綠燈時間長短、公共服務窗口高低等法治細節出發,積跬步以千裏。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根據我國經濟基礎、社會(hui) 結構、文化傳(chuan) 統等社會(hui) 條件的變化不斷更新與(yu) 發展——既要堅守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獨立之精神觀察世界法治發達國家多樣化的製度形態,明其源流,知其所以,科學借鑒,又要破除對於(yu) 源自於(yu) 古希臘傳(chuan) 統的西方法治模式的迷信,以中國民族國家的主體(ti) 意識確立起自己的法治意識與(yu) 法治觀念,作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發展的標準。
全麵依法治國是一場“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的無聲革命,但其艱險困苦卻不亞(ya) 於(yu) 近現代以來我國經曆的任何一次革命,甚至更加考驗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意誌和智慧。唯有以壯士斷腕、九死未悔的堅定決(jue) 心,牢記使命、奮力前行,方能迎來法治中國的勝利曙光。
(作者係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法治政府建設在改革開放中穩步推進
40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掀開了中國發展新篇章。[詳細] -
人民要論:深入推進全麵依法治國
習近平同誌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麵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