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方立 發布時間:2018-08-28 08:45:00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同誌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yi) 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係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一重大時代課題,閃耀著馬克思主義(yi) 真理光芒,在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方麵開辟了馬克思主義(yi) 新境界,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

這一科學的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

在人類曆史長河中,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之所以能夠產(chan) 生重大影響,是因為(wei) 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科學分析人類社會(hui) 特別是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發展規律基礎上創立的,是經過實踐檢驗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觀和剩餘(yu) 價(jia) 值學說這兩(liang) 大發現的基礎上,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將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運用於(yu) 當代中國具體(ti) 實際的產(chan) 物,在科學性和真理性上開辟了馬克思主義(yi) 新境界。

堅持用唯物史觀研究世情國情黨(dang) 情,推動馬克思主義(yi) 與(yu) 當代中國具體(ti) 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分析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國情新變化,明確我國現階段的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wei) 作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提供了科學依據。

堅持社會(hui) 基本矛盾分析法,全麵把握我國社會(hui) 的基本麵貌和發展方向。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把我國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進行整體(ti) 觀察,把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作為(wei)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根本任務,把改革開放作為(wei)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根本動力,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ti) 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實現我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發展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不斷完善的有機統一、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基礎不斷鞏固和上層建築不斷進步的有機統一、社會(hui) 全麵進步和人的全麵發展的有機統一。

堅持事物矛盾運動基本原理,突出問題導向,依靠改革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正確認識和處理我國長期發展積累下來的矛盾、在解決(jue) 舊矛盾過程中新產(chan) 生的矛盾、隨著形勢變化新出現的矛盾等各種矛盾,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以及國際關(guan) 係方麵的各類矛盾,正確認識和處理整體(ti) 利益和局部利益、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集體(ti) 利益和個(ge) 人利益、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等各種利益矛盾,在矛盾普遍性中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在矛盾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在解決(jue) 矛盾過程中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

堅持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運用物質世界普遍聯係、永恒發展、相互轉化等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把馬克思主義(yi) 哲學作為(wei) 看家本領,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發展和創新了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係統思維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麵地而不是片麵地、係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係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和處理事物,在引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實踐中,靈活運用和發展了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

這一人民的理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人民創造曆史實現美好願望的思想體(ti) 係

馬克思主義(yi) 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wei) 人類求解放。馬克思主義(yi) 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wei) 它根植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的正道。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人民性,主要體(ti) 現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根本立場上。

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黨(dang) 的奮鬥目標。這生動詮釋了我們(me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根本追求,回答了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奮鬥究竟是為(wei) 了誰這一根本問題,是新時代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的生動體(ti) 現。

堅持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偉(wei) 業(ye) 。強調人民是決(jue) 定黨(dang) 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在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群眾(zhong) 的主體(ti) 地位,尊重人民群眾(zhong) 的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的創造熱情,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答應不答應作為(wei) 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充分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觀。

堅持朝著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wei) 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歸宿,在全民共享、全麵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中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激勵人民群眾(zhong) 艱苦奮鬥、勤勞致富、守法經營中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生動實踐了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未來美好社會(hui) 共同富裕的思想。

堅持把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中。強調堅持一切為(wei) 了群眾(zhong) 、一切依靠群眾(zhong) ,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到群眾(zhong) 中去,把群眾(zhong) 路線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貫穿到黨(dang) 的全部工作之中,把黨(dang) 的正確主張變為(wei) 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充分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親(qin) 民、愛民、憂民、為(wei) 民的真摯情懷。

這一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中國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

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yi) 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區別於(yu) 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馬克思主義(yi) 是人民群眾(zhong) 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men) 正在做的事情為(wei) 中心,著眼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運用,著眼於(yu) 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yu) 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為(wei)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實踐性方麵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yi) 新境界。

偉(wei) 大的實踐催生偉(wei) 大的理論,偉(wei) 大的理論指導偉(wei) 大的實踐。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持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強調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把調查研究作為(wei) 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對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ti) 實際有著準確把握,對中國的文化傳(chuan) 統和民族心理、民族特點有著獨到理解,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中麵臨(lin) 的問題有著清醒認識。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活的行動理論”,一經掌握群眾(zhong) ,就會(hui) 變成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正是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我們(men) 黨(dang) 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生曆史性變革,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注入了新的科學內(nei) 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的取得,深層次、根本性變革的發生,既為(we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也充分體(ti) 現了這一思想的巨大實踐威力。

這一開放的理論體(ti) 現新時代中國實踐要求也順應世界發展潮流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這個(ge) 《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ge) 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wei) 轉移”。這些論述深刻表明,馬克思主義(yi) 具有與(yu) 時俱進的開放的理論品質,總是隨著實踐發展和認識深化不斷向前發展。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和鮮活的時代氣息,既是當代中國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yi) ,也是馬克思主義(yi) 在當今世界最生動最鮮活的實際運用,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的開放性。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ti) 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深入總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經驗和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推動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以開放的姿態借鑒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從(cong)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出發把握中國發展、把握人類曆史發展的脈絡和走向,為(wei) 解決(jue) 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具有的開放性,表明它是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人類社會(hui) 發展緊密聯係的科學理論,勢必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yi) 新境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