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以改善民生促民心相通,助力“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廖舟 發布時間:2018-09-06 08:45:00 光明網

8月2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ti) 布局,繪就了一幅“大寫(xie) 意”,今後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要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機製,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動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注意實施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這為(wei) 我們(men) 進一步圍繞共建“一帶一路”開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提出了具體(ti) 要求。

無論是民生工程還是民生援助,出發點和立足點都在一個(ge) “民”上。民生工程應當為(wei) 提升當地民眾(zhong) 的生活水平服務,而民生援助要以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為(wei) 重點。改善民生和“一帶一路”五通中的民心相通緊密相連。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hui) 根基和民意保障,而改善民生則是做好民心相通的關(guan) 鍵。共建“一帶一路”不僅(jin) 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通過改善民生來為(wei) “一帶一路”奠定堅實的社會(hui) 和民意基礎。

當前的“一帶一路”建設中,以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和產(chan) 能合作為(wei) 重點,這些重大項目已經或者即將極大改善當地人民的交通和生活質量。中老鐵路將結束老撾幾無鐵路的曆史,雅萬(wan) 高鐵建成後雅加達至萬(wan) 隆車程將縮短近五分之四,而中泰鐵路建成後將成為(wei) 泰國第一條高速鐵路。今年1月連通埃塞俄比亞(ya) 和吉布提的亞(ya) 吉鐵路運營後,兩(liang) 地行程由原來的7天縮短為(wei) 10多個(ge) 小時。中巴經濟走廊的胡布電站項目建成後不僅(jin) 可滿足400萬(wan) 巴基斯坦家庭的用電需求,其低廉的發電成本可為(wei) 用戶每年節省數億(yi) 美元。

當然,在經濟合作的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也要更加注重民心相通工程建設。民心相通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chan) 物,也不能把民心相通誤解為(wei) 僅(jin) 與(yu) 當地政府保持良好關(guan) 係,而忽視與(yu) 當地民眾(zhong) 的相互溝通理解。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局變動頻繁,贏得當地民眾(zhong) 的支持對保持“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有重要意義(yi) 。“一帶一路”項目如果缺少了當地民眾(zhong) 的廣泛參與(yu) 和普遍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就無法向縱深發展,也無法使各國民眾(zhong) 從(cong) “一帶一路”合作中獲得切實的紅利。這也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注意實施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的題中之義(yi) 。

事實上,“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些民生工程和民生援助都是直接造福當地百姓的。例如在教育領域,雲(yun) 南民族大學提出建設的瀾湄職業(ye) 教育基地已為(wei) 湄公河五國培養(yang) 了上萬(wan) 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中國援建的穆桑澤職業(ye) 技術學校已成為(wei) 盧旺達北方省最大的職業(ye) 技術培訓中心,為(wei) 當地培養(yang) 了大量急需的技術人員;今年8月,中國第一個(ge) 文化援外項目正式結標,該項目旨在為(wei) 南蘇丹建立現代化的完整教育體(ti) 係,為(wei) 其編寫(xie) 了小學係列教材,可惠及該國10%的師生。在衛生領域,新疆利用地緣和語言優(you) 勢,打造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建立的跨境遠程會(hui) 診平台連接了自治區內(nei) 27所醫院和境外3個(ge) 國家的24所大型醫院,為(wei) 周邊國家數千名外籍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中國的一個(ge) 援外醫療隊今年5月到達柬埔寨磅湛省後,一個(ge) 月約為(wei) 一千名白內(nei) 障患者帶去光明,並計劃在18個(ge) 月內(nei) 為(wei) 該省全部的白內(nei) 障致盲病人完成複明手術。在其他領域,“一帶一路”項目也讓當地民眾(zhong) 不斷受益。通過在最缺水的國家之一約旦進行水網改造,50萬(wan) 當地居民每周隻有三四個(ge) 小時的用水時間提升到了全天。又比如今年2月,中國的“南南基金”為(wei) 巴基斯坦聯邦部落地區8100個(ge) 家庭,共計約4.9萬(wan) 重返家園的難民提供生活安置物資,以及向俾路支省375所學校,共計約1.9萬(wan) 名學生提供教室設施和教學用具。這些正是急對方之所急的民生援助項目。

改善民生,減少貧困是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首要發展目標。而中國在過去的40年中一直致力於(yu) 減少貧窮,累計減少了近8億(yi) 貧困人口,占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 以上。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不但積極分享自己的減貧經驗,而且直接助力沿線國家的減貧工作。截至到今年8月,我國已培訓了52個(ge) 非洲國家的2122名減貧學員,並為(wei) 非洲提供減貧發展領域的學位教育。中國企業(ye) 注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本地化經營,重視使用本地勞動力和原材料。中巴經濟走廊早期收獲項目已創造3.8萬(wan) 個(ge) 工作崗位,其中75%以上為(wei) 當地就業(ye) 。預計未來5-7年,走廊項目將為(wei) 巴基斯坦創造50萬(wan)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泰中羅勇工業(ye) 園入駐了105家中國企業(ye) ,為(wei) 當地解決(jue) 就業(ye) 3萬(wan) 多人;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的中國企業(ye) 為(wei) 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hui) ,並為(wei) 當地員工提供了高於(yu) 當地平均水平的薪酬;約旦侯賽因電站項目直接雇用當地員工上百名,並為(wei) 當地間接提供了超過1000個(ge) 的工作機會(hui) 。截至2018年6月,“一帶一路”已經為(wei) 沿線國家創造了數十萬(wan)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創造了幾十億(yi) 美元的稅收,有力地支持了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座談會(hui) 上指出,過去5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ti) 布局,今後要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隻要立足民生,讓當地民眾(zhong) 真真正正從(cong) “一帶一路”中受益,“一帶一路”建設就能在當地紮下深根,長成大樹。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迫切的任務,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當中,要立足於(yu) “民”,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改善各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條件,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隻有這樣,才符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中華民族曆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才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wan) 邦的天下觀,才能真正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促進經濟全球化的健康發展。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