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以全球視野推動科技創新

陳勁 發布時間:2018-09-06 12:55:00 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今世界,人類越來越成為(wei)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特別是科學技術領域,表現出很強的世界性、時代性。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許多重大科技問題和挑戰需要全世界共同應對,眾(zhong) 多複雜科研項目需要國際社會(hui) 通力合作。國際合作已經成為(wei) 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各國需要在全球視野中謀劃科技創新,以國際化理念製定科技政策和計劃,並聚集全球創新資源,吸引全球優(you) 秀科技人才。這樣,才能更好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在國際競爭(zheng) 中發展壯大。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對世界科技創新貢獻率大幅提高,日益成為(wei) 全球創新版圖中的重要一員。但與(yu)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謀劃科技創新的全球視野還不夠廣闊,國際科技合作的方式還有待拓展。習(xi) 近平同誌強調,“要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我們(men) 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在自力更生基礎上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國際合作,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xi) 借鑒國際經驗,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yu) 全球科技治理,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

對我國而言,拓展科技創新的全球視野,需要進一步豐(feng) 富國際科技合作的內(nei) 涵,完善國際科技合作的布局,創新合作機製,提升合作水平。應緊密圍繞國家總體(ti) 外交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根據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或協議,落實雙邊、多邊重要共識和承諾,完善從(cong) 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guan) 鍵技術到應用示範的全鏈條科技合作布局。充分發揮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的作用,豐(feng) 富和深化與(yu) 其他國家特別是科技強國的創新對話機製,並與(yu) 人文交流、高層對話等機製有機銜接,為(wei) 構建新型國際關(guan) 係注入科技創新內(nei) 涵。同時,加強同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科技創新需求的對接,推動實施與(yu) 發展中國家和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科技夥(huo) 伴計劃,以科技創新合作為(wei) 紐帶增強命運共同體(ti) 意識。

拓展科技創新的全球視野,還需積極參與(yu) 全球創新治理。目前世界經濟麵臨(lin) 的一個(ge) 現實問題是增長動力不足,必須在創新中尋找出路。當今時代,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世界經濟增長依賴於(yu) 各國之間的協同發展,需要讓創新要素在世界範圍流動和發揮作用,促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孕育與(yu) 發展,從(cong) 而形成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全球創新治理的範圍涉及從(cong) 科技創新到市場應用各個(ge) 環節,包括圍繞科技創新及其應用的一係列國際規則和製度安排。其具體(ti) 內(nei) 容更加廣泛,既包括傳(chuan) 統的科技合作,也包括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與(yu) 科技創新合作相關(guan) 的內(nei) 容,還包括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科技援助等。習(xi) 近平同誌強調:“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全麵提升我國在全球創新格局中的位勢,提高我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規則製定能力。”中國積極參與(yu) 全球創新治理,就是要為(wei)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推動構建符合創新規律的開放包容的全球創新治理格局。

順應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大勢,加強國際創新合作,需要有效載體(ti) 和平台。“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發起的新型國際合作平台,具備促進國際創新合作、推動全球創新治理變革的巨大潛力。“一帶一路”建設拓展了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合作發展的空間,可以助力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一帶一路”是創新之路,科技創新合作將在其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一帶一路”建設還注重加強人文交流,這有利於(yu) 促進經濟合作向科技合作和創新合作拓展提升,推動構建常態化溝通交流機製,形成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區域協同創新格局,為(wei) 各國創新發展創造機遇、搭建平台。

(作者為(wei)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