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是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然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一些國家政策內(nei) 顧傾(qing) 向加重,保護主義(yi) 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湧動。特別是今年以來,美國罔顧國際規則,違背世界貿易組織基本精神和原則,采取單邊主義(yi) 做法,發起針對中國等國家的貿易戰,破壞了國際貿易關(guan) 係和經濟秩序,是一種逆全球化舉(ju) 動。自由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和各國合作共贏的必然要求,以其為(wei) 核心的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符合世界各國共同利益。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第一大工業(ye) 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一大外匯儲(chu) 備國,作為(wei) 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有責任也有能力應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堅決(jue) 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ti) 製,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自由貿易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
在現代經濟學開山之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亞(ya) 當·斯密提出專(zhuan) 業(ye) 化分工是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的終極源泉,並研究了專(zhuan) 業(ye) 化分工與(yu) 自由貿易的關(guan) 係。之後,大衛·李嘉圖提出比較優(you) 勢原理,奠定了現代貿易理論的基礎。當代經濟學家則把要素稟賦納入其中,不斷完善基於(yu) 比較優(you) 勢原理的貿易理論,形成了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貿易理論,並已載入經濟學教科書(shu) ,成為(wei) 各國經濟學家和政策製定者倡導自由貿易的學理依據。
在漫長的世界經濟發展史上,雖然自由貿易理念被廣泛接受並轉化為(wei) 具體(ti) 措施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國際貿易發展也經曆了起伏,但毋庸置疑的是,當代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無一例外得益於(yu) 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發展。以自由貿易為(wei) 核心的經濟全球化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已經成為(wei) 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在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下,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快速發展,貨物和信息在國際範圍的流通成本大幅降低;金融的深入發展使國際範圍的融資更加便利,全球資本流動規模日趨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選擇融入世界經濟體(ti) 係與(yu) 麵向國際市場發展經濟,大大拓展了國際分工的深度和廣度。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發展迎來了新高潮,全球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以更快速度增長,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世界貿易增長速度都穩定地快於(yu) 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成為(wei) 這一輪經濟全球化高潮的積極參與(yu) 者,貿易依存度迅速提升,並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分享了經濟全球化紅利。經濟全球化幫助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取得減貧的突出成效,縮小了與(yu) 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啟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偉(wei) 大征程。1986年,中國向關(guan) 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提出恢複創始締約方地位的申請,並於(yu) 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麵參與(yu) 國際分工和經濟全球化,逐步發展成為(wei) 全球供應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世界工廠”。1978—2016年,中國貨物貿易出口和進口總額分別以19.33%和18.12%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長。1983—2016年,中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名義(yi) 上增長了近136倍,成為(wei) 舉(ju) 世公認的開放大國。
40年來,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嚴(yan) 格遵循世界貿易組織原則和相關(guan) 國際規則,積極參與(yu) 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把豐(feng) 富的勞動力資源轉化為(wei) 人口紅利,形成了有利於(yu) 經濟增長的勞動力供給、較高儲(chu) 蓄率和投資回報率,促進了資源配置效率提高,顯著提升了製造業(ye) 產(chan) 品的比較優(you) 勢和國際競爭(zheng) 力。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為(wei) 全球經濟穩定增長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中國同一大批國家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減貧事業(ye) 取得巨大成就,使全球經濟增長更加包容。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wei) 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美國大範圍挑起貿易戰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
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長期自詡為(wei) 自由貿易最重要的推動者。但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它轉而不承認自己從(cong) 自由貿易中獲益,而是大講美國麵對著不公平的國際貿易;不再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而是日益成為(wei) 經濟全球化的破壞者。今年,美國對多國加征關(guan) 稅,大範圍挑起貿易戰,其做法危害世界經濟發展。作為(wei)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ti) 和經濟全球化曾經的主導者,美國轉向貿易保護主義(yi) ,使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
其實在曆史上,美國並非一直崇尚自由貿易,而是以長期實行貿易保護主義(yi) 著稱。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工業(ye) 具備了全球競爭(zheng) 力,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國才意識到自己有必要也有能力通過自由貿易獲益,因而搖身一變成為(wei) 世人所知的自由貿易倡導者和經濟全球化主導者。今天,美國對於(yu) 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態度又發生了逆轉,其原因無外乎這三點:一是以打貿易戰為(wei) 威脅獲取更大利益,二是為(wei) 了轉嫁其國內(nei) 矛盾,三是為(wei) 了維護其經濟霸主地位,遏製其他國家發展。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這一輪經濟全球化高潮之前,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和許多工業(ye) 化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參與(yu) 到國際貿易體(ti) 係之中,國際貿易主要發生在工業(ye) 化國家之間。國際貿易的各參與(yu) 方在發展水平及資源稟賦上沒有明顯差異,因而這個(ge) 時期的國際貿易並不是典型的依據比較優(you) 勢原理而是依據規模經濟差異進行的,貿易的結果通常也不改變參與(yu) 國家的生產(chan) 要素相對回報水平。但20世紀90年代以後,國際貿易則更多地發生在發達國家與(yu) 發展中國家之間,本質上是前者以充裕的資本要素與(yu) 後者豐(feng) 富的勞動力要素進行交換。於(yu) 是,發達國家資本回報率得到提高而勞動報酬有所降低,發展中國家勞動報酬顯著提高而資本回報率有所降低。在美國,以跨國公司為(wei) 載體(ti) 的資本所有者從(cong) 經濟全球化中賺得盆滿缽滿,但同時也出現了勞動力市場兩(liang) 極化和中產(chan) 階級規模縮小、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與(yu) 此同時,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這些情況令美國一些人陷入深深的緊張和焦慮。
實際上,美國國內(nei) 麵臨(lin) 的問題原本可以從(cong) 經濟學中找到答案,通過實施政府再分配政策可以有效解決(jue) 基於(yu) 比較優(you) 勢的國際貿易中勞動報酬降低問題。但由於(yu) 新自由主義(yi) 傳(chuan) 統作祟,美國執政者不僅(jin) 沒有采取必要的政府再分配措施,反而打算放棄自由貿易原則。在他們(men) 看來,通過打貿易戰或以打貿易戰相威脅逼迫對方作出讓步,可以起到榨取更多利益和遏製其他國家發展的雙重作用。
11年前,正是由於(yu) 美國國內(nei) 政策失誤,才導致美國次貸危機並演變成為(wei) 國際金融危機,嚴(yan) 重衝(chong) 擊了世界經濟,損害了各國利益。如今,美國又單方麵挑起針對多國的貿易戰,也會(hui) 導致許多國家宏觀經濟波動,加劇市場不穩定預期,誘發貨幣市場異常反應,傷(shang) 害各國經濟。所以說,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yi) 和霸淩做法貽害全球。
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雖然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yi) 給經濟全球化帶來嚴(yan) 峻挑戰,但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依然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不可逆轉的大勢。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既是全球範圍生產(chan) 力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當今時代各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wei) 經濟全球化的有力推動者。2017年,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36.2%,對當年全球GDP增量的貢獻率高達54.2%;商品和服務出口總額占世界的比重為(wei) 30.0%,對世界商品和服務出口增量的貢獻率為(wei) 36.2%。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經濟全球化具有強烈需求,而且成為(wei) 越來越重要的貢獻者,必然會(hui) 有力推動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持續深入發展。
貿易保護主義(yi) 和逆全球化不得人心。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金特指出,對於(yu) 美國來說,貿易政策的最高決(jue) 定權在於(yu) 人民,即廠商、進出口商和消費者等。雖然一些熱衷於(yu) 實行保護主義(yi) 和逆全球化政策的政治家,以製造業(ye) 回歸、擴大就業(ye) 、打贏貿易戰等說辭短期內(nei) 可能博取一些民眾(zhong) 的支持,但貿易保護主義(yi) 終究是沒有贏家的零和博弈,會(hui) 造成全球貿易萎縮、全球產(chan) 業(ye) 鏈和價(jia) 值鏈遭到破壞,在傷(shang) 害貿易夥(huo) 伴的同時也必然傷(shang) 害到本國企業(ye) 和勞動者。因此,那些一時被蒙蔽的選民,最終會(hui) 明白“沒有自由貿易就沒有共贏,沒有共贏也不會(hui) 有單一贏家”的道理。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今天要解決(jue) 的問題是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麵影響,讓它更好惠及各國人民。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從(cong) 國際角度看,既需要建立健全有效治理機製,也需要樹立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從(cong) 各國內(nei) 部角度看,需要出台更具包容、普惠、平衡性的經濟和社會(hui) 政策,尤其是完善社會(hui) 保障政策,以更好融入經濟全球化。習(xi) 近平主席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深刻反映時代潮流,代表人類文明進步方向,有利於(yu) 推動建設一個(ge) 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這一理念已被寫(xie) 入聯合國多項決(jue) 議文件,得到世界廣泛認同。
堅守底線、保持定力,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
經濟全球化大勢和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決(jue) 定了中國日益成為(wei) 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和重要建設者。當前,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一是直接麵對美國單方麵挑起的貿易戰,二是作為(wei) 大型經濟體(ti) 和開放型經濟體(ti) 身處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的國際環境。麵對這些外部挑戰,我們(men) 既要牢牢守住底線、積極有效應對,又要保持耐心和定力,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
妥善應對貿易摩擦。貿易戰沒有贏家。我們(men) 不主動挑起貿易戰,也不熱衷於(yu) 貿易戰,但深知一味退讓並不能阻止貿易戰。麵對美國單方麵挑起的貿易戰,我國的應對策略是符合理論邏輯和國際慣例的,即在始終保持協商與(yu) 合作大門敞開的同時,針對對方的無理行動予以針鋒相對的反製,並將美國單邊主義(yi) 行為(wei) 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我們(men) 應保持戰略定力,繼續按照既定部署和節奏,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與(yu) 世界各國一道,堅定不移地維護自由貿易原則和多邊貿易體(ti) 製。
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習(xi) 近平主席指出:“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ge) 一個(ge) 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曆史潮流的。”今年4月,習(xi) 近平主席在海南博鼇亞(ya) 洲論壇上宣布了擴大對外開放的一係列新的重大舉(ju) 措,表明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jue) 心。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持續推進對外合作多邊化與(yu) 貿易多元化,在繼續從(cong) 對外開放中獲得發展動力的同時,也在為(wei) 維護自由貿易、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在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實現趨利避害,關(guan) 鍵是在全麵深化改革的前提下做好自己的事。要按照黨(dang) 的十九大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jue)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確保中國經濟始終立於(yu) 不敗之地。與(yu) 此同時,還要積極應對從(cong) 中等偏上收入階段邁向高收入階段過程中遇到的成長煩惱,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麵對貿易戰的直接和間接衝(chong) 擊,我們(men) 要加強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織牢社會(hui) 保障網,發揮好社會(hui) 政策的托底功能。隻要我們(men) 陣腳不亂(luan) 、堅定做好自己的事,就能從(cong) 容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主義(yi)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大勢就無可動搖。
(作者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張維為:改革開放40年,成功秘訣何在
改革開放走過整整40個年頭,中國以西方不認可的模式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詳細] -
思想縱橫:把握世界經濟大趨勢
“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今天反而是我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作鬥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