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li) 中國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nei) 容。對於(yu) 環境美學來說,一方麵可以從(cong) 建設美麗(li) 中國實踐中汲取豐(feng) 富營養(yang) ,實現本學科更好發展;另一方麵也要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作出積極貢獻。現在,人們(men) 對環境美學已經不再感到陌生,但許多人還知之不深。探討環境美學涉及兩(liang) 個(ge) 重要問題:環境是什麽(me) ?審美是什麽(me) ?
環境必然與(yu) 人相關(guan) ,是人的環境。強調環境的屬人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將環境科學與(yu) 自然科學區分開來,因為(wei) 自然科學研究更關(guan) 注自然本身。其次,它將環境與(yu) 資源區分開來。環境於(yu) 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資源於(yu) 人的意義(yi) 主要是生產(chan) 。環境與(yu) 資源都有價(jia) 值,然而是不同的價(jia) 值。它們(men) 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況下相安無事,而在發生矛盾的情況下就需要權衡輕重。習(xi) 近平同誌深刻指出:“我們(men)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men) 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wei) 代價(jia) 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men) 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li) 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環境的意義(yi) 在於(yu) 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環境有兩(liang) 個(ge) 維度,一個(ge) 是自然維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隻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環境。在自然維度中,最為(wei) 重要的是生態。生態是否良好關(guan) 係人的生存、生活和發展。在人看來,有利於(yu) 人的生存、生活、發展的生態就是良好的生態,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協助生態在朝著有利於(yu) 自身方向發展的同時也適合人的生存與(yu) 發展,實現人與(yu) 自然生態雙贏。這樣造就的環境就是生態文明環境。看環境的另一個(ge) 維度是文明維度。文明是人類的創造,它體(ti) 現在諸多方麵,其中就有與(yu) 環境相關(guan) 的創造。人於(yu) 環境的創造性活動,最重要的是上麵說到的有利於(yu) 人與(yu) 生態共生的活動。此外,還有大量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活動,這些活動質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環境的質量。
環境美學,顧名思義(yi) 就是環境的審美。審美是什麽(me) ?美學家們(men) 對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點是大家都讚同的,那就是愉快。我們(men) 可以將具有審美性質的愉快概括成“樂(le) ”。人有三種生存方式:謀生、榮生和樂(le) 生。謀生,為(wei) 自然人生;榮生,為(wei) 社會(hui) 人生;樂(le) 生,則為(wei) 審美人生。樂(le) 生,有物質性的樂(le) ,也有精神性的樂(le) 。對於(yu) 審美來說,精神性的樂(le) 更為(wei) 重要。精神性的樂(le) 有高低之別,審美無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樂(le) 。樂(le) 生,體(ti) 現在環境審美中,則為(wei) “樂(le) 居”。“居”當然首先是住下來,但不局限於(yu) 此,廣義(yi) 的居是生活。環境審美的本質即為(wei) “樂(le) 居”。人在環境中生活,感受到環境給予的種種或物質或精神的愉快,就是“樂(le) 居”。
那麽(me) ,何為(wei) 環境美學?簡要地說,它是研究人在環境中樂(le) 居的學科。環境美學屬於(yu) 偏重於(yu) 人文方向的研究。從(cong) 人文方向研究環境,主要有環境哲學、環境倫(lun) 理、環境美學。環境審美是這三個(ge) 學科的尖端。說是尖端,不是說它最高深,而是說環境審美是在環境哲學的指導下、在環境倫(lun) 理的基礎上進行的。環境哲學提出人與(yu) 自然互動和諧,環境倫(lun) 理學提出人與(yu) 動植物共生友好,都是環境審美的重要內(nei) 涵。環境美學使人們(men) 的審美關(guan) 注從(cong) 原初的人自身擴展到人之外的世界,從(cong) 藝術擴展到生活,從(cong) 自然擴展到無限。審美視界的擴大,必然帶來審美內(nei) 涵的深化。(作者為(wei) 武漢大學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公正司法是全麵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詳細] -
用“紅船精神”引領深化農村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指出,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麵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詳細] -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