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改革開放40年曆程可以發現,倒逼機製是推進改革開放的一個(ge) 重要機製。所謂倒逼機製,就是以責任落實、問題解決(jue) 、目標實現為(wei) 強有力約束,引導改革方向,規範改革措施,推動改革不斷深化。正如習(xi) 近平同誌所指出的:“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chan) 生,又在不斷解決(jue) 問題中得以深化。”倒逼現象並非我國獨有,但我國能創造性地將倒逼機製作為(wei) 推進改革開放的一種重要機製加以運用。總體(ti) 來看,我國改革開放中的倒逼機製具有三個(ge) 特點。
倒逼機製具有明顯的主動性。我國運用倒逼機製推進改革開放體(ti) 現了化問題為(wei) 動力、從(cong) 局部到整體(ti) 的主動性。比如,改革開放的大幕是在深刻反思問題和教訓中自主開啟的。以“趕上時代”為(wei) 目標,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討論和解決(jue) 了許多有關(guan) 黨(dang) 和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正是著眼於(yu) 解決(jue) 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一係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men) 黨(dang) 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作出一係列戰略部署,推動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倒逼機製與(yu) 改革頂層設計和宏觀規劃相適應。作為(wei) 我們(men) 主動運用的一種機製,倒逼機製與(yu) 改革頂層設計和宏觀規劃具有較高契合度,具體(ti) 表現在三個(ge) 方麵。一是試驗性。在改革舉(ju) 措出台後通常不會(hui) 立刻在全國範圍鋪開,而是選擇有一定基礎的對象作為(wei) 試點,根據試點運行情況隨時調整、改進並積累經驗,然後再逐步推廣。二是漸進性。在確保社會(hui) 穩定的前提下,對改革速度進行適當調控,通過臨(lin) 時性雙軌運行、先增量後存量等舉(ju) 措,既減少阻力又確保改革持續推進。三是有序性。以經濟領域改革為(wei) 突破口,改革逐步擴展到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各個(ge) 領域。我國改革開放中的倒逼機製遵循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使改革開放進程堅定不移、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倒逼機製通常以自我加壓的形式出現。比如,40年來持續深入的對外開放構成了倒逼國內(nei) 改革的重要動力,促進了許多國內(nei) 改革新舉(ju) 措的出台。隨著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促進了國內(nei) 企業(ye) 轉型升級和發展壯大,促進了我國經濟體(ti) 係革新、經濟社會(hui) 發展。又如,隨著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人們(men) 的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麵對思想文化領域的新形勢新挑戰,我們(men) 黨(dang) 大力培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紮實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
40年來,倒逼機製在推動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同時,也對我們(men) 黨(dang) 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運用倒逼機製推進改革開放,也是我們(men) 黨(dang) 勇於(yu) 自我革命的體(ti) 現。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應繼續用好倒逼機製,按照黨(dang) 中央對全麵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推動改革開放取得新成就,確保如期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
(作者為(wei) 上海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6月視察山西並發表重要講話,在山西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詳細] -
光明日報理論版:鄉村振興重在治理有效
現代化的短板在鄉村,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密切結合中尋找製度配置之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