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光明日報理論版:鄉村振興重在治理有效

發布時間:2018-10-24 08:48:00 光明網-《光明日報》

本期主持:張翼(中國社會(hui) 變遷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本期主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現實著力點

主持人語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guan) 係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曆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總抓手。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對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第一個(ge) 5年工作做出具體(ti) 部署,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依據。在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進程中,如何從(cong) 社會(hui) 治理的角度配置社會(hui) 政策?如何發揮農(nong) 民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主體(ti) 作用,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重塑城鄉(xiang) 關(guan) 係及其互動機製?本期刊發的3篇文章,從(cong) 鄉(xiang) 村社會(hui) 的基本結構、鄉(xiang) 村社會(hui) 的治理重點和鄉(xiang) 村社會(hui) 的發展趨勢等角度,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討論。

原標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在治理有效

作者:張翼(中國社會(hui) 變遷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現代化的短板在鄉(xiang) 村,沒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要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就必須在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密切結合中尋找製度配置之道。其中,“治理有效”在諸因素之中起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加快推進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必由之路。

社會(hui) 轉型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我國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快速發展,鄉(xiang) 村社會(hui) 正在經曆極其重大的社會(hui) 轉型過程。這主要表現為(wei) :第一,青年勞動力人口以農(nong) 民工的身份大量流動到城鎮與(yu) 城市,加速了鄉(xiang) 村人口的老齡化進程。第二,鄉(xiang) 村社會(hui) 一家一戶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已日益轉變為(wei) 一家一戶與(yu) 農(nong) 業(ye) 大戶或農(nong) 業(ye) 企業(ye) 多元並存的生產(chan) 方式。第三,市場成為(wei) 農(nong) 村資源配置的決(jue) 定性力量之一,鄉(xiang) 土關(guan) 係形成的熟人社會(hui) 正在轉變為(wei) 半熟人社會(hui) 半陌生人社會(hui) 。第四,鄉(xiang) 村社會(hui) 的成員結構發生變化,在傳(chuan) 統農(nong) 民之外,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農(nong) 民工、農(nong) 業(ye) 企業(ye) 主、個(ge) 體(ti) 戶等群體(ti) 日益壯大。第五,鄉(xiang) 村逐漸由單一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單位轉變為(wei) 種養(yang) 加儲(chu) 銷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村落單位。第六,土地質量較低的幹旱半幹旱地區,正在經曆顯著的人口空殼化與(yu) 產(chan) 業(ye) 空洞化過程。第七,貧困的村莊正在從(cong) 絕對貧困狀態轉變為(wei) 相對貧困狀態。第八,伴隨青年人口的進城,鄉(xiang) 村的小學等文化生產(chan) 資源趨於(yu) 減少。

在這種情況下,原有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中的某些成分,已難以適應社會(hui) 變化的要求。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從(cong) 社會(hui) 治理角度進行強有力的製度建設。工作努力的方向,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ge) 方麵:第一,以強有力的黨(dang) 建加強鄉(xiang) 村基層自治組織建設。沒有堅持原則、尊重農(nong) 民、清正廉潔、敢於(yu) 負責的基層組織,就難以振興(xing) 鄉(xiang) 村。當前,我國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建存在薄弱環節,需要通過健全黨(dang) 管農(nong) 村工作領導體(ti) 製機製和黨(dang) 內(nei) 法規,確保黨(dang) 在農(nong) 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基本原則,第一項就是“堅持黨(dang) 管農(nong) 村工作”。第二,整合鄉(xiang) 村各個(ge) 群體(ti) 的力量,構建鄉(xiang) 村治理新體(ti) 係。建立健全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hui) 協同、公眾(zhong) 參與(yu) 、法治保障的現代鄉(xiang) 村社會(hui) 治理體(ti) 製,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xiang) 村社會(hui) 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第三,嚴(yan) 厲打擊鄉(xiang) 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消除黃賭毒盜拐騙的社會(hui) 基礎,維護好平安祥和的社會(hui) 環境,建設平安鄉(xiang) 村。第四,加強鄉(xiang) 村的社會(hui) 建設,積極發揮新鄉(xiang) 賢作用,強化互幫互助社會(hui) 網絡建設。第五,對具備條件的村莊,要加快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延伸,重視農(nong) 村養(yang) 老資源的開發。第六,建立積極向上的鄉(xiang) 村文化,傳(chuan) 承發展提升農(nong) 村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加強農(nong) 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明程度。第七,加強鄉(xiang) 村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

城鄉(xiang) 融合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據研究,2000年左右,農(nong) 民占我國勞動參與(yu) 總人數的比重下降到50%左右,2010年下降到36%左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伴隨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升,農(nong) 民占勞動參與(yu) 總人數的比重繼續下降,當前大約為(wei) 27%。農(nong) 村的非農(nong) 化、人口的居民化、產(chan) 業(ye) 的多元化等,正在形塑新型鄉(xiang) 村社會(hui) 結構。可以預見,隻要城鎮或城市的打工收入高於(yu) 農(nong) 業(ye) 種植或養(yang) 殖收入,農(nong) 民工向城市的流動就不可避免。農(nong) 民工依市場的變化而進行的流動,既為(wei) 中國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也為(wei) 農(nong) 村市場繁榮帶來了必要資金支持,還為(wei) 土地的集約經營創造了前提條件,這些都將成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有利條件。但要把上述願景變為(wei) 現實,首要的就是變革城鄉(xiang) 二元結構,解決(jue) 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不同步的問題。可見,鄉(xiang) 村的振興(xing) ,必須放在城鎮化與(yu) 鄉(xiang) 村發展的大背景中,進行綜合協調設計,將鄉(xiang) 村與(yu) 城鎮統合起來總體(ti) 規劃,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意見》提出,推動城鄉(xiang) 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推動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全麵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城鄉(xiang) 融合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中需要把握以下幾個(ge) 方麵:第一,需要繼續推進戶籍製度改革,促進有條件、有意願、在城鎮有穩定就業(ye) 和住所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城鎮有序落戶,通過合理引導農(nong) 民工的流動,促進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第二,在製度上整合農(nong) 村居民與(yu) 城鎮居民社會(hui) 保險,完善統一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逐步彌合農(nong) 村居民與(yu) 城鎮居民之間的社會(hui) 保險差距。第三,將進城落戶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全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ti) 係,逐步建立農(nong) 村低收入群體(ti) 安全住房保障機製。第四,防止“四線”或“五線”城鎮和城市的產(chan) 業(ye) 空殼化,加大城市對鄉(xiang) 村的輻射影響力。第五,在就業(ye) 、教育、健康、扶貧、社會(hui) 安全等方麵,真正做到區域協調發展。第六,努力縮小鄉(xiang) 村與(yu) 城市之間的收入差距。第七,防止工商資本下鄉(xiang) 過程中出現的短期逐利行為(wei) ,嚴(yan) 格實行土地用途管製,保護土地的生產(chan) 能力,保護農(nong) 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ti) 建設用地的收益權。

鄉(xiang) 村村落聚合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世界各主要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城鎮化的前期和中期階段,必然與(yu) 鄉(xiang) 村人口的減少過程密切相關(guan) 。如何在人口老齡化、人口稀疏化、人口空殼化的大背景下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這絕不僅(jin) 僅(jin) 是資金投入的問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是要在有效治理的邏輯中做排優(you) 選擇。為(wei) 此需要做到:第一,對鄉(xiang) 村進行綜合評估、分類施策。《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根據不同村莊的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鎮、特色保護、搬遷撤並的思路,分類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搞一刀切。對空殼化村落,通過撤鄉(xiang) 並村、聚合人口的方式振興(xing) 鄉(xiang) 村。對於(yu) 形成集約效應、具有開發價(jia) 值的村莊,則以現代農(nong) 業(ye) 和觀光農(nong) 業(ye) 的方式振興(xing) 鄉(xiang) 村。對於(yu) 古村落,則應進行文化保護和旅遊資源開發。第二,注重吸引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優(you) 秀黨(dang) 員幹部到村任職,健全從(cong) 優(you) 秀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中選拔鄉(xiang) 鎮領導幹部、考錄鄉(xiang) 鎮機關(guan) 公務員、招聘鄉(xiang) 鎮事業(ye) 編製人員製度。第三,在土地流轉率較高、人口流出占比較大的地區,合並鄰近村莊,建立聯合黨(dang) 支部和聯合村委會(hui) ,服務於(yu) 經濟發展,但更重要的是加強社會(hui) 治理與(yu) 社會(hui) 建設。第四,拆除廢棄建築以恢複耕地,將人口相對集中起來,降低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成本,建立15分鍾或20分鍾的服務與(yu) 物流供給圈,在可持續發展中給鄉(xiang) 村注入振興(xing) 活力。第五,移風易俗,倡導男女平等,增強家庭的養(yang) 老能力。第六,營造鄉(xiang) 村包容發展環境,使外來人口與(yu) 本地居民和諧共處。

總之,要達到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目標,就必須從(cong) 理論創新與(yu) 實踐創新雙重角度,前瞻性地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要消除那種簡單的“要人要錢要物”思維,強化治理思維,在鄉(xiang) 村與(yu) 城市的良性互動與(yu) 融合發展中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向前推進。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