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張強: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係的兩個著力點

張強 發布時間:2020-04-13 07:53:00 光明日報

  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ti) 係的首要任務是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這種應對,包括常態突發事件管理(即“日常應急”)和非常態突發事件管理(即“危機應對”)。就前者而言,管理者對事件發生的機理及可能帶來的影響有所預判,並根據過去的經驗和教訓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應對體(ti) 製、機製和措施,盡可能降低事件影響。人們(men) 比較熟悉的地震、洪水、台風等地質災害、氣象災害以及安全生產(chan) 事故等就屬於(yu) 此類事件。而所謂危機應對,一方麵指的是這些事件對整個(ge) 社會(hui) 係統的基本價(jia) 值和行為(wei) 準則架構產(chan) 生嚴(yan) 重威脅,並且需要在時間壓力下作出關(guan) 鍵性決(jue) 策;另一方麵,是指人類對此類事件的發生機理和可能造成的衝(chong) 擊知之不多甚至一無所知,要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情境下和有限時間內(nei) 采取有效行動。如何確保社會(hui) 有效抵禦危機衝(chong) 擊,並將危機造成的損害降至最低。

  此次疫情是我國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ti) 係的一次大考。一方麵,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承擔著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肩負著保護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和維護社會(hui) 穩定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麵,正如聯合國共識文件所指出的那樣,不減輕災害風險,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複工複產(chan) 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hui) 運行秩序加快恢複。同時,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men) 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要對疫情帶來的現實問題和潛在影響,始終做到心中有數,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取得更多積極成效。

  近抓應對瓶頸: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ti) 係。疫情暴發初期,重點衛生防疫物資,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嚴(yan) 重不足,國家緊急安排中央醫藥儲(chu) 備迅速向武漢調送口罩、防護服等重點物資。今年2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十二次會(hui) 議時指出,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ti) 係,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wei) 國家應急管理體(ti) 係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外部環境,我們(men) 還要做好防禦多重複合型風險的準備。為(wei) 此,要盡快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ti) 係,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兩(liang) 個(ge) 問題:其一,需求為(wei) 先。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要結合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模擬仿真、雲(yun) 計算等技術創新和社區風險治理等社會(hui) 創新,解決(jue) 真實數據采集難、質量參差不齊、結構差異大的難題。其二,協同為(wei) 要。政府部門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市場部門提供商業(ye) 服務、第三部門提供慈善服務等,需要相應的製度設計和多部門協同的平台,有效平衡好物資應急儲(chu) 備品種、規模、布局、調用等關(guan) 係,保證“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常抓治理升級:向應急治理思維轉型。麵對新時代災害事故風險的互聯性、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我們(men) 還未能從(cong) 過去預案製、中心化戰略定位的應急管理思維向情境化、多元參與(yu) 的應急治理思維有效轉變,而這恰是我國應急管理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建設麵臨(lin) 的首要問題。為(wei) 此,在應對不確定性的突發事件時,必須向網絡型體(ti) 係轉型;在規劃應急管理體(ti) 係建設時,必須向依靠科學管理、新工具推動轉型;在突發事件應對中,必須向以信息為(wei) 中心、強化第一響應人權責的協作方式轉變;在應急管理能力建設中,必須向外化賦權使能型轉變。

  在實踐中,需要努力解決(jue) 以下三個(ge) 核心問題。第一,如何建立中央與(yu) 地方有機互動的權責體(ti) 係。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有賴於(yu) 中央的統籌指導和地方的靈活應對。2013年蘆山地震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探索出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wei) 主體(ti) 、災區群眾(zhong) 廣泛參與(yu) ”的恢複重建新路子。第二,如何建立打破條塊分割的協同體(ti) 係。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承擔了之前5個(ge) 國家指揮協調機構的職責,整合了原有11個(ge) 部門的13項職責,但在實際運行中依舊會(hui) 麵臨(lin) “防”“救”等部門之間的職能邊界衝(chong) 突。對此,應充分發揮應急管理綜合性部門和專(zhuan) 業(ye) 性部門之間的聯動性,聯動方式也要突破之前的協調性職能實施方式,著力強化戰略和信息層麵的調動性。第三,如何建立社會(hui) 力量多元參與(yu) 的協作體(ti) 係。應急管理部建立之後,已在自然災害、安全生產(chan) 事故方麵加大了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的製度化建設,但目前尚未建立起災前、災中、災後針對人員、物資、資金等的統籌協調體(ti) 係。隻有激活社會(hui) 力量多元參與(yu) ,夯實社區村鎮的風險應對能力,才能在充滿風險和挑戰的道路上不懼風雨、勇往直前。

  (作者:張強,係北京師範大學風險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薛瀾:全麵提升應急管理係統化水平

    此次疫情防控,我國應急管理係統顯著的體製優勢和強大的動員能力發揮了巨大作用,形成了全麵動員、全麵部署、全麵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麵。[詳細]
  • 戚振宏:匯聚戰勝疫情的全球合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戰勝疫情的全球合力,攜手抗疫、共克時艱,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麵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采取了最全麵、最嚴格、最徹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