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yan) 重的衝(chong) 擊。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生產(chan) 總值將萎縮2.5%至8.8%,全球貿易總額預計下降13%至32%。麵對疫情衝(chong) 擊,如何發現其中的機會(hui) ?差異性可能有助於(yu) 我們(men) 危中尋機,化危為(wei) 機。所謂差異性指的是各國發生疫情的時間、程度、應對疫情的政策反應以及經濟從(cong) 停擺到複蘇的期限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對於(yu) 先行者來說,本地與(yu) 滯後者存在連續性的市場需求就是個(ge) 機會(hui) 。對於(yu) 滯後者來說,先行者的複蘇對滯後者基於(yu) 地方特色的供給能力恢複也是個(ge) 機會(hui) 。在一個(ge) 要素、信息、產(chan) 品與(yu) 資源深度融合的全球化時代,理解、挖掘並用好這個(ge) 差異性十分重要。具體(ti) 來說,疫情防控與(yu) 經濟複蘇中出現的差異性包括了時間、結構與(yu) 市場複蘇程度。
時間上的差異性
時間上的差異性指的是各國疫情在暴發、持續和控製住後轉向經濟複蘇的時間不相同。當我國於(yu) 2月中旬開始有序複工複產(chan) 時,全球疫情卻蔓延加劇,不少國家和地區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處於(yu) “停擺”狀態。隨著市場需求大幅度減少,需求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不少行業(ye) 在供求兩(liang) 方麵都有明顯地下降,但在生活物資、日用工業(ye) 品、醫療物資以及相關(guan) 中間產(chan) 品與(yu) 設備等行業(ye) ,需求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隨著疫情影響的擴大而增加。如果供給跟不上,不僅(jin) 影響疫情防控,也會(hui) 影響社會(hui) 穩定。所以,當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尚未複工,而對人們(men) 必需的生活與(yu) 醫療物資產(chan) 生迫切需求之際,我國率先進入複工複產(chan) 階段,這就出現了擴大供給的窗口期。事實上,我國之所以在較短時間內(nei) 取得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的局麵,一個(ge) 重要原因是疫情期間各地基本生活與(yu) 醫藥等應急物資保障的充分供應。這離不開國內(nei) 不少企業(ye) 對防控應急物資的跨界生產(chan) 。這在保障醫療物資供應的同時,也為(wei) 企業(ye) 在困境下生存發展提供了一個(ge) 方向。
結構上的差異性
結構上的差異性是指國家和地區之間在滿足市場變化的供給能力上的差異。一般來說,這種供給能力主要體(ti) 現在一個(ge) 國家的製造業(ye) 生產(chan) 能力上。疫情期間對防護設備與(yu) 醫療器械產(chan) 生了極大需求,但是,如果國家的製造業(ye) 不具有這種生產(chan) 能力,那麽(me) ,即使有了市場機會(hui) ,也是抓不住的。
在過去的20多年裏,由於(yu) 市場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將製造、加工與(yu) 生產(chan) 環節外包出去,或在低成本國家設立子公司作為(wei) 出口平台,製造業(ye) 在GDP中的比重不斷下降。2018年,除了德國的這個(ge) 比重達到23%,日本為(wei) 19%以外,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的這個(ge) 指標平均在10%~12%之間。相比之下,我國在2019年的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30%,占全球製造業(ye) 增加值的比重也達到了30%,位列全球第一。目前我國擁有41個(ge) 工業(ye) 大類、207個(ge) 工業(ye) 中類、666個(ge) 工業(ye) 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這表明,我國製造業(ye) 生產(chan) 體(ti) 係的完整與(yu) 產(chan) 業(ye) 之間的配套能力以及與(yu) 研發活動的緊密互動,為(wei) 疫情期間生活用品、醫藥物資和醫療設備等的及時供應提供了支撐。以呼吸機為(wei) 例,目前我國生產(chan) 呼吸機的企業(ye) 有21家,產(chan) 能占全球1/5。受疫情影響,在進口的核心零部件供應不足情況下,生產(chan) 呼吸機企業(ye) 的研發人員與(yu) 生產(chan) 人員的密切互動在短期內(nei) 研製出了適用於(yu) 呼吸機的國產(chan) 電機,通過配適,開始進行批量生產(chan) 。如果不具備這個(ge) 厚實的製造業(ye) 能力、上千個(ge) 配件與(yu) 零部件供應商的配套基礎,是不可能在短期內(nei) 生產(chan) 出來國產(chan) 呼吸機的。
市場複蘇的差異性
市場差異性指的是國家和地區之間在市場消費與(yu) 投資擴張等方麵的不一致。疫情期間,當全球市場需求大幅度下滑時,我國在疫情防控持續向好,複工複產(chan) 有力推進以及擴大內(nei) 需政策導向下,國內(nei) 消費市場有序複蘇。特別是以5G為(wei) 代表的“新基建”持續大力度投入,給企業(ye) 提供了持續性的巨大商機。在全球市場萎縮下,這個(ge) 商機變得更重要。
一是我國市場複蘇較早。當其他國家還受疫情困擾、經濟停擺時,我國大部分企業(ye) 已複工複產(chan) 。在這種情況下,哪裏率先複蘇,全球性企業(ye) 與(yu) 國際資本就有可能向這裏湧入。二是我國市場規模巨大。按照世界銀行統計,2018年最終消費總額全球為(wei) 62.6萬(wan) 億(yi) 美元,中國為(wei) 7.3萬(wan) 億(yi) 美元,占全球總額的11.6%左右。三是我國市場正處在快速成長的通道。2008年至2018年期間,我國的最終消費總額年均增長率高達8.5%,遠遠高於(yu) 世界2.3%的平均水平、2.3%的其他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以及0.7%的歐元區國家平均水平,並且保持著消費水平較快增長的勢頭。中國美國商會(hui) 於(yu) 3月25日對其在華企業(ye) 的調研結果顯示,雖然疫情在短期內(nei) 對企業(ye) 收益帶來了嚴(yan) 重衝(chong) 擊,但看好中國市場預期的企業(ye) 還是快速回升的。中國仍被視為(wei) 外商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短期機會(hui) 變為(wei) 長期發展機遇的可能性
有人認為(wei) ,上述提到這些差異性帶來的機會(hui) 可能是短期的、邊際性的,會(hui) 隨著疫情過後全球經濟的全麵複蘇而漸漸消失。筆者認為(wei) ,這種看法過於(yu) 簡單化了。比如,疫情期間加快建設的醫藥與(yu) 醫療設備產(chan) 業(ye) ,在後疫情時代不僅(jin) 會(hui) 繼續存在,而且還會(hui) 有擴大的趨勢。
一是21世紀以來全球大大小小地連續出現了多次疫情,從(cong) SARS到MERS再到這次新冠肺炎,有些是局部的、地區性或國家範圍的,有些是全球流行的,這些疫情帶給了人們(men) 很多思考。其中一個(ge) 重要方麵是,為(wei) 預防不確定的流行病,在公共衛生體(ti) 係建設中,對醫藥物資和醫療設備等應急用品,多備一些安全庫存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提出了更多的市場需求。即使疫情結束,對這些產(chan) 品的需求也會(hui) 比疫情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這就意味著企業(ye) 要搶占先機,盡早進場。
二是疫情期間,那些具有剛性需求的行業(ye) ,諸如應急物資、醫藥用品、醫療設備以及基本生活物資等可能會(hui) 率先複蘇,而那些在供應鏈上下遊之間的協調成本較高、不確定性因素較大的行業(ye) ,諸如汽車與(yu) 機械設備等行業(ye) 則可能會(hui) 滯後。這會(hui) 引起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結構變化,即從(cong) 目前以電子、汽車與(yu) 機械設備為(wei) 主擴展到醫療應急物資與(yu) 相關(guan) 設備占有比現在更多的份額。這種結構變化不會(hui) 因疫情結束而消失。換句話說,醫藥物資與(yu) 醫療設備等產(chan) 業(ye) 都將會(hui) 更大規模地發展。
第三,一旦企業(ye) 在疫情期間進入一些醫藥物資行業(ye) ,特別是涉及技術複雜的醫療設備等行業(ye) ,諸如呼吸機等,並開始了經營運作和獲取了收益,這就意味著它要對技術設備以及生產(chan) 經營流程所必需的環節進行大量投入。如對專(zhuan) 業(ye) 人員進行培訓,對原有廠房、車間與(yu) 生產(chan) 線等進行技術改造等,並為(wei) 開拓市場渠道,要與(yu) 這個(ge) 領域上下遊供應商之間構建一種穩定的交易聯係等,由此產(chan) 生了路徑依賴。其他企業(ye) 相應地跟進,這可能在全球範圍內(nei) 形成更多的以醫療設備生產(chan) 為(wei) 特色的產(chan) 業(ye) 集群。
要把全球經濟複蘇的差異所產(chan) 生的機會(hui) 轉化為(wei) 贏利能力並形成長期優(you) 勢,在全球範圍內(nei) ,需要加強多國合作,消除壁壘,減免關(guan) 稅、暢通貿易、促進投資、相互開放市場,以營造互利多贏的格局來穩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對於(yu) 我國來說,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快《外商投資法》和《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實施,完善相關(guan) 配套行政規則等。推動製造業(ye) 與(yu) 數字化結合,運用數字化技術、人工智能等改造傳(chuan) 統生產(chan) 工藝,提高對全球供應鏈的風險管控能力。對於(yu) 廣東(dong) 來說,要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麵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與(yu) 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先行示範區為(wei) 引領,以創新發展為(wei) 動力,提高應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風險的管理能力,努力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與(yu) 網絡建設中走在前列。
(作者係廣東(dong) 省社科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孫立鵬:新冠疫情衝擊美元霸權
目前,新冠疫情已經成為2020年世界經濟的最大“黑天鵝”,也是美國經濟的“夢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