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不斷調整生產(chan) 關(guan) 係以適應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要求,不斷調整上層建築以適應經濟基礎完善需要,並將生產(chan) 力標準、生產(chan) 關(guan) 係標準、上層建築標準統一起來,才能順利實現國家治理貧困的預期成效。
生產(chan) 力標準:考察貧困地區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的解放和發展水平及其滿足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奔小康現實需要的具體(ti) 程度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wei) 中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這是就全國整體(ti) 而言的。在貧困區,主要矛盾仍表現為(wei) 貧困人口對物質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以生產(chan) 力標準評估扶貧成效,要求考察貧困地區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的解放和發展水平及其滿足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奔小康現實需要的具體(ti) 程度。發展生產(chan) 力是解決(jue) 貧困問題的先決(jue) 條件或最根本途徑,故而生產(chan) 力標準是評價(jia) 扶貧成效的最根本標準。
基於(yu) 貧困區甚至一些脫貧區仍然存在的基礎設施不完善,資源優(you) 勢尚未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人力資本、金融資本等高級要素嚴(yan) 重稀缺等問題,政府相關(guan) 部門應基於(yu) 自身的地域特征、產(chan) 業(ye) 特色及人文條件,加快構建覆蓋城鄉(xiang) 、功能完備、支撐有力的基礎設施體(ti) 係;加快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穩步推進農(nong) 業(ye) 集體(ti) 化、規模化、綠色化進程,發展高附加值特色農(nong) 業(ye) ,統籌文化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積極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最大限度地自主延長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發展有利於(yu) 脫貧以及返貧人口再脫貧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召回外出務工的本地青壯年,動員其返鄉(xiang) 創業(ye) ,擇優(you) 培養(yang) 成村黨(dang) 員幹部,使之成為(wei) 長期發展貧困區及脫貧區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的最活躍因素。
生產(chan) 關(guan) 係標準:衡量地方政府是真扶貧還是假扶貧、產(chan) 業(ye) 組織是扶勞動還是扶資本、貧困戶是暫時脫貧還是長期脫貧的重要指標
在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仍然落後的貧困地區,紮實做好扶貧攻堅工作,需要調動一切反貧力量的積極性。然而,在充分調動反貧力量的過程中,往往絕對貧困得以消除的同時,又將產(chan) 生新的相對貧困。比如,當前扶貧工作普遍采取產(chan) 業(ye) 扶貧方式,產(chan) 業(ye) 扶貧的完整邏輯應該是將產(chan) 品轉化為(wei) 商品、將商品轉化為(wei) 資本、讓資本帶來利潤、讓利潤改善民生。但在現實生活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私人產(chan) 業(ye) 資本,定期為(wei) 作為(wei) 雇工的貧困戶發放一份基本工資,可能會(hui) 有效化解貧困人口的絕對貧困問題,但由於(yu) 缺乏製度和組織保障,故其難以將利潤按約定或法定比例真正用於(yu) 改善民生。
生產(chan) 力標準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標準是辯證統一的關(guan) 係。以生產(chan) 力標準衡量扶貧成效,不僅(jin) 要看生產(chan) 力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脫貧所產(chan) 生的短期效應,還要看生產(chan) 力掌握在誰的手裏。為(wei) 此,貧困區政府部門應在不斷發展生產(chan) 、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讓黨(dang) 支部及村集體(ti) 合作社領導和帶領貧困群眾(zhong) 一起主導產(chan) 業(ye) 扶貧全過程,真正建立起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關(guan) 係為(wei) 主導的產(chan) 業(ye) 扶貧製度體(ti) 係。是否有效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關(guan) 係為(wei) 主導的產(chan) 業(ye) 扶貧製度體(ti) 係,是衡量地方政府是真扶貧還是假扶貧、產(chan) 業(ye) 組織是扶勞動還是扶資本、貧困戶是暫時脫貧還是長期脫貧的重要指標。
上層建築標準:國家脫貧標準與(yu) 貧困群眾(zhong) 響應標準作為(wei) 上層建築標準,分別指征扶貧效果評價(jia) 的權威性、統一性與(yu) 多樣性、差異性
精準扶貧既是國家意誌,也是貧困群眾(zhong) 願望。如此,上層建築標準包含國家意誌標準和貧困群眾(zhong) 意願標準兩(liang) 個(ge) 層麵。二者又具體(ti) 化為(wei) 國家脫貧標準和貧困群眾(zhong) 響應標準。
在確定國家脫貧標準過程中,任何脫離實際的拔高或降低的政策及做法,都將嚴(yan) 重影響脫貧質量和成效,也難以經得起曆史檢驗。從(cong) 貧困地區宣告脫貧、全國人民共同邁入小康社會(hui) 來看,“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可視為(wei) 特殊地域、特殊人口進入小康社會(hui) 的特殊標準。反過來看,經過實踐反複檢驗證明是合理的國家脫貧標準,又構成新一輪扶貧工作得以部署和啟動的基本遵循,以及衡量扶貧工作成敗得失的重要尺度。
貧困問題的產(chan) 生,除了有其製度根源,還與(yu) 貧困者自然稟賦不足息息相關(guan) ,這也是精準扶貧的內(nei) 在依據所在。扶貧方式包括產(chan) 業(ye) 扶貧、消費扶貧、金融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等。貧困群眾(zhong) 的致貧原因、脫貧條件、致富優(you) 勢迥異,對扶貧方式的實際需求也各不相同。隻有選擇切實滿足群眾(zhong) 需求的扶貧方式,才能將脫貧工作真正做到群眾(zhong) 心坎裏。此外,在社會(hui) 主義(yi) 生產(chan) 方式已經占據主導地位且物質貧困漸已消除的脫貧區,仍要關(guan) 注個(ge) 體(ti) 精神貧困、智力貧困以及返貧和新發生貧困等問題。對照貧困個(ge) 體(ti) 的不同致貧原因,不斷尋找扶貧對策,動態承擔扶貧責任,是鞏固和擴大扶貧成果的內(nei) 在要求。
國家脫貧標準與(yu) 貧困群眾(zhong) 響應標準作為(wei) 上層建築標準的兩(liang) 個(ge) 二級指標,分別指征扶貧效果評價(jia) 的權威性、統一性與(yu) 多樣性、差異性。從(cong) 動態性看,上層建築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而不斷更新。這在宏觀上表現為(wei) 全國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及國家脫貧標準的時代更新,微觀上表現為(wei) 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持續增長及家庭生活開支的不斷增加。如果脫貧人口收入不變,那麽(me) 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將因有效購買(mai) 力不足、基本生活需求滿足的不充分而陷入絕對貧困狀態且絕對貧困程度逐年加深。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生產(chan) 力標準、生產(chan) 關(guan) 係標準和上層建築標準構成扶貧成效評價(jia) 的三個(ge) 辯證統一的標準。其中,生產(chan) 力標準是最根本標準。生產(chan) 關(guan) 係標準作為(wei) 經濟製度標準,同生產(chan) 力標準是一體(ti) 兩(liang) 麵的關(guan) 係。上層建築標準製定和實施的根本依據在於(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狀況。不論是國家脫貧目標還是群眾(zhong) 響應程度,都總要通過人們(men) 在生產(chan) 中所結成的各種關(guan) 係來實現。貧困地區隻有在生產(chan) 發展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以貧困戶利益為(wei) 中心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才能讓貧困人口徹底走出“貧困-脫貧-返貧-再脫貧-再返貧”的循環怪圈。
(作者為(wei) 蘭(lan) 州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王珺:從全球複蘇的差異中發現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衝擊。具體來說,疫情防控與經濟複蘇中出現的差異性包括了時間、結構與市場複蘇程度。[詳細] -
創新區塊鏈技術應用 構建大灣區“兩業融合”大平台
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是決定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構建“產業區塊鏈”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兩業融合”的經濟價值在於: 第一,提供信任與數據安全保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