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複工複產(chan) 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hui) 運行秩序加快恢複。
麵對這次疫情,我國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抗住了大考。從(cong) 緊急封城到八方馳援,從(cong) 一線救治到群防群控,從(cong) 科研攻關(guan) 到風險交流,從(cong) 社會(hui) 穩定到民生保障,從(cong) 嚴(yan) 防死守到有序複工,方方麵麵,政通令行,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體(ti) 現了麵對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時我國社會(hui) 的凝聚力和治理體(ti) 係的有效性,展現了我國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韌性。但同時,這場疫情也暴露了一些我們(men) 平時忽視的問題,值得認真總結。隻有這樣,我們(men) 才能從(cong) 災難中汲取新的營養(yang) ,在危機中煥發新的生命。
優(you) 化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
首先,提升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反應能力。麵對諸如公共衛生、生物入侵、食品安全、農(nong) 業(ye) 病蟲害、電腦病毒等可能在短時期轉化為(wei) 重大災害的事件,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要能夠第一時間根據科學的規範和標準自動做出反應。這不僅(jin) 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類重大災害、突發事件的監測與(yu) 預警體(ti) 係,更要建立高效、智能的反應體(ti) 係,夯實每個(ge) 關(guan) 鍵決(jue) 策環節背後的科學依據,確保第一時間反應能力不受任何外力幹擾。
其次,完善風險決(jue) 策中的容錯機製。風險決(jue) 策的事後調查與(yu) 追責考量應兼顧決(jue) 策過程和決(jue) 策結果。所謂風險決(jue) 策就是要求決(jue) 策者在信息不確定或不完備的前提下做出決(jue) 策的過程,正因為(wei) 如此,風險決(jue) 策客觀上就有正確或錯誤兩(liang) 種可能。如果注重決(jue) 策結果的追責體(ti) 係,會(hui) 使得當事人在風險決(jue) 策時嚴(yan) 重規避風險,從(cong) 而導致要麽(me) 縮手縮腳、延誤時機,要麽(me) 推三阻四、懶政不作為(wei) ,要麽(me) 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弱化對決(jue) 策結果的考量,提高對決(jue) 策過程的審查則可有效化解這種個(ge) 人風險最小化的傾(qing) 向,也可大幅度降低懶政和不作為(wei) 的可能。
第三,加快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長期以來,有關(guan)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問題,政府和學界的討論多集中在經濟效率、資源承載、成本收益等問題上,但疏於(yu) 關(guan) 注大規模人口季節性流動帶來的突發危機應對風險。以武漢為(wei) 例,春節前夕大量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員離城返鄉(xiang) ,是造成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的原因之一。同時,疫情防控中大量外出務工勞動力無法及時返城返崗導致了很多城市麵臨(lin) 嚴(yan) 重的“用工荒、複工難”問題,客觀上放大了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的衝(chong) 擊。加快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不僅(jin) 是促進城市化、工業(ye) 化和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內(nei) 在要求,也可從(cong) 根本上降低大量人員季節性流動帶來的公共衛生傳(chuan) 播風險。
第四,強化村級和社區組織體(ti) 係建設。此次疫情防控中,村級和社區組織發揮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政通令行、群防群控的關(guan) 鍵環節。因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ei) ,城市化都不能削弱村級和社區組織,相反,從(cong) 應對突發公共危機方麵,不僅(jin) 要保障基層組織構架的完整和運行良好,還要考慮把很多資源下沉,以確保村級和社區組織在應對突發公共危機時,做到有的放矢、有備無患。
第五,打擊謠言需政府第一時間發聲。風險初期,公眾(zhong) 安全感迅速下降。盡一切可能獲取並分享相關(guan) 信息是人們(men) 找回安全感、做好防範的重要途徑。這正是在風險暴發初期,各種謠言和假新聞流行的主要原因。老百姓心目中最權威的政府能在第一時間發聲,謠言自然就會(hui) 失去市場,反之,老百姓對謠言就會(hui) 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倡導健康社會(hui) 生活方式
我國是一個(ge) 有美食傳(chuan) 統的國度,餐飲業(ye) 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美食也是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窗口。但這些都不能掩蓋國人飲食文化中一些長期存在的陋習(xi) 。
一是賦予飲食過度的功能承載。飲食是人類獲取營養(yang) ,滿足生產(chan) 生活能量消耗和人體(ti) 自身健康需求的主要途徑,這是飲食的基本功能。健康的飲食在於(yu) 適量、均衡、多樣化。然而,由於(yu) 絕大多數國人很少有機會(hui) 接受正規的營養(yang) 與(yu) 健康飲食教育,尤其是中老年群體(ti) ,這就為(wei) 各種食補、食療的商家宣傳(chuan) 和炒作留下了可乘之機,不僅(jin) 起不到飲食健康的作用,還在公眾(zhong) 中形成更不健康的飲食認知與(yu) 觀念。
二是畸形飲食社交觀。飲食在世界絕大多數的文化中也扮演著重要的社交和情感溝通功能。然而,由於(yu) 認知上缺失和製度上不完善,近年來我國的社交聚餐中逐漸形成了一種越貴越有麵子、越稀奇越尊貴的畸形消費觀。
三是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高油高鹽高糖是我國居民快速上升的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中青年群體(ti) 中,不規律的飲食、不斷增加的在外消費和近年來急劇上升的外賣食品,都加劇了飲食不健康問題。
改變這些陋習(xi) ,亟需一場變革式的飲食文化與(yu) 營養(yang) 健康教育。但是,飲食文化的改變十分緩慢,運動式的宣傳(chuan) 很難發揮根本作用。隻有全國上下密集地、長期持續地開展公眾(zhong) 健康飲食的科普教育才能起到推動作用。這次疫情,為(wei) 開展這項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曆史機遇。野味和活禽市場在這次疫情中已經得到整治,新的禁令正逐步生效。未來,需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製度建設,抓好落實,科學利用各類政策工具,不斷推進國民的飲食文化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加強公眾(zhong) 防災減災教育
災害是人類繞不開的話題,幾乎貫穿整個(ge) 人類發展史。為(wei) 減少災害對人類生命和物質財產(chan) 的破壞,對公眾(zhong) 進行防災減災科普教育至關(guan) 重要。科普與(yu) 訓練很大程度上使人們(men) 可以在突發災害時處驚不亂(luan) ,妥善和有序應對,從(cong) 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chan) 損失。
近年來,我國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越來越重視中小學生的防災減災教育,特別是在火災防控和應對方麵,相關(guan) 教育幾乎覆蓋了全國所有的中小學生。但由於(yu) 起步較晚,除火災之外的其他安全和災難防範教育,不論從(cong) 形式、覆蓋麵,還是從(cong) 效果來看,都亟待提高。相關(guan) 的科普讀物需要不斷夯實背後的科學依據,提升其實踐可操作性。在廣大農(nong) 村的中小學,也要盡快強化此類科普教育,確保每個(ge) 孩子在離開校園前都參加過必要的防災減災學習(xi) 和演練。對於(yu) 占人口比例更大的、未在學校接受過相關(guan) 教育和訓練的成年人,可以通過公共媒體(ti) 、村級和社區組織宣傳(chuan) 、職業(ye) 與(yu) 崗位培訓等方式,補齊這門課。從(cong) 而在整體(ti) 上提升我國國民在災難麵前的自主應對能力。此外,在這類科普教育中,要考慮增加災害心理學的教育,降低突發災害對個(ge) 人心理造成的傷(shang) 害。
全麵提升國民綜合素質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逆行”的白衣天使、攻堅克難的科學家、疫情中心地區的快遞小哥、千裏馳援的卡車司機、晝夜執勤的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五湖四海的捐助者,無不體(ti) 現著優(you) 秀中華兒(er) 女在災難麵前的家國情懷和滿滿的正能量。但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也看到了太多不和諧的現象,居官自傲、不守規則,責罵和刁難社區工作人員和民警,擅自挪用救災物資,投票拒絕下班的醫護人員回家,以防疫為(wei) 名惡意阻撓人員返廠上崗,製假造假發國難財等現象時有發生。聯係到近年來發生的多起惡意傷(shang) 害醫護人員、惡意襲擊警察、毆打和傷(shang) 害教師等事件,折射出在我國物質文明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部分國民綜合素質亟待提升的現實要求。
疫情之後,圍繞不同主體(ti) 開展一係列專(zhuan) 題討論和國民教育,對於(yu) 全麵提升國民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yi) ,這包括: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觀念;以尊醫愛衛、尊師重教、尊重人民警察和每一個(ge) 普普通通的職業(ye) 為(wei) 主題的職業(ye) 價(jia) 值觀;以人類要與(yu) 大自然和諧相處為(wei) 主題的自然觀;以倡導健康綠色、注重體(ti) 育鍛煉、提高藝術素養(yang) 為(wei) 主題的現代生活觀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在破解治理難題中加快推進現代化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中國共產黨孜孜以求的宏偉目標。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我國也經曆了一個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最終探索出了一整套製度性解決辦法。[詳細] -
盤和林:把握三個著力點,培育“智能+”消費生態
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小衝擊,尤其是消費領域。“智能+”消費生態的構建則能有效迎合新型消費需求,升級培育新型消費業態,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智能+”消費生態體係的建設是消費提質升級的必要途徑,也是消...[詳細] -
龐慶明:評價貧困治理成效的三個標準
隻有不斷調整生產關係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不斷調整上層建築以適應經濟基礎完善需要,並將生產力標準、生產關係標準、上層建築標準統一起來,才能順利實現國家治理貧困的預期成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