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 網言網語

創新激蕩中關村(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朱競若 王昊男 發布時間:2018-08-05 12:2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北京北四環西路67號,“中關(guan) 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紅色大字鑲嵌在一棟高樓上。就在這裏,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芯片、液態金屬……一批擁有前沿技術的創新企業(ye) 正拔節生長,成為(wei) 中關(guan) 村這棵創新大樹上的茁壯新枝。它們(men) 的周邊,新的產(chan) 業(ye) 生態在萌動、發芽。

40年前,黨(dang) 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hui) ,“科學的春天”播下創新的種子,激發中關(guan) 村地區的科技創新活力。此後,中關(guan) 村的高科技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高科技企業(ye) 從(cong) 小到大,產(chan) 業(ye) 體(ti) 係從(cong) 大到精,一次次迭代升級進程中,創新之潮奔騰激蕩,從(cong) 未止歇。中關(guan) 村也由此成為(wei) 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ge) 標誌,成為(wei) 創新發展、以科技引領未來的精神象征。

高科技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

改革激發源源活力

中關(guan) 村,因科研院所和高校密集,過去被稱為(wei) “科學城”。對內(nei) 改革、對外開放帶來的巨大動力,使這裏人才優(you) 勢集中釋放,創新創業(ye) 匯成大潮大勢。

高科技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始於(yu) 一位科學家“零的突破”。1980年10月23日,在中科院物理所一間小小的平房倉(cang) 庫裏,陳春先創辦的“北京等離子體(ti) 學會(hui) 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誕生,成為(wei) 我國內(nei) 地第一家民營科技公司。當年,賦予這位44歲核物理專(zhuan) 家破冰勇氣的,是一個(ge) 大大的夢想:“要把中關(guan) 村建成‘中國矽穀’!”

在改革開放春風吹拂下,一批科技人員衝(chong) 破體(ti) 製機製束縛,從(cong) 中關(guan) 村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走出來,“下海”創辦民營高新技術企業(ye) ,“中關(guan) 村電子一條街”由此成為(wei) 一個(ge) 時代的閃亮足跡。

第一家不核定經營範圍的企業(ye) ,第一家無形資產(chan) 占注冊(ce) 資本100%的企業(ye) ,第一家有限合夥(huo) 投資機構,第一個(ge) 政府引導基金,第一部科技園區地方立法……激流匯聚,奔騰成潮,高科技企業(ye) 在中關(guan) 村雨後春筍般湧現。1988年5月,國務院批複建設北京市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試驗區;1999年6月,國務院批複建設中關(guan) 村科技園區;2009年3月,國務院批複建設中關(guan) 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40年艱苦奮鬥、創新發展,中關(guan) 村已經成為(wei) 中國高科技產(chan) 業(ye) 的一張名片。搜狐、百度、新浪、龍芯等一批科技公司不斷做強,小米、滴滴、寒武紀等一批新生代科技企業(ye) 迅速崛起,在國際競爭(zheng) 中嶄露頭角。2017年,中關(guan) 村高新技術企業(ye) 總收入達5.3萬(wan) 億(yi) 元,在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芯片、無人駕駛、高清和液晶顯示技術等領域走在國際前列。

高科技企業(ye) 從(cong) 小到大:

讓每個(ge) 夢想都發光

海傑亞(ya) (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成立8年投入近億(yi) 元,為(wei) 的是研究一根“針”。“這根直徑僅(jin) 有2.6毫米的消融針,既能加熱到80℃,又能迅速達到零下196℃,不但能無痛微創治療腫瘤,價(jia) 格還大幅低於(yu) 國際同類產(chan) 品。”海傑亞(ya) 創始人黃乾富介紹說。

2017年,作為(wei) 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國產(chan) 創新醫療器械,海傑亞(ya) 的複合式低溫冷凍消融手術治療係統,獲國家食藥監總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今年7月13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進行了首例臨(lin) 床應用。

中關(guan) 村創業(ye) 大街,一條200多米的街道承載了無數“創客”的夢想。沒場地,這裏有開放、低價(jia) 的創業(ye) 咖啡館;不懂行,這裏有創業(ye) 模式“路演”;無經驗,這裏有各種類別的創業(ye) 孵化器;缺資金,這裏有瞄著項目的投資人……中關(guan) 村創業(ye) 大街是中關(guan) 村示範區創業(ye) 創新活躍的一個(ge) 縮影。2018年1至5月,中關(guan) 村平均每天新設立科技企業(ye) 89家。

優(you) 化行政審批,集成政策支持,全方位立體(ti) 式服務……持續不斷的深化改革,“鬆綁輸氧”的創新舉(ju) 措,給了創新的種子適宜的土壤,讓一代代中關(guan) 村企業(ye) 從(cong) 小到大,積澱成這裏特有的創新創業(ye) 生態。

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主任翟立新說,經過40年的創新發展,中關(guan) 村逐漸形成了以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百折不撓、寬容失敗為(wei) 主要特征的創新創業(ye) 文化。

從(cong) 當年柳傳(chuan) 誌的聯想團隊,到今天胡偉(wei) 武的龍芯團隊、李彥宏的百度團隊、雷軍(jun) 的小米團隊、王中林的納米能源團隊、王曉東(dong) 的生物醫藥團隊、印奇的人工智能團隊……在中關(guan) 村,一代代懷抱產(chan) 業(ye) 報國夢想的人才施展抱負,創造奇跡。數據顯示,目前,中關(guan) 村高新技術企業(ye) 總數超過2萬(wan) 家,其中上市公司320多家,新三板掛牌企業(ye) 1618家。

“讓每一個(ge) 夢想都發光”,中關(guan) 村,不僅(jin) 僅(jin) 是成功者的中關(guan) 村,就是那些在市場大潮中開路前行、奮力拚搏、黯然退場的企業(ye) ,也留下了不滅的精神,鐫刻在了中關(guan) 村的前行路標上,激勵來者生生不息。

產(chan) 業(ye) 結構從(cong) 大到精:

創新成為(wei) 第一動力

40年間,中關(guan) 村長大了。

它的核心區立足海澱,創新機製覆蓋了整個(ge) 北京,形成了“一區十六園”的格局,成為(wei) 首都創新發展的主戰場。肩負著示範使命,中關(guan) 村立足北京,輻射全國,把創新的種子撒向了四麵八方,研發在北京,製造在全國;雄安新區、濱海新區、保定……中關(guan) 村在京外建立了20餘(yu) 個(ge) 合作科技園或成果轉化基地,中關(guan) 村企業(ye) 在京外設立的分支機構超過1.2萬(wan) 家。

今天,中關(guan) 村作為(wei) 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主陣地,正在立足世界科技前沿、構建高精尖產(chan) 業(ye) 結構上下功夫。

人頭攢動的“電子大賣場”不見了,已轉型為(wei) 創新企業(ye) 孵化器、風險投資的路演場;一棟樓能裝下多個(ge) 創新企業(ye) ,隻因這裏集聚的是“研發的大腦”。根據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作為(wei) 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策源地的中關(guan) 村,未來將重點發展10個(ge) 高精尖產(chan) 業(ye) :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以及科技服務業(ye) 。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一係列深化改革的先行先試政策持續發力,打通毛細血管微循環的服務舉(ju) 措也不斷推出。常規的進出口檢驗檢疫,曾是製約中關(guan) 村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瓶頸。為(wei) 打通產(chan) 業(ye) “堵點”,北京市聯合國家有關(guan) 部門,為(wei) 園區企業(ye) 設立了專(zhuan) 業(ye) 通關(guan) 平台。這一“專(zhuan) 人專(zhuan) 事、即檢即過”的改革,讓企業(ye) 叫好,為(wei) 外地借鑒。

產(chan) 學研結合,曾極大地釋放了中關(guan) 村的創新能力,今天,“鬆綁輸氧”繼續細化,高校正在搭建新的平台,讓產(chan) 業(ye) 資本、科技金融與(yu) 創新項目直接對接。

翟立新表示,未來中關(guan) 村將在中央和北京市的共同支持下,進一步發揮先行先試改革“試驗田”作用,補齊短板,為(wei) 中關(guan) 村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40年歲月崢嶸,風險與(yu) 成功相伴,坎坷與(yu) 榮光相隨,有一種力量貫穿中關(guan) 村發展始終,那就是接力攀登、永不言棄、勇創一流的創新精神。

創新,正是中關(guan) 村之魂!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進入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的力量昂揚向上

    麵對新時代,中國該如何走向未來?這是曆史之問,是人民之問,也是時代之問。回首往昔,我們未曾辜負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40年後,我們初心不改、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永存,也不會辜負這個新時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