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就業”向“就好業”轉變
就業(ye) 是14億(yi) 人口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支撐。
“十三五”期間,在就業(ye) 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加劇,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調整任務加重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就業(ye) 能持續保持穩定,難能可貴。
就業(ye) 成績斐然,得益於(yu) 我國經濟發展韌性的不斷增強、大規模減稅降費等政策的持續發力,根本上得益於(yu) 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科學決(jue) 策。順應時勢、惠及民生,這是多年來就業(ye) 政策體(ti) 係沿革發展的突出特征。“十三五”期間,從(cong) 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和積極就業(ye) 政策,到將穩就業(ye) 擺在“六穩”之首,再到將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置於(yu) 宏觀政策層麵全麵發力,各方麵重視就業(ye) 、支持就業(ye) 的導向不斷強化。與(yu) 此同時,各地在謀劃經濟社會(hui) 發展時,也把是否有利於(yu) 就業(ye) 作為(wei) 優(you) 先考慮的因素,以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ye) 的良性互動。
從(cong) “好就業(ye) ”到“就好業(ye) ”的實現,看的不是一個(ge) 個(ge) 冷冰冰的數據,而是看廣大就業(ye) 群體(ti) 的就業(ye) 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因此,每一項政策的製定,都要與(yu) 時俱進地回應社會(hui) 期待。我國重點就業(ye) 群體(ti) 麵廣量大,近年來圍繞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退役軍(jun) 人等各類就業(ye) 群體(ti) ,國家相繼推出一係列富有針對性的就業(ye) 服務和扶持政策。無論是在校或離校未就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自願接受服務登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ye) 困難人員,還是需要兜底幫扶的特殊群體(ti) 人員,都能從(cong) 細化政策中找到自己的關(guan) 注點。做好“最後一公裏”,確保就業(ye) 服務全覆蓋、無盲區,這是保障群眾(zhong) 能夠安居樂(le) 業(ye) 的一個(ge) 前提。
展望“十四五”,我國穩定就業(ye) 仍將長期麵臨(lin) 總量和結構壓力。要持續做好穩就業(ye) 工作,未雨綢繆將是科學決(jue) 策、精準施策的前提和基礎。從(cong) 大環境看,我國正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新的勞動形態、新的就業(ye) 方式、新的創業(ye) 路徑不斷湧現出來。針對這些形勢變化所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不僅(jin) 要做好就業(ye) 工作,更要補齊短板、順勢而上,不僅(jin) 為(wei) 兜住民生底線貢獻力量,也為(wei)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提供助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拓寬就業路 敲開幸福門
雖然就業形勢保持長期穩定,但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較大,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妥善應對就業問題仍是一項長期複雜的艱巨任務。[詳細] -
一份文化成績單透出百姓生活新變化
“十三五”期間,豐富多彩的文藝實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詳細] -
新華時評:讓民生答卷寫滿獲得感、幸福感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需要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