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專題2021 > 2021全國兩會 > 融媒看兩會

解民憂紓民困增進民生福祉

發布時間:2021-03-09 13:23:00來源: 經濟日報

  全國政協委員胡衛:拓寬優(you) 質普惠教育資源覆蓋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教育公平上邁出更大步伐,更好解決(jue)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華職教社副主任胡衛表示,近年來,在黨(dang) 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與(yu) 大力推動下,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與(yu) 教育公平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由於(yu) 種種原因,仍存在一些問題。讓每個(ge) 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應創新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供給。

  胡衛委員說,當前雖然基礎教育普及水平已大幅提升,但區域性教育資源供給不平衡,城鄉(xiang) 和校際之間的教育質量仍有較大差異,優(you) 質教育資源供給依然不充分,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還存在短板,這事關(guan) 教育公平能否真正落實,應當引起全社會(hui) 的重視。

  胡衛委員表示,讓每個(ge) 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應拓寬優(you) 質、普惠教育資源的供給渠道和覆蓋麵。建議按常住人口規模編製城鄉(xiang) 學校布局規劃,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實現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同時,應探索合作新模式,提升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突破體(ti) 製性障礙,發揮優(you) 質學校及優(you) 秀師資的輻射引領作用,在不同類型學校間構建優(you) 質資源交流機製,以強帶弱,整體(ti) 提升基礎教育管理水平和發展質量,促進教育資源惠及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內(nei) 的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胡衛委員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 偉(wei) )

  全國政協委員徐自強:增強城鄉(xiang) 居民抵禦疾病風險能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求真務實、催人奮進的報告,同時也是一份接地氣、提士氣的報告。”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徐自強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30元,這是政府給城鄉(xiang) 居民實實在在的“紅包”。醫保基金池由個(ge) 人繳費、政府補助以及其他收入組成,參保人數越多,政府財政補助就越多,醫保基金池的總額就越大。近年來,我國逐步實現了“三保合一”,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新農(nong) 合)的統一,同時,組建了國家醫療保障局,全民醫保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徐自強委員指出,當前還有部分農(nong) 民不願參加新農(nong) 合。然而,越是經濟狀況差的家庭,越要參加新農(nong) 合,因為(wei) 他們(men) 沒有抵禦疾病風險的能力。而新農(nong) 合無疑給他們(men) 的生活增加了一份保障。

  今年兩(liang) 會(hui) ,徐自強委員提交了一份關(guan) 於(yu) 醫保的提案,建議推行強製性新農(nong) 合製度(有的地方農(nong) 民和城鎮居民合並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依地域經濟發展狀況,分西部、中部和東(dong) 部沿海地區3個(ge) 不同檔次繳納醫保費,而報銷應同等對待,起到“富幫窮”的作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 理)

  全國人大代表姚勁波:加大供給讓新市民租得起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同時,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認為(wei) ,長租公寓是青年人走出校園後、買(mai) 房之前較為(wei) 適合的居住方式。實際上,租房過渡已成為(wei) 大多青年人的選擇。

  關(guan) 於(yu) 長租公寓持續運營,姚勁波代表認為(wei) 應重點做好3方麵工作。一是保障資金安全。要健全長租房經營機構資金監管製度,整頓租賃企業(ye) 高風險經營行為(wei) ,防範係統性金融風險,保障行業(ye) 健康有序運轉。

  二是持續加大房源有效供給,並向新市民群體(ti) 傾(qing) 斜。引導各地出台個(ge) 人租賃收入所得稅減免等政策,鼓勵居民將閑置住房通過合法租賃機構長期出租,激活潛在房源,提高存量房屋利用率。尤其要加大一二線熱點城市、熱點地區的長租房供給,平抑住房價(jia) 格,讓群眾(zhong) 租得起房、租得起好房。

  三是穩步推進“租購同權”落地,充分保障租房者權益。政府部門應保障租房者和購房者在社會(hui) 福利、子女教育等方麵享受同等待遇。這也有助於(yu) 更多的青年人在居住問題上轉換思路,選擇更多樣、更適合自己的居住方式,而不是一定要購買(mai) 住房。(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 倩)

  全國人大代表張冬雲(yun) :全麵構建養(yang) 老服務支持體(ti) 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新舉(ju) 措令人關(guan) 注。如何更好發展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應對人口老齡化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張冬雲(yun) 指出,當前我國養(yang) 老服務需求不斷增長,與(yu) 之相對應的養(yang) 老服務發展還處於(yu) 由傳(chuan) 統兜底保障向基本公共服務轉型時期,尚未形成成熟定型的服務體(ti) 係架構和行業(ye) 管理格局,養(yang) 老服務供給總量不夠、質量不優(you) 、供給不精準。

  張冬雲(yun) 代表表示,當前在推動養(yang) 老服務發展過程中,存在法律政策體(ti) 係不完善、工作機製不健全、投入保障機製不明確等問題。要從(cong) 法律政策、支出機製等方麵加大保障力度,全麵構建係統集成、高效協同的養(yang) 老服務發展支持體(ti) 係,推動我國養(yang) 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希望國家加快養(yang) 老服務立法進程、出台養(yang) 老服務發展綱要性文件,構建養(yang) 老服務法律政策體(ti) 係的‘四梁八柱’;建立合理的國家財政性支出機製,保障養(yang) 老服務發展經費需要;健全養(yang) 老服務保險支持體(ti) 係,加快長期護理保險論證和試點步伐等。”張冬雲(yun) 代表說。

  張冬雲(yun) 代表表示,基於(yu) 老齡化趨勢和老年人迫切需求,安徽正從(cong) 保基本、優(you) 管理、強支撐3方麵著力,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療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亞(ya) 東(dong) 白海星)

  全國政協委員嚴(yan) 可仕:跨省通辦落腳在辦關(guan) 鍵在通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經常辦理的事項,今年要基本實現‘跨省通辦’。這是國家持續優(you) 化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事創業(ye) 環境,回應民生關(guan) 切的重要表態。”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嚴(yan) 可仕表示,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zhong) 少跑腿,是群眾(zhong) 和企業(ye) 共同的呼聲。“跨省通辦”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其核心是要通過政府梳理企業(ye) 、群眾(zhong) 最需要的高頻服務事項,實現跨區域、跨環節、跨地域的通聯模式,最終滿足各類市場主體(ti) 和群眾(zhong) 的異地辦事需求。

  “‘跨省通辦’落腳在‘辦’,而‘辦’的關(guan) 鍵則在‘通’。然而,政務服務目前還存在‘三難’問題:一是互聯互通難,二是數據使用難,三是業(ye) 務協同難。”嚴(yan) 可仕委員指出。

  針對這些問題,嚴(yan) 可仕委員建議從(cong) 3方麵予以推進:一是優(you) 化調整“跨省通辦”事項業(ye) 務規則,形成全國統一的辦理流程和辦事指南。二是南北、東(dong) 西省份電子政務對口援助機製,縮小區域間差距。三是依托全國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國家政務信息大數據平台,多維度運用大數據技術破除數據壁壘。

  嚴(yan) 可仕委員舉(ju) 例介紹,福建福州、陝西渭南兩(liang) 地已於(yu) 近期聯合推行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按照“全域一體(ti) ”原則,打破了屬地受理、屬地審批的限製。嚴(yan) 可仕委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往返福州和渭南辦事每人每次交通費和誤工費1000元、每個(ge) “跨省通辦”窗口年均辦件300件的標準測算,每開設一個(ge) “跨省通辦”窗口每年累計可為(wei) 申請人節省辦事成本約30萬(wan) 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 景)

  全國人大代表王守聰:培育全產(chan) 業(ye) 鏈讓農(nong) 民多增收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促進農(nong) 業(ye) 穩定發展和農(nong) 民增收。我們(men) 倍感振奮,充滿信心。黑龍江要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中走在全國前列,千方百計讓農(nong) 民多增收、有奔頭。”全國人大代表,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守聰告訴記者。

  王守聰代表表示,北大荒集團把北大荒高質量發展體(ti) 係植入周邊農(nong) 村生產(chan) 經營各環節,把“小農(nong) 生產(chan) ”引入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軌道,積極探索中國特色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促進當地農(nong) 民增產(chan) 增收。今年北大荒集團將繼續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場、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通過產(chan) 業(ye) 發展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王守聰代表認為(wei) ,要實現農(nong) 業(ye) 穩定發展和農(nong) 民增收,必須走出一家一戶“小農(nong) 生產(chan) ”模式,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產(chan) 經營,將小農(nong) 戶吸納到“供、種、管、收、儲(chu) 、運、加、銷”全產(chan) 業(ye) 鏈中。圍繞種子、肥料等農(nong) 業(ye) 投入品集團化運營供給,降低生產(chan) 成本,為(wei) 農(nong) 民種地“降一塊”;圍繞提供倉(cang) 儲(chu) 物流、金融保險等服務,降低市場風險,為(wei) 農(nong) 民種地“保一塊”;借助營銷渠道,在糧食和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環節為(wei) 農(nong) 民種地“增一塊”。通過土地托管、技術環節承包、專(zhuan) 業(ye) 化服務等形式,讓農(nong) 民獲得土地租金收入的同時,還能獲得勞務收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 浩)

  全國人大代表馬新強:確保減稅紅利落實到位應享盡享

  減稅是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市場主體(ti) 恢複元氣、增強活力,需要再幫一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cong) 月銷售額10萬(wan) 元提高到15萬(wan) 元。對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wan) 元的部分,在現行優(you) 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企業(ye)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受到的衝(chong) 擊較大,減稅‘禮包’體(ti) 現了政府為(wei) 市場主體(ti) 紓困,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的鮮明態度。”小微企業(ye) 數量多、覆蓋麵廣,吸納就業(ye) 能力大。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減稅舉(ju) 措再次聚焦小規模納稅人和小微企業(ye) ,體(ti) 現出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對於(yu) 助企紓困、激發活力,以及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將發揮積極作用。

  馬新強代表表示,此次減稅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體(ti) 現了黨(dang) 和國家支持發展實體(ti) 經濟的決(jue) 心。好政策要看得見、摸得到,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各地要把減稅政策及時落實到位,確保市場主體(ti) 應享盡享。這樣,才能助力市場主體(ti) “青山常在、生機盎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杜秀萍)

  全國人大代表李寅:利用生物質能促進清潔取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我國實現這個(ge) 目標具備堅實的基礎。”全國人大代表、九洲集團董事長李寅表示,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清潔供暖,是調整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清潔低碳社會(hui) 、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今年李寅代表提出了6項建議,均與(yu) 完成這個(ge) 目標相關(guan) 。他表示,生物質能供暖成本接近燃煤,在資源富集區甚至低於(yu) 用煤成本。我國城鄉(xiang) 每年產(chan) 生有機廢棄物約63億(yi) 噸,折合標煤約8億(yi) 噸。但這些資源能源化利用率不足5%,若能提至50%就能為(wei) 200億(yi) 平方米的取暖麵積供暖。

  李寅代表表示,解決(jue) 縣域、農(nong) 村清潔供暖難題,可以以產(chan) 業(ye) 化項目為(wei) 依托,通過生物質熱電聯產(chan) 、厭氧發酵生產(chan) 沼氣及生物天然氣等多種方式進行。對積極滿足地方民生供暖需求、改造任務重、改造成效明顯、嚴(yan) 格遵守環保標準的地區項目,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通過免稅、取消公用事業(ye) 附加費等方式,降低清潔供暖成本。

  同時,李寅代表建議,將生物質供熱等清潔供暖項目列為(wei) 政策性低息貸款的重點支持項目,對於(yu) 為(wei) 實施生物質供熱項目貸款的企業(ye) ,適當延長貸款年限,下調貸款利率。鼓勵社會(hui) 資本設立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支持清潔取暖項目的技術研發。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