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春天的故事|河南盧氏縣:護“中原水塔”清流永續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進入春末夏初,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的城中濕地裏,白鸛、野鴨等鳥類時而在水中嬉戲,時而在城區上空飛舞盤旋。
盧氏縣地處豫陝兩(liang) 省秦巴山腹地伏牛深山區,橫跨長江黃河兩(liang) 大流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盧氏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35%,縣域北部的杜荊河是三門峽市城區居民生活用水水源地,中部的洛河是洛陽的城市用水水源地,南部的眾(zhong) 多河流則注入丹江口水庫,年徑流量2.91億(yi) 立方米,占到南水北調工程供水總量的5%,是南水北調工程重點水源涵養(yang) 區,有著“中原水塔”的美譽。
近年來,盧氏縣牢牢樹立全縣發展“一盤棋”思想,嚴(yan) 格推行和落實河長製,296名河長履職盡責,確保清流不斷。
連綿不絕、蒼翠欲滴的群山間,清澈見底的淇河蜿蜒其間。淇河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一條匯水河流。依河而居的黃柏溝村農(nong) 舍點綴在青山碧水間。
“淇河是我們(men) 這裏的母親(qin) 河,保護好、守護好淇河,就是保護好自己的家園、保護生存發展的根。”盧氏縣獅子坪鄉(xiang) 黃柏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梅福生說,早些年,村裏人把生活汙水隨意排到淇河,河水受到汙染,水不能喝了,也不能用來澆灌袋料香菇,村民苦不堪言。近些年,實施天然林禁伐,嚴(yan) 禁往河道排放汙水、在河道亂(luan) 采亂(luan) 挖,如今,不僅(jin) 水變清了,水流量也變大了。
“每周我都定期巡查6公裏的河道,沿著河流撿拾垃圾和漂浮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梅福生也是淇河黃柏溝段河長,在他的帶領下,村裏製定護河措施,鋪設700餘(yu) 米的汙水管道,建成汙水處理池,杜絕了汙水排入淇河的現象。村民也都成了淇河的保護者、建設者和受益者。
“保護好淇河,致富就有了基礎。”村民張明辰說,“這兩(liang) 年,村裏家家都種有袋料香菇,得益於(yu) 清澈、純淨的淇河水澆灌,每家都能收入十來萬(wan) 元。”青山綠水、白牆藍瓦、村落潔淨,村民們(men) 過著宜居宜業(ye) 的詩意生活。
為(wei) 全麵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工作,盧氏縣將境內(nei) 對當地生產(chan) 生活有重要影響的36條河流全部納入河長製推行範圍,緊盯“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目標,聚焦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複、執法監管六大任務,持續加強河流管護和水生態文明建設。
盧氏縣還率先在河南省構建“河長+警長+檢察長”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護新機製,為(wei) 妥善解決(jue) 河流生態環境問題提供有效途徑,為(wei) 河長日常監管提供有效手段。同時,盧氏縣加強水汙染防治工作,以生活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為(wei) 重點,綜合整治農(nong) 村水環境,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結合城鄉(xiang) 規劃,加大黑臭水體(ti) 治理力度,持續加強河庫水環境綜合整治,一體(ti) 推進水環境治理網格化和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水環境風險評估排查、預警預報與(yu) 響應機製。
此外,當地為(wei) 加強水生態修複,盧氏縣投資16億(yi) 元實施城區水生態建設提升PPP項目,治理河道3.1公裏,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麵積36平方公裏、坡改梯改造1000畝(mu) 、造林15.97萬(wan) 畝(mu) 、森林撫育項目15.2萬(wan) 畝(mu) 。
盧氏縣總河長、縣長劉萬(wan) 增說:“扛牢河長職責,既是發展之基,又是政治責任;既是國計,又是民生。既是今天,又是明天。”持續做好“以水潤城”文章,盧氏縣各級河長精心養(yang) 水護水,守護好“中原水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續寫春天的故事|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提質增效
中國能種榴蓮了!最近在海南省保亭、樂東等地,3萬畝榴蓮陸續開花,不久之後,國產榴蓮將上架銷售。[詳細] -
續寫春天的故事|浙江德清:數字成“新農資”
最近,在浙江德清縣阜溪街道龍勝村,水木蔬菜工廠負責人阿爾法忙得不可開交。聽說來自新疆的他紮根浙江,種上了“數字瓜果”,大家都慕名來取經。 [詳細] -
續寫春天的故事|重慶大開放呈常態化運行
近日,陸海新通道長江—中南半島國際聯運班列從重慶果園港首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