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專題2023 > 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 > 新聞聚焦

用網絡匯聚文明力量——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觀察

發布時間:2023-07-20 08:39:00來源: 新華社

  7月18日,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主論壇發布《新時代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新華社記者林善傳(chuan) 攝

  五千多年中華文明薪火相傳(chuan) ,奔湧不息。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67億(yi) 人,古老東(dong) 方大國如何在互聯網浪潮中繼續書(shu) 寫(xie) “網絡文明”新篇章,成為(wei) 新的時代課題。

  7月18日至19日,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在廈門舉(ju) 行,全方位展現了我國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取得的一係列豐(feng) 碩成果,展示了網絡空間治理的新格局。


7月18日,參加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的嘉賓。新華社記者林善傳(chuan) 攝

  新成效:網絡誠信建設不斷推進

  作為(wei) 現實世界的映射,網絡空間文明程度是網民“幸福指數”的基本參照。信息時代如何更好加強網絡誠信建設,共享美好數字生活,成為(wei) 與(yu) 會(hui) 人士關(guan) 注的話題。

  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網絡誠信建設高峰論壇上發布的《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2023》顯示,網民對2022年網絡誠信建設狀況滿意率為(wei) 84.24%。73%的網民認為(wei) 2022年網絡誠信狀況比上年有所提升。

  滿意率的提升,來自各方工作的不斷推進。

  網絡誠信建設必須以法治護航。根據《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2023》,2022年我國製定或修改、出台有關(guan) 網絡誠信的法律2部、綜合性規劃3個(ge) 、司法解釋10部、涉及網絡誠信的行政法規15部,政策法規不斷完善,網絡誠信基礎進一步夯實。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馮(feng) 濤在網絡法治論壇上介紹說,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全國檢察機關(guan) 研發建用並取得成效的法律監督模型達3000多個(ge) ,挖掘線索40多萬(wan) 條,監督成案12.3萬(wan) 餘(yu) 件,初步形成數字檢察規模效應。

  記者從(cong) 網絡誠信建設高峰論壇上獲悉,去年以來,全國網信係統共約談網站平台1.4萬(wan) 家,對9000多家網站平台予以警告,指導處置各類網站賬號29萬(wan) 個(ge) ,移送司法機關(guan) 相關(guan) 案件線索1.7萬(wan) 件。加強依法治網,遏製網絡亂(luan) 象,懲處傳(chuan) 播虛假有害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推動網絡誠信建設成為(wei) 網絡執法的一項重要任務。

  多方協同凝聚網絡誠信之力。在與(yu) 會(hui) 人士看來,網絡誠信建設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網絡社會(hui) 組織、互聯網企業(ye) 和廣大網民共同努力,凝聚起網絡誠信建設的強大力量。

  提高公眾(zhong) 素養(yang) ,增強防謠能力;聚焦群眾(zhong) 關(guan) 切,聯動權威辟謠;踐行社會(hui) 責任,打造清朗陣地;齊力共治謠言,築牢防謠屏障……網絡辟謠論壇上,“攜手抵製網絡謠言”倡議的發布,為(wei) 全社會(hui) 攜手抵製、各方麵共同治理網絡謠言築牢共識、夯實基礎。

  7月18日,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意外藝術”創始人吳敏婕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新華社記者林善傳(chuan) 攝

  新趨勢:新興(xing) 技術匯聚“向善”力量

  大會(hui) 期間發布的《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評估報告2023》指出,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情況不斷向好,企業(ye) 治理、勞動者權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平台治理、公平運營、環境保護、社會(hui) 促進等七項指標與(yu) 上年度相比均有提升。

  “數字化技術已經為(wei) 我國公益慈善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數字公益慈善發展論壇上,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會(hui) 長鄭功成表示,我國公益慈善事業(ye) 已經處在全麵數字化轉型階段,參與(yu) 者的大眾(zhong) 化、支付方式的便捷化以及各類形式的靈活化,使實施公益慈善具有無限潛力,為(wei) 新時代公益慈善事業(ye) 發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鄭功成說,一些互聯網企業(ye) 將核心技術向各類慈善組織開放,並且不斷深耕適用於(yu) 公益慈善的數字化技術,使網絡技術進一步具備了人文關(guan) 懷與(yu) 公益慈善的理念。

  網絡誠信建設高峰論壇上,“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典型案例”的發布,從(cong) 不同維度展示了12家平台企業(ye) 在履行社會(hui) 責任方麵的創新探索。

  “去年8月,淘寶推出了首個(ge) 電商平台未成年人保護模式,通過平台技術創新,實現‘不主動推薦,搜索不可見,可見不可買(mai) ’的分層保護機製,為(wei) 青少年營造綠色健康的網上消費環境。”阿裏巴巴集團公共事務總裁聞佳分享了企業(ye) 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麵的實踐。

  “我們(men) 將持續攜手商家合作夥(huo) 伴用戶,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wei) 建設良好網絡生態貢獻力量,繼續履行好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聞佳說。

  “騰訊將在‘科技向善’的路標下,不斷守正創新,持續聚焦突出問題,加大技術研發、產(chan) 品優(you) 化和服務運維等力度,為(wei) 健康網絡生態建設提供豐(feng) 富的工具箱。”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在網絡生態建設論壇上說。

  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在福建廈門海峽大劇院舉(ju) 行(7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林善傳(chuan) 攝

  新風尚:優(you) 質內(nei) 容充盈網絡空間

  “我們(men) 平台上有一位青年內(nei) 容創作者製作了名為(wei) 《超級外賣員》的短視頻,其中一集講述他給一位守護海上孤島的燈塔工人送去家人親(qin) 手做的飯菜的故事,引來了大流量。”在大會(hui) 主論壇上,嗶哩嗶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睿的分享,讓與(yu) 會(hui) 人士感受到積極向善的優(you) 質網絡內(nei) 容與(yu) 廣大網民精神需求之間的“雙向奔赴”。

  大會(hui) 發布的《中國網絡文明發展報告2023》顯示,我國網絡空間文化建設蓬勃發展,網絡文化精品持續湧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綻放異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高品質精神文化需求。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電視劇《覺醒年代》《人世間》,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hui) 》《典籍裏的中國》《唐宮夜宴》……近年來,一批唱響時代主旋律、展示中華文化審美內(nei) 涵的優(you) 秀文藝作品,通過網絡的二次傳(chuan) 播,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有效提振民族精氣神。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從(cong) 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中汲取創作源泉,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好滋養(yang) 人們(men) 的精神世界,通過互聯網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成為(wei) 與(yu) 會(hui) 人士的普遍共識。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過的人類文明。”網絡內(nei) 容建設論壇上,中國曆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說,數千年曆史進程中,在農(nong) 耕文明、遊牧文明、海洋文明的相互激蕩、相互浸潤下,中華文明不斷吐故納新、賡續延綿,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以蘇繡為(wei) 代表的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曆史文明的印記,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則是人類創新發展的智慧結晶。”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姚建萍在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論壇上說,“我們(men) 將繼續立足優(you) 秀文化根脈,借力互聯網持續擴大傳(chuan) 播規模,以數字化技術促進蘇繡的係統性保護和發展。”

  文明中國,未來可期。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落下帷幕,網絡文明建設的恢弘畫卷徐徐鋪展。(記者康淼、顏之宏、吳劍鋒、王思北)


7月18日,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現場。新華社記者林善傳(chuan) 攝


7月18日,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主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林善傳(chuan) 攝

  一家參展企業(ye) 代表在2022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chuan) 周網絡安全博覽會(hui) 上演示反詐知識VR互動體(ti) 驗項目(2022年9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jun) 喜 攝

(責編: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