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引領信息通信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王群偉(wei) 、周小勇、姬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愈發凸顯。在當前環境汙染和溫室效應逐漸引發國際社會(hui) 普遍關(guan) 注的同時,如何發展綠色化、低碳化信息通信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發展無法回避的現實考題。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導向下,亟須從(cong) 整個(ge) 經濟係統、環境係統的角度,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guan) 係,係統梳理信息通信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對碳排放的影響以及麵臨(lin) 的減排挑戰,提出我國信息通信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低碳轉型政策建議。
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碳排放的主要表現形式
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是支撐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chan) 業(ye) ,對整個(ge) 經濟係統造成的碳排放影響是多元的,主要表現為(wei) 三種形式。一是直接碳排放,即由於(yu) 信息通信設施、設備或服務所造成的直接碳排放。當前,我國5G網絡、雲(yun) 計算和數據中心等往往都是電力消耗大戶,其生產(chan) 運營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的碳排放。二是隱含碳排放,即信息通信產(chan) 品隱含的碳排放。信息通信產(chan) 品生產(chan) 需采購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從(cong) 而拉動電力、鋼鐵、水泥和石化等上遊部門碳排放增長。相關(guan) 研究表明,一部手機所隱含的碳排放超過70千克,而信息通信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由此隱含的碳排放量遠大於(yu) 其直接碳排放,甚至高出10-20倍。三是使用碳排放,即信息通信產(chan) 品應用於(yu) 其他部門所造成的碳排放。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通過“技術賦能”推動裝備製造、建築、交通、服務等下遊部門產(chan) 能增長,同時也擴大了對高耗能信息通信產(chan) 品的使用,從(cong) 而間接造成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相關(guan) 研究發現,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由於(yu) 此原因增加的碳排放也達到其直接碳排放的5-10倍。
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碳減排麵臨(lin) 的新挑戰
隨著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推進,信息通信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各種形式的碳排放不容忽視。在我國數字經濟和碳排放大國建設過程中,信息通信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碳減排麵臨(lin) 諸多嚴(yan) 峻挑戰。
一是當前產(chan) 業(ye) 規模大、增速快導致減排難度增加。我國網絡強國、大數據、“互聯網+”、“新基建”等國家戰略加快了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的發展,其中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shu) 》顯示,我國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增速全球第一。在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必然將進一步助推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直接、隱含、使用碳排放的增長,大幅抵消生產(chan) 端技術減排的效果。
二是我國產(chan) 業(ye) 鏈地位相對較弱製約了碳減排空間。信息通信產(chan) 品生產(chan) 具有冗長而複雜的全球產(chan) 業(ye) 鏈。近年來,我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參與(yu) 程度日益提高,但所處位置仍集中在中遊環節,扮演著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商的角色,有著較高的能源資源消耗。據2019年《ICT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白皮書(shu) 》反映,中國大陸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偏重硬件製造的產(chan) 業(ye) 鏈結構,很大程度上製約了我國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的碳減排空間。
三是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導致能源體(ti) 係大規模低效高碳。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對於(yu) 能源尤其是電力消耗巨大,其碳排放也主要來自於(yu) 電力部門。然而,我國電力係統仍以能源結構效率低、碳密度高的燃煤發電為(wei) 主,導致當前我國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隱含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4.3%。
多措並舉(ju) 推進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
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的碳減排與(yu) 經濟係統、社會(hui) 係統、能源係統等高度關(guan) 聯。推動我國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應堅持頂層設計、全盤考慮,形成綠色集約一體(ti) 化的綠色低碳發展格局。
一是將減排目標納入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引導推進行業(ye) 的低碳轉型。當前,我國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尚未納入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應以《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wei) 基礎,進一步明確我國“十四五”及中長期節能減碳目標,將能效、碳足跡等約束性指標納入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並進一步將其納入各地行業(ye) 發展規劃。此外,還應合理設定行業(ye) 減排路徑和行動方案,全麵推動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推廣、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加強低碳產(chan) 品設計和工藝材料創新等。
二是通過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和結構,積極推動行業(ye) 集約化發展。當前,我國數字化發展進程仍在加速,但信息通信業(ye) 整體(ti) 處於(yu) 粗放式增長階段,亟須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碳承載力和資源稟賦特征,在交通、能源、工業(ye) 和市政等產(chan) 業(ye) 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圍繞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合理規劃、布局5G網絡、數據中心等重大數字基礎設施。此外,應鼓勵企事業(ye) 單位集中管理內(nei) 部信息通信設施、設備,利用人工智能、雲(yun) 平台、邊緣計算等技術實現精細化節能減排,還應優(you) 先扶持關(guan) 鍵核心技術、融合應用創新等領域,推動信息通信製造業(ye) 的服務化轉型,充分挖掘結構性減排的潛在空間。
三是建立多部門協同聯動減排機製,構建綠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與(yu) 上下遊部門關(guan) 聯密切,應沿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建立碳排放核算標準、碳標簽體(ti) 係和碳溯源機製,並以此為(wei) 基礎形成部門間減排責任分擔機製,由此強化多部門的協同減排。此外,還應全程監測、控製和減少產(chan) 品原材料開采、零部件製造、物流運輸以及再回收等環節的碳排放,加速推進我國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綠色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