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還是“海待”: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出國留學
光明日報記者 陳鵬
兩(liang) 個(ge) 月後,劉毅坤將從(cong) 倫(lun) 敦大學國王學院碩士畢業(ye) ,他打定主意回國就業(ye) 。此時,他正在上海一家公司實習(xi) ,一邊實習(xi) ,一邊繼續海投了十幾份簡曆。2021年末的最後一周,他參加了6個(ge) 麵試,實習(xi) 和麵試“輪軸轉”,仍在“等待好消息”。
又是一個(ge) 求職季,在疫情影響下,歸國留學畢業(ye) 生們(men) 的未來麵臨(lin) 不確定性。在豆瓣上,有個(ge) 小組聚集了大量歸國留學生。他們(men) 吐槽求職時的遭遇,自嘲為(wei) “海歸廢物”。發言者不乏常青藤名校畢業(ye) 生,他們(men) 無一例外暫時遇到了挫折:有人抱怨自己由於(yu) 常年在海外生活,回國後獲取的信息並不對等;也有人感歎自己並未預料到求職困難;還有人後悔沒有掌握過硬的本領,回國後空有一紙文憑,卻沒有公司要。
歸國留學生走過哪些求職經曆?在出國留學已經常態化的今天,社會(hui) 到底需要什麽(me) 樣的留學人才?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定位過高”“經驗不足”,海歸求職兩(liang) 大困擾
2017年,劉毅坤赴英國留學,進入斯旺西攻讀本科。4年後,考入倫(lun) 敦大學國王學院攻讀碩士,碩士和本科都是學習(xi) 金融專(zhuan) 業(ye) 。
為(wei) 了申請碩士,他曾長達一年多在圖書(shu) 館埋頭苦讀。本科和碩士學校在“2022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分列440名和35名,“付出很多心血,才完成這樣的跨越”,劉毅坤坦言,“國外的學習(xi) 生活,沒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樣輕鬆,挑燈夜戰也是常有的事”。
對於(yu) 回國就業(ye) 的決(jue) 定,這是他一早就做好的人生規劃,出國留學隻是為(wei) 了“體(ti) 驗多元文化”。雖然,金融行業(ye) 一直火熱,但是他感覺自己在學曆上擁有“硬通貨”,“問題不大”。可參加多次麵試後,卻發現“過度樂(le) 觀”了。
新東(dong) 方旗下公司“前途出國”剛剛發布《中國留學白皮書(shu) 2021》顯示,隨著國內(nei) 經濟的發展和疫情控製得當,2021年意向歸國留學生對國內(nei) 就業(ye) 環境更加有信心,選擇畢業(ye) 後馬上回國就業(ye) 的占比31%,較上一年增長6%。
該數據還顯示,留學生對於(yu) 求職的期待過於(yu) 樂(le) 觀,“對自己定位過高”和“相關(guan) 實習(xi) /工作經驗不足”成為(wei) 兩(liang) 大主要問題。尤其是“對自己定位過高”,三年來一躍成為(wei) 最受留學生困擾的求職問題。
劉毅坤參加了多個(ge) 國內(nei) 企業(ye) 和外企的招聘,發現兩(liang) 者風格迥然不同。“說說你的實習(xi) 經曆”和“遇到這種問題,你怎麽(me) 做”,在他看來,“這兩(liang) 個(ge) 問題代表著國內(nei) 企業(ye) 和外企招聘的兩(liang) 種思維。”
“前者幾乎是國內(nei) 企業(ye) 麵試官都會(hui) 提的問題,國內(nei) 企業(ye) 看重留學生工作和實習(xi) 經曆等‘硬技能’,希望從(cong) 你的實習(xi) 經曆去考查應聘者水平。而外國公司則對後一問題更感興(xing) 趣,他們(men) 更加看重個(ge) 人性格等‘軟技能’。還有些外國公司會(hui) 要求現場生成性格分析報告,根據報告結果安排崗位,善於(yu) 社交的人去做銷售,善於(yu) 組織活動的人去做公關(guan) 。”
劉毅坤“高估”了學曆在招聘市場上的含金量,因為(wei) 缺乏相關(guan) 實習(xi) 經曆,在性格測試中又無法匹配到合適崗位,他最近的幾次應聘都以失敗告終。
在很多人眼裏,這些歸國留學生找工作是一片坦途,入職後即是白領,進出高級寫(xie) 字樓,用流利外語處理公司業(ye) 務。
可從(cong) 目前看,歸國留學生馬斌的職場生涯可能不是這個(ge) 樣子。馬斌在上海找了一圈工作後,決(jue) 定回老家合肥,“想象和現實差距太大,競爭(zheng) 者不僅(jin) 多,而且他們(men) 學曆還特別高”。盡管出國留學四年,最後還是在家長勸說下,準備報考公務員,願意進入體(ti) 製內(nei) 工作。
2021年底,廈門中小學校園招聘優(you) 秀畢業(ye) 生簽約名單陸續公布,有一批歸國留學生成功入圍,包括劍橋大學、倫(lun) 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海歸的光環逐漸淡化,他們(men) 選擇體(ti) 製內(nei) 工作,成為(wei) 教師、公務員等情況,經過媒體(ti) 報道後,總能引發關(guan) 注。根據《2020海外留學趨勢報告》,在調查樣本中,將近一半的留學生歸國後進入體(ti) 製內(nei) 工作,其中21%進入國家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工作,25%任職於(yu) 國企。
薪資無優(you) 勢,出國留學性價(jia) 比下降
在豆瓣上,一名用戶發帖問:“研究生回國工資6000元起步正常嗎?”
該用戶介紹,他投了30個(ge) 簡曆,隻參加了3個(ge) 麵試:遊戲廣告優(you) 化師、海外市場運營專(zhuan) 員、跨境電商廣告投放管理,工資基本為(wei) 5000元到10000元。
該網頁下跟帖者眾(zhong) 多,語氣中似乎帶有不解:相比其前期留學時在經濟與(yu) 時間上的投入,一些海歸越來越覺得“不值得”。
“出國留學不再與(yu) 高薪呈強相關(guan) 聯係。”一位中英留學生求職機構負責人王誌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英國留學一年製碩士的費用中,學費約為(wei) 20萬(wan) 元,生活成本約為(wei) 12萬(wan) 元,整體(ti) 成本約為(wei) 40萬(wan) 元一年。
“在入職的初期階段,國內(nei) 四大會(hui) 計師事務所審計崗大約是12萬(wan) 元。而國內(nei) 四大會(hui) 計師事務所已經是歸國留學生能夠找到的最好工作之一了。” 王誌奇說。
2021年第12期《華東(dong) 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刊發《“新生代海歸”就業(ye) 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一文顯示,整體(ti) 上學曆越高,收入越高。但通過與(yu) 2019年國內(nei) 全國高校不同學曆畢業(ye) 生的平均起薪相比,海歸本科、海歸碩士和海歸博士分別高出3512元、2944元、1244元,優(you) 勢呈明顯下降趨勢。
北京大學副教授沈文欽對此表示認同:“如果純粹隻算經濟回報的話,出國留學的性價(jia) 比正在降低。但是留學經曆對個(ge) 人的成長、品格的塑造等等的作用,卻無法用金錢衡量。”
“用歸國留學生入職初期的工資對比留學總花費,得出要很多年才會(hui) 回本的結論,不太合適,因為(wei) 出國留學不能僅(jin) 僅(jin) 盯著‘回本’。”陳遠是浙江一家國際高中的管理者,這所學校每年有近百位學生選擇出國留學。
年輕人的薪資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隨著工作年限增加會(hui) 有較多漲幅。一些民企大廠的股權激勵和獎金激勵的受益員工主要是年輕人,其中不乏海歸。陳遠所在的國際高中也會(hui) 招收不少有留學經曆的求職者,“以我做招聘的感受為(wei) 例,學曆隻是敲門磚,真正還是看入職後的表現”。
有一個(ge) 趨勢十分明顯,陳遠坦言,“歸國留學生的薪資和國內(nei) 大學畢業(ye) 生相比,已經沒有太多優(you) 勢可言了。除非是進外企或者國內(nei) 比較國際化的民企大廠,否則海歸背景並不能成為(wei) 用人單位招聘時的加分項。況且,相比前幾年,這些民企大廠的招人節奏放緩了。”
“還有一個(ge) 容易被遮蔽的事實。”沈文欽提醒記者,一般來說,出國留學生大多來自城市的家庭,他們(men) 在選擇就業(ye) 的時候,目光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大城市裏好工作的競爭(zheng) 程度通常也是最激烈的。
歸國留學生還麵臨(lin) 著一個(ge) 問題——畢業(ye) 流程與(yu) 國內(nei) 招聘單位的時間不匹配,形成了“就業(ye) 時差”,導致求職機會(hui) 減少,求職時間延長。
王誌奇舉(ju) 例介紹:“英國一年製碩士留學生2021年9月入學,他們(men) 的畢業(ye) 時間大多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當你2022年底完成學業(ye) 拿到畢業(ye) 證回國時,可能會(hui) 錯過2022年國內(nei) 秋招的黃金時期。”
出國留學,能力培養(yang) 最重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為(wei) 66.21萬(wan) 人,當年學成回國人數為(wei) 51.94萬(wan) 人,回國占出國留學人員比率達到78%左右,較2010年前後50%左右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首次超過70萬(wan) 人。和早期出國留學相比,不管是總人數上,還是留學目的地的數量上,都達到了一個(ge) 頂峰。在出國留學常態化背景下,我們(men) 不得不考慮一個(ge) 問題:社會(hui) 到底需要什麽(me) 樣的留學生?
薛孟從(cong) 美國一所設計學院畢業(ye) 後,在美工作了三年。因為(wei) 疫情緣故,半年前他準備回國,通過參加線上招聘,成功入職上海一家設計公司。找工作時,他把在美留學時參與(yu) 過的城市設計項目和翻譯一本該專(zhuan) 業(ye) 專(zhuan) 著的經曆寫(xie) 入了簡曆。線上麵試後的第三天,他就獲得了這家公司的加盟邀請。
工作對薛孟來講,“不僅(jin) 是一個(ge) 養(yang) 家糊口的差事,還要能得到成長”。他入職後,立即參與(yu) 到了一座南方城市濱江風光帶的設計工作。“我們(men) 上班不用打卡,氛圍寬鬆,公司也支持員工的創意和探索。”
無論從(cong) 生活狀態、收入、職業(ye) 成就感,還是個(ge) 人成長空間上,薛孟都“感到滿意”。隻不過,他還不習(xi) 慣國內(nei) 加班的節奏和不太使用郵件溝通工作的做法。
在歸國留學生中,這樣的故事不是鳳毛麟角。
“以前留學生回國不是很多,現在國外拿到本科和碩士學位的留學生,基本都會(hui) 回來,還有不少在國外拿了碩士學位的學生申請國內(nei) 的博士學位,這種情況也越來越多。”沈文欽表示,“從(cong) 國家的角度看,出國留學依然是培養(yang) 尖端人才的渠道之一,畢竟在有些領域,我們(men) 和西方國家依然存在明顯差距,例如數學、計算機和社會(hui) 科學。我國最急需科技類精英人才。”
近日,教育部公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第5337號建議的答複》稱,教育部堅持以“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新時代留學工作方針為(wei) 指引。
教育部表示,將提高線上服務能力,加強國內(nei) 創新創業(ye) 環境和相關(guan) 政策的對外宣傳(chuan) ,引導和鼓勵更多的留學人員回國就業(ye) 創業(ye) ,持續為(wei) 留學人員回國發展和項目轉化牽線搭橋。
“從(cong) 人力資本積累的角度來看,留學生和國內(nei) 學生相比不一定有明顯的優(you) 勢。”沈文欽舉(ju) 例,以碩士生教育為(wei) 例,英國碩士一般是一年製,學製比較短,不要求寫(xie) 學術論文。“他們(men) 在碩士期間所積累的知識和技能,和國內(nei) 頂尖大學三年製的碩士生相比,沒有優(you) 勢可言,甚至可能處於(yu) 劣勢的位置。”
“從(cong) 家長和學生角度看,國內(nei) 優(you) 質高校資源競爭(zheng) 非常激烈,考上北大、清華、複旦的難度,不亞(ya) 於(yu) 上國外名校。這種情況下,如果他們(men) 選擇出國留學,考上較好高校的可能性反而較大,對於(yu) 經濟寬裕的家庭來說,出國留學依然是一個(ge) 不錯的選擇。”沈文欽坦言。
對於(yu) 很多人,出國隻是留學的第一步,在國外學習(xi) ,又應該著重培養(yang) 哪些能力呢?“對於(yu) 留學生的培養(yang) ,我們(men) 比較看重語言能力,不能出國幾年外語還不行,得能夠用外語進行工作;做事要獨立靠譜,能夠自己思考、獨立處理和解決(jue) 問題,並善於(yu) 協作溝通。”陳遠表示,“學習(xi) 能力要強,還要願意嚐試新事物,接受新想法。”
《“新生代海歸”就業(ye) 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還得出一個(ge) 結論,在中西部地區就業(ye) 的海歸普遍擁有更積極愉快的就業(ye) 體(ti) 驗。該文建議,海歸應該樹立正確的就業(ye) 觀念,調整好心態,更看重自身發展空間、崗位的發展潛力及崗位的社會(hui) 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可以適當把目光投向中西部地區或者二三線城市。同時,學有專(zhuan) 長的“新生代海歸”可以拓寬就業(ye) 視野,在一些新型知識領域,如法律金融、新型醫療醫藥、文化傳(chuan) 媒、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從(cong) 事新技術、新產(chan) 品研發。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4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