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師範特色 培養未來教育家
“深刻認識黨(dang) 同人民的血肉聯係”“堅持正確曆史觀”“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2021年11月19日,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剛剛結束不久,東(dong) 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80多名碩博研究生就在老師的帶領下,圍繞“以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理論光輝把握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這一主題,展開了一場生動的匯報研討。
這是東(dong) 北師範大學在師生中廣泛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剪影之一。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東(dong) 北師範大學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迅速搭建創新載體(ti) ,不斷豐(feng) 富學習(xi) 形式,積極引導和帶領師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將紅色基因融入師生血脈,讓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植根師生心間。
東(dong) 北師範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楊曉慧說:“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東(dong) 北地區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始終把黨(dang) 和國家的需要作為(wei) 辦學的第一選擇,走出了一條‘強師報國,求實創造’的辦學之路。學校積極響應黨(dang) 和國家號召,以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為(wei) 前進的號角,引領廣大師生知史以悟道、增信以強誌、力行以報國,以飽滿的精神姿態努力奮進新時代新征程。”
1.傳(chuan) 承紅色基因 續寫(xie) 家國情懷
走進東(dong) 北師範大學圖書(shu) 館,一組印有“文蘊東(dong) 師”字樣的展櫃首先映入眼簾。展櫃內(nei) 陳列著學校近年來編印的校史係列叢(cong) 書(shu) 。一張張泛黃模糊的照片,一個(ge) 個(ge) 鮮活生動的故事,將記憶拉回戰火硝煙的年代,那個(ge) 洋溢著革命理想的年代……
東(dong) 北師範大學始建於(yu) 1946年,原名東(dong) 北大學,是遵照毛澤東(dong) 同誌“創建新型的東(dong) 北大學”的指示,由解放區延安大學東(dong) 遷創辦的。1950年根據國家培養(yang) 師資的需要,學校更名為(wei) 東(dong) 北師範大學,成為(wei) 當時教育部直屬的3所師範大學之一。時任校長成仿吾秉承“紮根教育事業(ye) ,為(wei) 黨(dang) 為(wei) 國培養(yang) 人才”的信念,提出為(wei) 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方向,首開中國師範函授教育的先河。
因需而立、因需而變、因需而興(xing) 、因需而強。黨(dang) 和國家的需要,是東(dong) 北師範大學辦學的第一選擇,這條“第一”從(cong) 來沒有變過!
20世紀80年代,學校積極響應國家優(you) 先發展農(nong) 村基礎教育的重要部署,開展基礎教育實驗改革服務,把師範生培養(yang) 與(yu) 服務吉林農(nong) 村基礎教育建設發展結合在一起,走進農(nong) 村、深入學校、進入課堂、參與(yu) 教改、推廣科技,走出了獨具特色的“長白山之路”。
沿著這條“長白山之路”,學校又在新時代開啟了師範大學主導、地方政府協調、中小學校積極參與(yu) 的“U-G-S”師資人才培養(yang) 模式,提升當地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培養(yang) 更多的卓越教師和未來教育家。截至目前,學校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已覆蓋全國16個(ge) 省份,47個(ge) 實驗區的229所中小學從(cong) 中受益。
紅色校史是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生動注腳。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東(dong) 北師範大學通過學、研、講、唱、畫、圖、視等方式,充分挖掘學校曆史中的紅色基因,帶領師生重溫建校曆程、堅定理想信念,把愛黨(dang) 愛國和愛校榮校融合起來。
學校拍攝了名為(wei) 《光輝東(dong) 師——從(cong) 延安到東(dong) 北》的曆史宣傳(chuan) 片,並繪製同名畫冊(ce) 。在向創校前輩致敬的同時,用鮮活的視頻和生動的圖片再現學校的曆史、發展定位和辦學特色,以此啟示東(dong) 師人不忘艱辛來路、接續努力奮鬥。
2.發揮學科優(you) 勢 踐行初心使命
“鄭德榮先生,一位耕耘三尺講台60餘(yu) 載的紅色理論家,無數勤學善用、立誌修德的思政青年,兩(liang) 代師表是政法人堅守初心、接續奮鬥的縮影,堅定了我們(men) 堅守講台、忠於(yu) 人民的理想信念。”東(dong) 北師範大學2018級本科生方寧的講述,令眾(zhong) 多學子為(wei) 之動容。他所就讀的政法學院,正是鄭德榮生前奮鬥過的地方。
這是東(dong) 北師範大學2021年發布的“東(dong) 師傳(chuan) 講人·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係列視頻之一。為(wei) 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學校遴選優(you) 秀學生擔任傳(chuan) 講人,講述學校曆史上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的先進事跡,開展“先賢記憶”“榮耀東(dong) 師、譽滿桃李”等先賢和榮譽教授事跡整理宣傳(chuan) 工作,並號召師生發揮各自學科優(you) 勢積極參與(yu) 其中。
百年征程,精神永恒。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染與(yu) 浸潤下,在教育部首輪“雙一流”建設中,東(dong) 北師範大學6個(ge) 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19位。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6個(ge) 學科入選A類學科,其中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入選A+學科。同時,學校還積極借助和發揮學科優(you) 勢,踐行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是教育係統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受教育部委托,由東(dong) 北師範大學牽頭、曆時3年編著的馬工程重點教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yi) 》於(yu) 2020年出版發行。東(dong) 北師範大學還全麵參與(yu) 到《講義(yi) 》的研究闡釋和培訓宣講等工作中,推動其得到廣泛學習(xi) 使用,為(wei) 全國教育係統提供了珍貴的黨(dang) 史學習(xi) 資料。
2021年5月,東(dong) 北師範大學專(zhuan) 門成立了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宣講團,19名相關(guan) 學科的專(zhuan) 家學者緊扣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不同階段目標,針對不同學院專(zhuan) 業(ye) 特點開展“菜單式”宣講服務,確保學習(xi) 實效性和宣講質量。宣講團成員、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zhuan) 家田克勤教授還被邀請為(wei) 吉林省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宣講團成員,助力吉林省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工作,將黨(dang) 的理論傳(chuan) 播得更廣更遠。
身邊教師為(wei) 人師表,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men) 的學習(xi) 熱情和奉獻精神。全國首批“百個(ge) 研究生樣板黨(dang) 支部”——東(dong) 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部研究生黨(dang) 支部積極組建博碩黨(dang) 史宣講團,深入全校20餘(yu) 個(ge) 研究生黨(dang) 支部開展“青年講黨(dang) 史”活動。2021年暑假期間,東(dong) 北師範大學33個(ge) 黨(dang) 史學習(xi) 實踐團隊、10個(ge) 理論宣講團隊和34個(ge) 大學生暑期支教團隊,遠赴寧夏、甘肅、青海等22個(ge) 省區市開展紅色實踐活動,全校23個(ge) 學院學生參與(yu) 其中。
3.為(wei) 社會(hui) 發展服務 應國家所需培養(yang) 人才
臨(lin) 近寒假,但東(dong) 北師範大學體(ti) 育學院卻更加忙碌。在有著“門診室”和“加油站”之稱的體(ti) 育學院冰雪項目實驗室,備戰冬奧冰雪項目的運動員們(men) 正借助先進的科技設備,進行體(ti) 質評定、技能評估、技術分析和體(ti) 能康複等項目,以便更有效精準地提高成績。
體(ti) 育學院實驗中心主任徐紅旗介紹,該實驗室已擁有6個(ge) 實驗場所、24間各類實驗室、500餘(yu) 台實驗儀(yi) 器設備,已為(wei) 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越野滑雪等10多支隊5000餘(yu) 名運動員“把脈問診”,利用科學化訓練保障體(ti) 係和科技支撐服務,助力運動員提高成績、延長運動壽命。
為(wei) 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體(ti) 育學院承擔了“科技冬奧”專(zhuan) 項中3個(ge) 重點研發課題及任務。接下來,還將麵向科技冬奧的需求,針對越野滑雪、冬季兩(liang) 項、跳台滑雪建立1個(ge) 集科研、訓練和保障為(wei) 一體(ti) 的訓練基地。
將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成果轉化為(wei) 幹事創業(ye) 的精氣神,這是東(dong) 北師範大學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目標。近年來,學校在以科學研究助力社會(hui) 發展中寫(xie) 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閃亮的坐標:在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東(dong) 北師範大學鋰電科技成果已正式落地,學校自主研發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下一代固態電池正加速產(chan) 業(ye) 化,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學校主建的吉林鬆嫩草地生態係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已晉級為(wei) 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在農(nong) 作物育種、特色動植物藥物開發、鹽堿地修複等方麵產(chan) 出了係列重要應用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東(dong) 北師範大學校長劉益春說,學校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工作都將更加緊密地結合國家的需要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求,與(yu) 東(dong) 北振興(xing) 戰略、“一帶一路”倡議等相結合,與(yu) 吉林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特色和優(you) 勢領域相結合,與(yu) 地方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相結合。
2021年12月11日,由東(dong) 北師範大學和吉林省教育廳聯合主辦的“超星杯”首屆吉林省師範生教學創新大賽決(jue) 賽開啟。東(dong) 北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魏民說,在校級選拔階段,共收到參賽作品近5000個(ge) ,13000餘(yu) 名學生參與(yu) 到教學創新中,實現了全省師範院校全覆蓋、專(zhuan) 業(ye) 全覆蓋、學段全覆蓋。
這也是東(dong) 北師範大學持續推進教學改革、調整人才培養(yang) 方向的又一舉(ju) 措。近年來,東(dong) 北師範大學緊跟黨(dang) 和國家發展需要,在青年學生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反思意識的培養(yang) 教育上下足功夫,提出“創造的教育”理念,連續3年持續建設了373門“創造的教育”示範課堂,涵蓋了學校師範專(zhuan) 業(ye) 的所有二級學科,實現了由以教師、教學為(wei) 中心向以學生、學習(xi) 為(wei) 中心轉變的教學革命。
劉益春說,東(dong) 北師範大學將持續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加速融入國家和區域創新體(ti) 係,積極服務社會(hui) 發展,在實踐中檢驗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成果,奮力譜寫(xie) 世界一流師範大學建設新篇章。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7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