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視劇:穩中求變重建精神家園
作者:大禹
2021年,受政策引導,國產(chan) 電視劇市場進入求穩提質的新發展階段,對優(you) 質內(nei) 容的爭(zheng) 奪愈發激烈。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中國觀眾(zhong) 對電視劇的需要,已經不再是簡單地實現家庭聚攏的方式,而是希冀有更多的精品力作幫助自己重建生機勃勃的精神家園。
影視的寒冬遠未褪去,但未來已來,如何破題?唯有守住內(nei) 容,石以砥焉,方有化鈍為(wei) 利的可能。
致敬百年 主旋律劇佳作頻出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圍繞著百年慶典的大銀幕和小熒屏,皆是一團赤誠與(yu) 熱烈。不同題材的文藝作品殊途同歸,凝聚力量,憑借優(you) 異的表現,讓主旋律作品在長久以來被泛娛樂(le) 化裹挾的大眾(zhong) 文化中光彩煥然,擲地有聲。相較於(yu) 《長津湖》在主旋律電影中獨領風騷,《覺醒年代》《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國》《功勳》等一批主旋律電視劇作品接續發力,以傲人的姿態成就了“大迸發”的一年。大批青年觀眾(zhong) 在互聯網上集體(ti) 發聲:原來主旋律作品也可以很好看!這句略顯稚嫩的表達,言簡意賅地道出了中國電視劇主旋律市場的另一種可能。
偶一回顧,我們(men) 大概不難憶起,上一次主旋律作品發聲的高點還是在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個(ge) 十年。以《激情燃燒的歲月》《亮劍》《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為(wei) 代表的軍(jun) 旅題材電視劇,在很長一段時間紮堆,成為(wei) “紅色經典”的代言。相較彼時仍舊需要通過“類型人物+傳(chuan) 奇故事”的模式,“曲徑通幽”地進入大眾(zhong) 文化市場,百年之際的主旋律之屏則更加樸素和真摯,聚焦的人物和事件不再具有像“李雲(yun) 龍”或“許三多”式的傳(chuan) 奇色彩,而是更接近人之本色的精神追求和表達。
這些作品中,首當其衝(chong) 的乃張永新執導的《覺醒年代》。其在口碑和市場上取得的雙贏,絕對是近年來重大曆史題材電視劇的一次全麵勝利。很難想象這樣一部本身“弱戲劇性”的作品,可以在倍速播放盛行的互聯網時代贏得思想性、觀賞性的滿堂彩,進而引發“新世紀下中國新青年”的現象級熱議。相比可量化的“收視率”,進入公共視域的熱議中心,才是主旋律作品的最大成就。電視劇作為(wei) 基礎文本的成功構建,引起了全年齡段觀眾(zhong) 對“1915-1921年間中國道路選擇”的追問和對一群時代“先生們(men) ”的精神禮讚。顯然,籌備拍攝期長達近四年的《覺醒年代》完成了時代洪流交予文藝的重任,其精良的製作水準和值得細細回味的詩意鏡頭語言,琴瑟和鳴之力顯現出中國電視劇工業(ye) 和審美表達在百年之際的進階,這很可能也是國產(chan) 電視劇正麵展現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早期傳(chuan) 播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過程的首例。不論從(cong) 以上哪個(ge) 維度看去,《覺醒年代》都將當之無愧地彪炳於(yu) 中國電視劇發展史冊(ce) 。
《理想照耀中國》《功勳》皆以單元劇的方式,對百年曆程中不同曆史時期的閃光人物和重大曆史事件進行了藝術化的複刻和再現,在有限的篇幅裏,盡可能多地展現助力偉(wei) 大征程的“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設定了篇幅的單元劇布局,一方麵對敘事本身提了要求,另一方麵也降低了觀眾(zhong) 追劇的疲勞感,為(wei) 主旋律電視劇未來的類型創新提供了有益經驗。
又一主旋律作品贏家《山海情》,將鏡頭聚焦於(yu) 百年征程的重要曆史節點:脫貧攻堅。這部以西海固第一代移民為(wei) 故事主體(ti) 的主題劇,再現了上世紀90年代以“湧泉村”為(wei) 代表的寧夏西海固人民搬遷至銀川近郊永寧縣境內(nei) 、建立經濟開發區的移民史,勾勒還原了閩寧鎮從(cong) 無到有的過程。此劇巧用方言,以白描的筆觸、接地氣的人物塑造和對早一代移民心靈變遷史的熱忱觀照,捕獲了大批電視劇擁躉,在2021年50餘(yu) 部主旋律電視劇中脫穎而出,穩居豆瓣電視劇年度評分榜第二位。
同比其他類型,主旋律作品在數量上穩居第一,整體(ti) 質量創曆史新高,自是得益於(yu) 多方資源的合力加持和政策傾(qing) 斜。相較於(yu) 電影銀幕,主旋律電視劇在2021年首次實現了全明星陣容、實力演員與(yu) 流量新星的強強聯手,為(wei) 主旋律作品迎來了新變局。但與(yu) 此同時,一個(ge) 不爭(zheng) 的事實也浮出水麵:中國電視劇市場從(cong) 來不缺少主旋律觀眾(zhong) 群,在未來,主旋律作品如何持續發力,守住這部分類型創作的市場份額呢?人們(men) 拭目以待。
限集令下 救不了低質偶像劇
受限集令影響,相比2020年,2021年電視劇、網播劇備案數量驟減,六大製作公司和四大視頻平台對全年電視劇數量和質量舉(ju) 足輕重的作用,在影視行業(ye) 繼續過冬的2021年尤為(wei) 明顯。限集令的全麵實施一方麵對創作上的“內(nei) 容為(wei) 王”提出了更加嚴(yan) 苛的要求,從(cong) 長遠看,對國產(chan) 電視劇質量的穩步提升和良性發展有積極意義(yi) ,是市場化對觀眾(zhong) 負責的利好政策。但另一方麵,也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IP創新和類型多樣化。謹慎起見,多數製片方都穩妥地選擇續訂已經成功的IP,或者持續輸出同質化嚴(yan) 重的重複類型。
以常年橫亙(gen) 網劇平台的古裝偶像劇為(wei) 例,2021年依舊雷聲大、雨點小。細數《花好月又圓》《風起霓裳》《與(yu) 君歌》《玉樓春》《驪歌行》《嘉南傳(chuan) 》《千古玦塵》《斛珠夫人》等十餘(yu) 部古裝偶像劇,你方唱罷,我又登場,盡管其中不乏流量藝人領銜加持,不少亦是平台的頂配投資,但依舊無法扭轉其高開低走的敗局。劇情和人物設定不合邏輯,漏洞百出,很多劇集之間,即便對調主要角色也毫無違和感。若不將其作為(wei) 獨立作品來審視,而是將近年來影視行業(ye) 的動蕩與(yu) 波折作為(wei) 考量背景,或可這樣理解:這些無從(cong) 確定其意義(yi) 的古偶劇的存在,似乎更多是為(wei) 了滿足粉絲(si) 對其追捧的偶像的屏幕窺視,他/她們(men) 隻需要作為(wei) 被觀賞的對象完美地出現在某個(ge) 時空當中,便是對其擁躉的最好慰藉。對於(yu) 製片方而言,更多的投入和用力隻需要下注在個(ge) 別明星身上即可,至於(yu) 創作本身,大可不必勞神——電視劇隻是延長了的另類直播渠道而已。長久被低質量偶像劇霸屏的網絡平台,已經脫離了網劇本身的要義(yi) ,而成為(wei) 一個(ge) 逼仄的、留給特定人群的觀視角落。
迎接冬奧 冰雪新瓶裝甜寵舊酒
相較百年之際的獻禮主旋律劇集,冬奧題材電視劇也是2021年不得不說的一個(ge) 話題。就藝術水準而言,目前已經完播的《冰糖燉雪梨》《穿盔甲的少女》《愛在粉雪時光》《陪你逐風飛翔》等作品,確實都完成了向觀眾(zhong) 傳(chuan) 遞冰雪運動視覺美感的基礎目標,但礙於(yu) 長久以來國產(chan) 電視劇類型創作中體(ti) 育題材的短板,目前還未出現有故事、有人物、有看點的冬奧題材代表作。多數作品仍有以冬奧為(wei) 旗號、以冰雪場景為(wei) 背板,繼續上演甜寵偶像劇之嫌。不知即將在冬奧期間播出的作品能否殺出黑馬,為(wei) 今後的體(ti) 育題材電視劇樹立典範。
現實題材 叫好叫座後勁尚足
沿著30年前國產(chan) 電視劇的首部現象級作品《渴望》尋蹤,不難發現現實主義(yi) 題材始終是國產(chan) 劇的主陣地,因為(wei) 其與(yu) 當代觀眾(zhong) 的連接紐帶最為(wei) 緊密,直接反映我們(men) 所處的時代生活,也最能引起觀眾(zhong) 的共鳴,但也最需要經受觀眾(zhong) 的考驗。過去一年,從(cong) 已完播的現實主義(yi) 題材作品看,類型分布上更加多樣化,往年跟風紮堆的勢頭明顯減弱,整體(ti) 質量尚佳,但良莠不齊、虎頭蛇尾的問題仍然存在。
近年來,“她”題材在小屏幕上一直備受製片方熱捧。一方麵,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進步,女性表達愈加豐(feng) 富;另一方麵,女性觀眾(zhong) 也是電視劇長期服務的主要觀眾(zhong) 群,為(wei) “她”發聲是曆史的必然,也是市場經濟使然。《流金歲月》《北轍南轅》《我在他鄉(xiang) 挺好的》《愛很美味》四劇齊發,或是改編自先天就有觀眾(zhong) 群的知名小說,或是明星大導演雲(yun) 集,各有各的章法和打法,但並非部部都笑到了最後。
麵對先天條件優(you) 渥的《流金歲月》和《北轍南轅》,觀眾(zhong) 憤而離席。前者是因為(wei) 對小說的誤讀和對女性友誼的曲解,後者則是因為(wei) 嚴(yan) 重脫離實際生活的硬傷(shang) 。相比其強大的創演陣容,這兩(liang) 部作品很可能是整個(ge) 2021年電視屏幕上的最大遺憾。
《我在他鄉(xiang) 挺好的》再度將鏡頭聚焦到“北漂女性”身上,一反同類內(nei) 容中女性無堅不摧、總能逢凶化吉的強勵誌方式,《我》劇麵對四個(ge) 性格迥然、處境各異的北漂女性,以紀錄者的姿態冷靜呈現了她們(men) 的人生困境和轉局,劇中不少片段和細節都能在現實中的北漂青年身上找到對應原型,讓觀眾(zhong) 看到了、看懂了劇中四位女性的心理流露和成長軌跡。《愛很美味》則以輕鬆的筆調為(wei) 三位不完美的成年女性塑像,不論人物還是劇情設定都很自然,看似一地雞毛的瑣碎日常,卻搭建起每個(ge) 人都不完美但卻不曾停止追尋美好的人生。更難能可貴的是,可以看到創作者往女性題材輕喜劇方向上所做出的努力——正如我們(men) 生活裏從(cong) 不缺少幽默,但我們(men) 總是很難以幽默的方式去講述生活。
《掃黑風暴》《突圍》承襲了2017年《人民的名義(yi) 》的創作思路,以近年來聚焦的打黑、反腐重大社會(hui) 事件為(wei) 藍本,再抒懲惡揚善、邪不壓正之快。兩(liang) 部作品創演陣容不俗,《掃》劇在還原大案、要案上較好完成了生活向藝術的再加工;但《突圍》卻因臨(lin) 時更換主要演員,導致最終麵世播出的版本出現了大量劇情突兀跳接、聲畫不同步等硬傷(shang) ,大大挫傷(shang) 了觀眾(zhong) 對該劇的期待,實為(wei) 可惜。
以《小舍得》《小敏家》為(wei) 代表的“小係列”沿襲了一以貫之的家庭溫情,關(guan) 乎尋常百姓家的柴米油鹽、婚戀、教育等永不過時的民生話題,既不過分渲染生活之苦,也從(cong) 來不失人性光芒。但是伴隨著同類IP近年來的持續輸出,以及長久以來的演出陣容總不出圈,除了領銜角色,多數都是同一撥人和同類型人物,不免讓人產(chan) 生審美疲勞,新鮮感大不如前。《喬(qiao) 家的兒(er) 女》在諸多劇集中脫穎而出,泛黃的年代記憶使得作品氣質不俗。美中不足的是進入後半程時,創作者刻意製造了很多“強敘事”,這點在主人公喬(qiao) 四美身上表現得尤為(wei) 明顯,堆砌感十足,過密地組織生活的苦難,反倒大大降低了可信度。
在中國電視劇發展的大潮中,現實主義(yi) 題材電視劇已經不可避免地迎來了自己的新階段。伴隨著兩(liang) 年來疫情防控常態化,社會(hui) 經濟和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men) 置身的生活環境在以前所未有之勢發生著變化,而這些無疑都是催生好作品的溫床。
熱潮漸隱 諜戰劇探索新表達
以《潛伏》《黎明之前》《風箏》《暗算》《懸崖》為(wei) 代表的諜戰劇熱播的時代,已漸行漸遠。近兩(liang) 年來諜戰劇雖然從(cong) 未缺席,但始終難回昔日盛況。以2021年為(wei) 例,給人留有深刻印象的諜戰劇僅(jin) 《叛逆者》《前行者》兩(liang) 部。
與(yu) 《前行者》繼續走強情節、高密度敘事,以燒腦劇情營造緊張刺激捕獲觀眾(zhong) 的諜戰劇傳(chuan) 統處方不同,《叛逆者》和2020年收官的《隱秘而偉(wei) 大》有異曲同工之妙。《叛逆者》在諜戰劇的實現上,更加傾(qing) 向於(yu) 對人本身的關(guan) 注——所有情節的開關(guan) ,都伴隨著主人公林楠笙不同階段中麵對不同信仰的淬煉,文戲、內(nei) 心戲遠大於(yu) 武戲。撇開了複雜的革命鬥爭(zheng) 背景,更多展現身處時代洪流中的有誌愛國青年所做出的曆史選擇——正是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曾經的青年的選擇,才有了我們(men) 今天的道路。比起早期國產(chan) 諜戰劇中明確、堅定的英雄人物兼濟天下、勇往直前的鬥爭(zheng) ,在《叛逆者》裏我們(men) 看到的是一個(ge) 身處飄搖之世、也會(hui) 迷茫彷徨、想要尋找真相的青年人,他的追求就是他的成長。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去,這樣的諜戰劇盡管無法帶來刺激,但其作為(wei) 文藝作品的人本意識更加明顯和強烈。片中反複出現的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更給作品蒙上了一層婉轉低回的飄搖感,從(cong) 而深化了主題。
雁過無痕 職場劇未起波瀾
2021年開年備受矚目的職場劇《正青春》大失水準。本需要專(zhuan) 業(ye) 能力、職業(ye) 精神、職場態度的職場劇,儼(yan) 然變成一群都市女性的鬧劇。這並不是國產(chan) 職場劇遭遇滑鐵盧的個(ge) 案,而是此一類型創作的先天性缺失——要麽(me) 是一黑到底的職場霸淩,要麽(me) 是霸道總裁的情事傳(chuan) 奇,再或者是職場醜(chou) 小鴨不費吹灰之力突變白天鵝。職場,變成了一個(ge) 隻為(wei) 襯托主人公的特定物理場所,並不關(guan) 乎某一種職業(ye) 所代表的構成社會(hui) 生活版圖的價(jia) 值存在。而此後播出的《理想之城》,雖然謹小慎微地力圖全方位展現職業(ye) 造價(jia) 師的職場進階之路,但走著走著,女主人公蘇筱再度作為(wei) 一個(ge) 符號式的存在困於(yu) 原地,停止生長。(大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