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任平文章: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裏
原標題: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裏
——論推動新時代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
(一)“當年我們(men) 是貧油國。新中國成立之初,搞石油大會(hui) 戰,對當時我們(men) 國家在層層封鎖下實現自力更生、搞工業(ye) 化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咱們(men) 石油戰線居功至偉(wei) 、功不可沒!”2021年10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調研勝利油田時強調:“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men) 國家意義(yi) 重大,中國作為(wei) 製造業(ye) 大國,要發展實體(ti) 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裏。”
能源是工業(ye) 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能夠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離不開能源事業(ye) 不斷發展提供的重要支撐。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在總結新時代經濟建設的偉(wei) 大成就時指出“保障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在總結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的偉(wei) 大成就時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指出“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確保能源供應”“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新征程上開拓奮進,確保能源安全至關(guan) 重要。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對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大國來說,保障好初級產(chan) 品供給是一個(ge) 重大的戰略性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能源安全,最近又多次談到這個(ge) 問題。在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推進能源革命,穩定能源保供。”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hui) 時強調,中國將“持續推進能源、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行業(ye) 、企業(ye) 率先達峰,為(wei)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的努力作出積極貢獻”。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多次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部署安排。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強調要“保障能源和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安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圍繞“構建現代能源體(ti) 係”“提升重要功能性區域的保障能力”“實施能源資源安全戰略”等作出了一係列重要部署。《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為(wei) 底線,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平穩過渡,穩妥有序、循序漸進推進碳達峰行動,確保安全降碳。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裏”,這是對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著眼現實的深刻洞察,更是麵向未來的深刻昭示。
(二)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關(guan) 係人類生存和發展,攸關(guan) 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對於(yu) 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進人民福祉至為(wei) 關(guan) 鍵。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發展安全兩(liang) 件大事,提出了“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圍繞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ti) 製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提出了一係列新理念新觀點新要求:
——“能源安全是關(guan) 係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hui) 長治久安至關(guan) 重要。”
——“能源低碳發展關(guan) 乎人類未來。中國高度重視能源低碳發展,積極推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ti) 製革命。”
——“麵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推動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是長期戰略,必須從(cong) 當前做起,加快實施重點任務和重大舉(ju) 措。”
——“堅決(jue) 控製能源消費總量,有效落實節能優(you) 先方針,把節能貫穿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定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高度重視城鎮化節能,樹立勤儉(jian) 節約的消費觀,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hui) 。”
——“立足國內(nei) 多元供應保安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ti) 係,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chu) 備設施建設。”
——“煤炭作為(wei) 我國主體(ti) 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立足國情、控製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
——“對於(yu) 我們(men) 石油能源產(chan) 業(ye) 來說,下一步就是要把技術搞上去,不斷提高生產(chan) 能力、降低成本,同時按照綠色低碳轉型的方向,實現節能降碳的目標。”
——“立足我國國情,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wei) 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商業(ye) 模式創新,並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培育成帶動我國產(chan) 業(ye) 升級的新增長點。”
——“要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緊跟世界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延長產(chan) 業(ye) 鏈條,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要集中資源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快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提升能源供給質量、利用效率和減碳水平。”
——“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zheng) 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ti) 係,形成主要由市場決(jue) 定能源價(jia) 格的機製,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ti) 係。”
——“在主要立足國內(nei) 的前提條件下,在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所涉及的各個(ge) 方麵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利用國際資源。”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我們(men) 願同各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nei) 加強能源領域合作,為(wei) 推動共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共同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維護全球能源安全。”
——“堅持戰略協作,推動全球能源治理體(ti) 係協調發展。要推動建設更加公平公正、均衡普惠、開放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體(ti) 係,為(wei) 全球能源治理貢獻更多方案。”
…………
這些新理念新觀點新要求,彰顯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駕馭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卓越能力,體(ti) 現了對新的時代條件下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深邃思考,展現了維護國家安全發展的堅定意誌,為(wei) 新時代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全麵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建設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ti) 係、發揮科技創新第一動力作用、全麵深化能源體(ti) 製改革釋放市場活力、全方位加強能源國際合作、以更大力度深入推進能源低碳轉型,能源生產(chan) 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能源事業(ye) 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了新步伐。
能源消費體(ti) 現清潔低碳。數據的今昔對比,蘊含著深層次的變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單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累計降低24.4%,相當於(yu) 減少能源消費約12億(yi) 噸標準煤,以能源消費年均2.7%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6.4%的增長,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2020年,煤炭消費比重下降至56.8%,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24.3%,能源消費結構向清潔低碳加快轉變;截至2021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678萬(wan) 輛,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隨著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製度的建立實施,隨著節能指標納入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等績效評價(jia) 體(ti) 係,不合理能源消費受到抑製,能源與(yu) 生態環境友好性明顯改善,能源節約型社會(hui) 加快形成,能源消費結構更加優(you) 化,綠色成為(wei) 亮色、清潔成為(wei) 亮點。
能源供給提升能力和質量。“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終保持在80%以上,供需關(guan) 係持續向好;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0億(yi) 千瓦大關(guan) ,比2015年底實現翻番,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均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到2020年底,清潔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增長到10.83億(yi) 千瓦,首次超過煤電裝機容量。在世界銀行組織的全球優(you) 化營商環境評價(jia) 中,我國“獲得電力”指標排名從(cong) 2017年的第九十八位提升至2019年的第十二位。從(cong) 穩定能源保供,到提升供給質量;從(cong) 實現化石能源高效開發利用,到優(you) 先發展非化石能源,確立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深化能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chan) 體(ti) 係基本形成,能源輸送能力顯著提高,能源儲(chu) 備體(ti) 係不斷健全,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用能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能源技術激揚創新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綠色能源技術創新體(ti) 係,不斷向能源技術創新要動力、要效益。建立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鏈,成功研發製造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00萬(wan) 千瓦水電機組,具備最大單機容量達10兆瓦的全係列風電機組製造能力,不斷刷新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新一代核電、小型堆等多項核能利用技術取得明顯突破,油氣勘探開發技術能力持續提高,低滲原油及稠油高效開發、新一代複合化學驅等技術世界領先,頁岩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取得成功,一大批能源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e) 態正在蓬勃興(xing) 起……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實現從(cong) “跟跑、並跑”為(wei) 主向“創新、主導”加速轉變,技術進步已經成為(wei) 推動能源發展動力變革的基本力量。
能源體(ti) 製釋放發展活力。全麵提升能源領域市場化水平,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市場活力明顯增強,市場主體(ti) 和人民群眾(zhong) 辦事創業(ye) 更加便利。從(cong) 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取消下放72%的審批事項,到進一步放寬能源領域外資市場準入、投資主體(ti) 更加多元;從(cong) 深入推進發用電計劃有序放開、交易機構獨立規範運行、電力市場建設,到逐步構建起以中長期交易為(wei) “壓艙石”、輔助服務市場為(wei) “穩定器”、現貨試點為(wei) “試驗田”的電力市場體(ti) 係,我們(men) 深化重點能源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市場化改革,構建有效競爭(zheng) 的能源市場,正在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協同推進能源改革和法治建設,覆蓋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監管、服務的能源治理機製基本形成,能源法律體(ti) 係不斷完善。
國際合作彰顯中國智慧。我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yi) ,按照互利共贏原則開展雙多邊能源合作,著力拓展國際合作的空間。在國家和地區層麵,先後與(yu) 9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政府間能源合作機製;在國際組織層麵,與(yu) 30多個(ge) 能源領域國際組織和多邊機製建立合作關(guan) 係,成立了中國—阿盟清潔能源培訓中心、中國—非盟能源夥(huo) 伴關(guan) 係、中國—中東(dong) 歐能源項目對話和合作中心、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中國—東(dong) 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等5個(ge) 區域合作平台;在具體(ti) 合作層麵,相繼投運一批標誌性重大項目,建成了中亞(ya) —俄羅斯、中東(dong) 、非洲、美洲和亞(ya) 太五大油氣合作區……我國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wei) 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奠定堅實基礎,為(wei) 推動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建設更加清潔、美麗(li) 的世界貢獻了中國力量。
“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不僅(jin) 是一個(ge) 完整的理論體(ti) 係,更體(ti) 現為(wei) 蓬勃的發展實踐。中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讓能源消費的清潔低碳轉型更快,讓能源供給的質量效益更高,讓能源技術的創新動力更足,讓能源體(ti) 製的製度優(you) 勢更大,讓全方位國際合作的朋友圈、同心圓更廣。我國能源事業(ye) 的高質量發展,為(wei) 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回首一路走來的發展曆程,我國能源事業(ye) 發生了滄桑巨變,實現了從(cong) 百廢待興(xing) 到快速發展,真可謂艱難困苦、玉汝於(yu) 成,來之不易、難能可貴!
新中國成立之初,煤炭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90%以上,我國石油工業(ye) 基礎十分薄弱。1949年原油產(chan) 量僅(jin) 12萬(wan) 噸,國內(nei) 消費的石油基本上依靠進口。1958年2月,黨(dang) 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戰略東(dong) 移的重大決(jue) 策,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滿懷豪情從(cong) 祖國四麵八方來到廣袤的鬆嫩平原,展開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hui) 戰,終於(yu) 在新中國成立10周年前夕發現了大慶油田,翻開了中國石油開發史上具有曆史轉折意義(yi) 的一頁。1961年,位於(yu) 黃河入海口的勝利油田被發現,新中國又一場石油大會(hui) 戰在渤海之濱展開。
為(wei) 了甩掉“貧油國”的帽子,以鐵人王進喜為(wei) 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以“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衝(chong) 天豪情,僅(jin) 用3年多的時間就奪取了大會(hui) 戰的勝利。60多年來,幾代大慶人艱苦創業(ye) 、接力奮鬥,在亙(gen) 古荒原上建成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chan) 基地,大慶油田累計生產(chan) 原油24.3億(yi) 噸,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自1976年攀上年產(chan) 原油5000萬(wan) 噸高峰後,大慶連續27年保持5000萬(wan) 噸水平,至今仍保持穩產(chan) 高產(chan) 。60多年來,勝利油田共發現油氣田81個(ge) ,探明石油地質儲(chu) 量55.87億(yi) 噸,累計生產(chan) 原油占我國同期陸上原油產(chan) 量1/5。以石油工業(ye) 為(wei) 代表的中國能源事業(ye) 的發展,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業(ye) 績,挺起了民族工業(ye) 的脊梁,大長了中國人的誌氣!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從(cong) “一窮二白”到能源大國,從(cong) “以煤為(wei) 主”向“清潔化、多元化”發展,能源供應從(cong) “普遍用不上”到“普遍有保障”再到“高品質、個(ge) 性化”,我國能源事業(ye) 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強的發展曆程,戰勝了重重挑戰,攻克了無數難題,凝結著幾代能源戰線工作者的艱辛努力、艱苦奮鬥。可以說,能源事業(ye) 的成長和輝煌,見證了人民共和國的成長和輝煌;能源事業(ye) 的探索和成功,體(ti) 現了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進行改革開放的探索和成功。
從(cong) 新中國成立以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建成較為(wei) 完備的能源工業(ye) 體(ti) 係;到改革開放以來,適應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需要,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chan) 消費國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國家;再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麵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ti) 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深化能源體(ti) 製改革,持續推進能源領域國際合作,推動能源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國能源事業(ye) 的穩步發展,為(wei) 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wei) 維護世界能源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今天的中國,從(cong) 大西北一望無際的光伏電板,到大草原矗立的“大風車”,再到來往穿梭的新能源汽車……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呈現出蓬勃生機,能源領域的創新方興(xing) 未艾。我們(men) 樹立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把清潔低碳作為(wei) 能源發展的主導方向,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為(wei) 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wei) 堅實的支撐。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裏,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jin) 能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築牢能源基礎,而且本身就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增長點,為(wei) 經濟增長不斷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四)“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關(guan) 鍵時期,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國內(nei) 外環境正發生深刻複雜變化。這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從(cong) 國際形勢看,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際環境錯綜複雜,世界經濟陷入低迷期,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重塑,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逆全球化、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思潮湧動,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加大,全球能源治理體(ti) 係深度調整。作為(wei) 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如何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始終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首要問題。隻有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裏,充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才能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牢牢守住新發展格局的安全底線。同時,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以清潔高效可持續為(wei) 目標的能源技術加速發展將引發全球能源變革,能源發展呈現低碳化、電力化、智能化趨勢,現代能源科技正在深刻影響國家發展和國際競爭(zheng)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的:“綠色低碳發展,這是潮流趨勢,順之者昌。”推動能源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已成為(wei) 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機遇、贏得創新發展主動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大勢所趨。
從(cong) 國內(nei) 發展看,我們(men) 實現了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正在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題。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you) 先,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都需要保障能源安全、調整能源結構。特別是我國作為(wei) 製造業(ye) 大國,以製造業(ye) 為(wei) 代表的實體(ti) 經濟能不能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關(guan) 係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局。我國經濟是靠實體(ti) 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ti) 經濟走向未來。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麽(me) 時候,實體(ti) 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zheng) 中贏得主動的根基。要推動實體(ti) 經濟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再接再厲、更上層樓,就必須高質量保障實體(ti) 經濟對能源消費增長的剛性需求。我們(men) 必須抓住調整能源結構這個(ge) “牛鼻子”,大力提高能源供給質量水平,堅決(jue) 不走發達國家走過的高耗能高碳排放老路,切實以較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效支撐高質量發展,以能源行業(ye) 深刻變革支撐經濟社會(hui) 係統性變革,助力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
從(cong)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看,隨著綠色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發展清潔能源、降低碳排放已經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的普遍共識。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是著力解決(jue) 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莊嚴(yan) 承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變革,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我國承諾實現從(cong) 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於(yu) 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這意味著我國作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曆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cong) 碳達峰到碳中和。這無疑需要我們(men) 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實現這個(ge) 目標,必須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以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為(wei) 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wei) 關(guan) 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能源行業(ye) 規模體(ti) 量大、關(guan) 聯作用強、影響範圍廣,能源活動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比重高,能源發展一頭連著物質文明建設、一頭連著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必須跨越能源轉型變革這個(ge) 關(guan) 口。
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多方麵優(you) 勢和條件。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ou) 勢,改革開放40多年來積累了雄厚物質基礎,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能源領域關(guan) 鍵技術跨越式發展,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新發展理念成為(wei) 全社會(hui) 共識,綠色發展成為(wei) 自覺行動……這些都為(wei)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支撐,是我們(men) 端牢能源飯碗的信心和底氣所在。
事實證明,隻要我們(men) 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發揮優(you) 勢、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夠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一定能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五)“誌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創新,才能贏得優(you) 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必須從(cong) 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借勢而為(wei) ,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當前,全球能源供需版圖深刻變革,我國能源轉型變革任重道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深刻揭示了世界能源發展的大趨勢大邏輯,揭示了新時代我國能源發展的特點規律和方向趨勢,開辟了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實踐充分證明,推動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是保障能源安全、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治本之策;“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從(cong) 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指明了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推動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路徑。確保我國能源安全、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能源工作的一係列新理念新觀點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
順應能源發展大勢,推動能源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關(guan) 鍵在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清潔低碳導向”“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要堅持係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降碳和安全、整體(ti) 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場、國內(nei) 和國際等多方麵多維度關(guan) 係,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要強化底線思維,堅持先立後破,處理好減汙降碳和能源安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和群眾(zhong) 正常生活的關(guan) 係,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可能伴生的經濟、金融、社會(hui) 風險,確保安全降碳;要堅持問題導向,拿出更大勇氣、更多舉(ju) 措破除深層次體(ti) 製機製障礙,切實解決(jue) 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更好端牢能源的飯碗,必須統籌能源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線。應該認識到,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統籌能源發展和安全,就要完善能源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保持國內(nei) 能源供需動態平衡,增強能源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係統化保障能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要利用‘兩(liang) 個(ge) 市場’,但必須有一個(ge) 安全線,超過了以後就要亮紅燈。”要增強國內(nei) 資源生產(chan) 保障能力,加快油氣等資源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要明確重要能源資源國內(nei) 生產(chan) 自給的戰略底線,加強國家戰略物資儲(chu) 備製度建設,在關(guan) 鍵時刻發揮保底線的調節作用。從(cong) 能源安全的角度看,能源結構和係統形態將麵臨(lin) 巨大變革,短期內(nei) 需要承受轉型與(yu) 變革的陣痛,但從(cong) 長遠看,碳達峰碳中和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選擇,隻有穩妥有序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應體(ti) 係,才能實現能源領域深度脫碳和本質安全。
更好端牢能源的飯碗,必須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要立足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確立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導向,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深化能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優(you) 先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健全能源儲(chu) 運調峰體(ti) 係,促進區域多能互補協調發展。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傳(chuan) 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立足以煤為(wei) 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you) 化組合;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guan) ;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製,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汙降碳的激勵約束機製,防止簡單層層分解。在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進一步固根基、揚優(you) 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滿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清潔用能需求。
更好端牢能源的飯碗,必須發揮科技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提升能源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要把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作為(wei) 能源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創新步伐,加強國家能源戰略科技力量,發揮企業(ye) 技術創新主體(ti) 作用,推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推動能源技術從(cong) 引進跟隨向自主創新轉變,形成能源科技創新上下遊聯動的一體(ti) 化創新和全產(chan) 業(ye) 鏈協同技術發展模式。要抓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yu) 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在能源領域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通過技術進步解決(jue) 能源資源約束、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和挑戰。完善能源科技創新政策頂層設計,建設多元化多層次能源科技創新平台,開展能源重大領域協同科技創新,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e) 態發展,就能提升各類主體(ti) 創新能力,形成能源創新發展的“聚變效應”。
更好端牢能源的飯碗,必須深化能源和相關(guan) 領域改革,堅持市場和政府兩(liang) 手發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市場化改革,破除妨礙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著力解決(jue) 市場體(ti) 係不完善等問題,為(wei) 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製度保障。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的能源市場體(ti) 係,大力培育多元市場主體(ti) ,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能源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著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促進市場公平競爭(zheng)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形成“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發展合力。
更好端牢能源的飯碗,必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有效統籌國內(nei) 國際能源資源。氣候變化和能源問題是當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戰,事關(guan) 國際社會(hui) 共同利益,也關(guan) 係地球未來。促進世界能源供求平衡、維護世界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國共同麵臨(lin) 的緊迫任務。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遵循互利共贏原則開展國際合作,努力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擴大能源領域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yu) 全球能源治理,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國際社會(hui) 隻有共同努力,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才能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確保全球能源安全。
茫茫九脈流中國,縱橫當有淩雲(yun) 筆。放眼神州大地,內(nei) 蒙古要“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山西要通過綜合改革試點、爭(zheng) 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青海要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西藏要揚長避短、因地製宜,“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近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擘畫區域能源發展的方向,構建區域能源協調發展新機製,激發了各地深化能源革命的幹勁。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上來,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敢於(yu) 擔當、善於(yu) 作為(wei) ,為(wei) 更好端牢能源的飯碗、推動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作出新貢獻。
(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考察調研勝利油田時強調,“石油戰線始終是共和國改革發展的一麵旗幟,要繼續舉(ju) 好這麵旗幟,在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經濟社會(hui) 發展上再立新功、再創佳績。”
從(cong) 麵對當年“青天一頂,荒原一片”的惡劣自然環境,到攻克今天世界級的勘探開發難題,從(cong) 激情燃燒的戰天鬥地,到與(yu) 時俱進的科技創新,崢嶸歲月中,能源領域湧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形成了以“愛國、創業(ye) 、求實、奉獻”為(wei) 主要內(nei) 涵的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鐵人”王進喜,“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二代“鐵人”王啟民,“寧肯把心血熬幹,也要讓油田穩產(chan) 再高產(chan) ”;第三代“鐵人”李新民,“寧肯曆盡千難萬(wan) 險,也要為(wei) 祖國獻石油”……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wei) 大祖國的曆史豐(feng) 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前進道路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強調,“今天,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同時,全黨(dang) 必須清醒認識到,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黨(dang) 的百年奮鬥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正確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今天,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誌氣、骨氣、底氣,在曆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曆史主動精神、曆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shu) 寫(xie) 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wei) 大曆史。
在新的偉(wei) 大征程上,我們(men) 要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保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鬥誌,埋頭苦幹、攻堅克難,努力創造無愧於(yu) 黨(dang) 、無愧於(yu) 人民、無愧於(yu) 時代的業(ye) 績;要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勇於(yu) 戰勝來自國內(nei) 外的各種風險挑戰;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與(yu) 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廣大能源戰線工作者要用黨(dang) 在百年奮鬥中形成的偉(wei) 大精神滋養(yang) 自己、激勵自己,發揚優(you) 良傳(chuan) 統,承擔曆史使命,知重負重、攻堅克難,在奮力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中勇創佳績,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滄桑砥礪正道,曆史昭示未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胸懷“國之大者”,牢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什麽(me) 、要幹什麽(me) 這個(ge) 根本問題,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我們(men) 一定能為(wei) 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推動建設更加清潔、美麗(li) 、繁榮、宜居的世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